书城政治中国发展战略概论
10356600000028

第28章 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一、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今后,我国农业发展将继续面临日趋明显的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克服这一制约,必须加快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促进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实现产品优质化、布局区域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

(一)加快调整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不断提高农产品优质化水平紧紧围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和要求,优化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一是从源头抓起,继续实施种子工程、畜禽水产良种工程,提高农业生产良种化水平。二是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全面开展农产品和食品质量认证,推行农业生产标准化。三是搞好动物疫病防治,加强畜禽粪便污染的治理和无害化利用,推广畜禽养殖清洁生产工艺,提高畜禽产品质量。

(二)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布局区域化水平立足自然资源优势和现有生产基础,因地制宜,适应市场,依靠科技,尽快做大做强一批农产品优势产区。品种上要突出区域特色、品质特色、功能特色,满足市场多样化和优质化的需求。布局上要尽快向最适宜区域集中,避免地区间结构雷同,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资源,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形成新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优势农产品的档次和水平。经营上要注重完善营销体系,培育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建立特色产业体系。

(三)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水平

一是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加大“沃土工程”实施力度,综合运用农艺、生物和工程措施,改善土壤肥力。二是加快发展旱作节水农业。逐步改革农业用水的价格形成机制,采用经济手段引导农业节水,对农民采取节水措施给予适当补贴。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新设备、新技术,推广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喷灌、滴灌、微灌、渗灌等先进实用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广旱作农业技术,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培育推广节水农业新品种,提高农作物自身的水分利用率。有效减少农田蒸发失水,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三是努力提高农业投入品利用效率。按照复合化、高效化、缓释性、可控性的要求,发展高浓度肥料和复混肥料,发展商品有机肥。根据农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平衡施肥和深施氮肥等技术。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新产品,积极推广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加强新型农机具开发和有关技术标准制定工作,推广综合配套节能低耗技术,特别是少耗免耕技术,为主要农作物生产提供全程、配套的现代农业装备。四是重点研发高强度、可降解地膜,以及高光合作用生态棚膜,推进农膜向高功能、低成本、无污染方向发展。五是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以及秸秆气化、固化成型、发电、养畜技术。

(四)加强完善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经营制度的创新,既能有效解决分散农户与国内外市场的连接问题,又有利于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体现了农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应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尤其在科技、信息、财政、税收、金融等多方面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在科技、信息、财政、税收、金融等多方面对龙头企业给予支持,增强龙头企业的竞争力和带动力。二是努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鼓励和引导农民、农技推广机构、农村经纪人、专业大户以及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创办或领办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专业化、系列化服务,提高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能力。三是健全企业和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采取订单农业、向农户提供各种服务、最低保证价收购等形式,与农户形成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

二、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关键,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中心任务。这既有利于抵御农业自然风险,又有利于防范农业市场风险,既能大幅提高土地产出率,又能迅速提升农产品竞争力,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要求,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只有破解了这个难题,才能夯实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只有做好了这项工作,才能进一步促进农村繁荣。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当前看,主要是增强“六个能力”:一是增强耕地资源产出能力。处理好农业用地与建设用地的关系,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搞好建设规划,减少耕地占用,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同时,处理好用地与养地的关系,搞好“沃土工程”建设,努力培肥地力,提高耕地质量,不断提高耕地的产出水平。二是增强农田水利保障能力。加快实施以节水改造为中心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设立“小型农田水利补助专项资金”,对农民兴修小型水利和购买使用节水灌溉设施给予适当补助,鼓励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工投劳,改善农田水利条件,实现旱涝保收。三是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国家科技投入用于农业的比重,形成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继续实施“种子工程”、“畜禽水产良种工程”和“科技入户工程”。用激励机制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用市场机制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用体制改革整合农技推广的资源和力量,用政策扶持引导农户应用农业科技,努力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四是增强农产品加工业转化能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龙头企业以多种利益联结方式,带动基地和农户发展,建立产加销一体化的高效产业体系。鼓励和引导乡镇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五是增强农业抗御灾害能力。加强重大动物疫病和植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完善农业自然灾害和生物灾害的应急反应机制。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帮助农民规避自然风险,减轻灾害给农民带来的损失。六是增强农业发展综合配套服务能力。制定建设规划,加强政策引导,明确职责分工,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快种养业良种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等农业“七大体系”建设,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支撑条件。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一)农业产业化的概念和基本内涵

农业产业化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内涵为:以市场为导向,组织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及服务。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一大批农户组成的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为基础,形成农工商有机的产业链。农业产业化经营产业链中的各经济主体之间,形成一定程度的风险共同体。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特征

农业产业化在本质上是一种新的经营体制。与传统封闭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经济方式相比,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一是产业一体化,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农产品商品贸易、农产品加工和农业生产的一体化经营;二是生产专业化,集中精力围绕某种农产品商品的生产专业化,形成种养加、产供销、服务网络为一体的专业化生产系列,做到每个环节的专业化与产业一体化相结合,使每一种产品都将原料、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制作成为最终产品并以商品的形式进入市场,从而提高产业链的整体效率和经济效益;三是产品商品化;四是管理企业化,用管理工业企业的办法经营和管理农业,使各农户的分散生产及其产品逐步走向规范化和标准化,从根本上促进农业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五是服务社会化,通过一体化组织或各种中介组织,利用有关科技机构,对共同体内各个组成部分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以及技术、经营、管理等全面服务,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直接、紧密、有效地结合。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组织类型

根据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容、组织结构和利益关系的不同,可以把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划分为多种类型:一是“龙头”企业带动型:公司 基地农户;二是市场带动型:专业市场 基地农户;三是中介组织带动型:“农产联”(或农技协) 企业 农业;四是合作带动型:合作组织 基地农户;五是主导产业带动型:主导产业 基地农户;六是综合开发集团带动型:开发集团 基地农户。

(四)优化农业产业经营的对策

主要对策有:政府必须积极创造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包括市场条件、行政管理体制条件、资金条件、法律条件;推进农业的市场化;培育和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和健全适合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扩大生产规模,实现事业化、区域化生产;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改进对农业的管理方式;努力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建立科学的利益机制。

四、促进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一)促进农业生态环境建设

要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的法律体系,基本实现资源的开发与合理利用,遏制生态环境加剧恶化的趋势,把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引向良性循环的轨道;要以增加森林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以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为基础,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有条件的地区要实施“绿水青山”工程,加强水土保持建设;加大风沙区生产建设力度,植树、种草、治沙、造田,合理开发利用沙区资源,积极发展沙产业,重点抓好治沙工程试验区的建设;加快草原退化、沙化、盐碱化的治理,改良天然草原,建设高标准的人工草场,改良沿海滩涂。

要加强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控制农田污染和农药化肥对水环境的污染,扭转农业污染和农业生态环境破坏加剧的状况,改善农业环境质量,使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同时注意改善村镇环境和农民居住环境;要加强自然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要加强地质环境保护和海洋环境保护。

(二)促进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

促进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有:一要加快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本建设。二要切实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包括增加政府投入、农户投入、动员社会资金增加投入;要真正把农业放在基础地位;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以工补农;要完善农业信贷功能,拓宽农业筹资渠道。三要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利用,加强对耕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草原资源、海洋资源、滩涂资源等的综合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