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从小培养清华男孩的23堂课
10354000000057

第57章 告诉男孩,想花钱自己挣

“要花钱,自己挣”不仅是一种金钱教育,更是对男孩人格、责任的教育。父母向男孩灌输这种思想,可以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因为这是每一位男孩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必需的一种能力。

随着生活物质的提高,每位家长都对孩子宠爱有加,尤其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更不知道吃苦的滋味,他们都是在“蜜罐”长大的一代,上学校一定要上重点的,穿衣服要名牌的,吃饭要吃高标准的,好逸恶劳、不能吃苦的性格就这样养成了。而那些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的性格,每天放学之后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外,还要帮助父母做农活、干家务。更有的孩子早早地就走上社会谋生,这些孩子更早更深刻地懂得了生活的艰苦和挣钱的不易。面对养尊处优的孩子,我们做父母的往往只重视文化教育,而忽视了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吃苦训练。殊不知,吃苦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男生一没钱了就伸手向父母要,父母就像给他开设的银行,随时随地地索取。没吃过苦,没靠自己的双手挣过钱,哪里知道钱的来之不易啊!我们经常看到或听到许多的富豪虽然已经很有钱了,但是对下一代的吃苦教育却从来不敢松懈。

美国的“石油大王”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小时候,父母对他的家教就很严格。靠给父亲做“雇工”挣点零花钱,他清晨便到农场干农活,有时候割草,有时帮母亲挤牛奶。他准备了一个专用于记账的小本子,把自己的工作量化后,按每小时0.37美元记在账本上,每天工作结束后与父亲进行结算。这件事他做得很认真,也很严肃,他感到既神圣又趣味无穷。更有意味的是,洛克菲勒的这个习惯还传承给了后代。洛克菲勒的第二代、第三代乃至第四代,都严格照此办理,并定期接受检查,否则,谁也别想免费得到一分钱的费用。

洛克菲勒这样做并非家中一贫如洗,谁都知道他是一个鼎鼎有名的富翁,也不是他有意苛待孩子,而是为了刻意培养孩子从小养成勤劳节俭的美德和艰苦自立的品格。那小账本上记载的不但是孩子打工卖力的流水账,更是孩子接受磨难和考验的经历!

其实,在很多发达国家,对待在校学习的孩子,要求也是非常“刻薄”的。在瑞士,父母为了不让孩子长大之后成为无能之辈,从小就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例如,对十六、七岁的姑娘,从初中一毕业就送到一家有教养的人家去当一年女佣人或家庭教师,上午劳动,下午上学。这样做,一方面锻炼了她的劳动能力,另一方面还有利于语言的学习,因为瑞士既有讲德语的地区,也有讲法语的地区,所以这个语言地区的姑娘通常到另外一个语言地区当佣人。这样一举两得,能够使孩子学到更多的东西。美国人一贯教育孩子自主自立,七八岁的小孩就成了“小生意人”,出售他们的“商品”挣钱零用。在美国中学生中有个口号:“要花钱,自己挣。”每逢假期,他们就从学生变成了打工者,学习自食其力。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实践,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了金钱的价值和含义。

苦难是人生的财富,“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们中国人历来讲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是我们一直倡导的传统美德。可是我们的父母却把自己的孩子当成温室里的花朵来对待,生怕孩子吃哪怕一点苦。孩子在父母的溺爱下娇生惯养,遇到一点困难就叫苦喊累。父母缺少的就是实施吃苦教育的勇气。

愈来愈激烈的社会竞争,不仅仅是智力和知识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和毅力的比拼。没有坚强的意志和吃苦的精神,怎能让孩子在日益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呢?培养孩子学会吃苦,学会自力更生的能力,更有助于他的成长。

在我们的邻国日本,有这样一句教育孩子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因此,许多日本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都要去外边参加各种劳动挣钱。尤其在大学生中,勤工俭学的现象非常普遍,即使那些有钱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他们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在养老院照顾老人,做家庭教师等来赚自己的学费。日本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上一个小背包。别人问为什么,父母说:“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

富人家的孩子比穷人家的孩子更不容易教育,因为富人家的孩子从小就生活在安乐窝里,衣食无忧,他们想要什么父母都会尽最大可能满足他的要求,他们由于从小就过惯了舒适安逸的生活,没有吃苦的经历,不通过劳动换取金钱,他就很难理解金钱的来之不易。男生将来成人之后要走向社会并组成家庭,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没有吃苦的精神和能力,遇到一点点艰难和挫折就躲避、退缩,不仅缺乏男子气概,更难担当男人应该承担的责任。“要花钱,自己挣”,父母经常向男生灌输这种思想,可以促使他学会独立自主地生活,心智也会更早地成熟,只有这样你的孩子才有可能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