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古代地理与农学
10353700000013

第13章 僧一行及其子午线测量

僧一行,俗名张遂(683~727)魏州昌乐(河南省南乐县)人(后晋·刘等《旧唐书》卷191)。自幼刻苦好学、博极群书,及长因追求真理、逃避权势而到嵩山削发为僧。人称僧一行,开元五年(717)随族叔礼部郎中张恰到京城长安,任唐玄宗的天文顾问。此后他编了“大衍历”,推广刘焯的“关于太阳运行不等速”内插法公式,参加制成浑天铜仪和黄道游仪等。使用新创制的许多天文仪器,重新测定了150多颗恒星的位置,并多次测量二十八宿距天球北极的度数。发现前人测定的不少数据不确。他据自己观测的结果,推断恒星本身在天球上的位置是不断变动的。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研究恒星运动的人。总之,一行在天文、历法和大地测量上都有卓越的贡献。

远在隋代大业初年(约604~607)刘焯就提出:“请一水工(搞水平测量的工人),并解算术之士,取河(黄河)南北平地之所,可量数百里。南北使正,审时以漏,平地以绳……则天地无所匿其形,辰象无所逃其数。”大业三年(607)隋炀帝下令各地测影。此时因刘焯逝世而不果。一百多年后,为了制订完善的历法,于开元十二年(724)起,僧一行发起与主持了实地测量子午线长度。选择测量了林邑(位于越南中部,约北纬18°);安南都护府(位于今越南);郎州武陵县(今湖南常德);襄州(今湖北襄阳县);蔡州上蔡武津馆(位于北纬33°8′);许州扶沟(河南扶沟县,约北纬34°3′);汴州浚仪太岳台(位于今河南浚县北纬34°8′);滑州白马(今河南滑县北纬35°3′);太原府(今山西太原);蔚州横野军(今河北蔚县);铁勒(约在北纬51°);阳城(河南登封告城镇);洛阳等13处。他们选择白马、浚仪、扶沟、武津一带南北五百余里的平坦地面上,观测日影长度差(晷差),并实地丈量距离,又测出上述四点的北极星高(纬度),这样就算出北极高度相差一度,即纬度差一度地面上南北距离的差值,结果是折合今122.8公里,比今值多11公里多(今值110.6公里)。这也就是子午线一度弧的长度。

僧一行和南宫说等人的这次大地测量是世界上第一次子午线长度的实际测量。它开创了我国通过实际测量来认识大地面貌的道路。著名科学家英国的李约瑟认为这是科学史上的创举。

公元前3世纪的埃拉托色尼(前274(?)~前194)也利用日影去计算子午线的长,但仅是推算性质,没有实际丈量地面两点间的距离。此后国外子午实测最早的是公元814年,由阿尔·马蒙(Al-Mm,786—833)等人进行。他们在幼发拉底河的新查尔平原和苦法平原,测得子午线一度长为111.85公里。其测算精度虽比僧一行等人测算的精度高,但时间比我国晚了9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