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古代发明与发现
10352100000032

第32章 丝绸

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国的丝织业已经相当发达。甲骨文中也出现了“丝”、“帛”等丝织品的记录。此外,在河南安阳殷墟发掘出来的商代铜片和铜斧上,分别粘附着丝织品的残痕,经过科学家们的分析后,认为这是当时家蚕丝织物残痕。在安阳的两座商代墓葬中出土的石刻人像,其服装花纹就是丝织物。

到了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的周朝时期,中国的丝绸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至今仍保存着一把周朝时期的玉刀,刀上附有雷纹的花绢残痕,这样的丝织物品必须要有先进的织丝技术做基础。在《管子》、《太公大韬》等有关周朝时期的古籍中,有许多当时关于怎样养蚕、种桑树、丝织的记载。特别是公元前6世纪的著作《诗经》中的记载,反映了当时丝织物品的品种已经多样化,除绢、帛之外,还出现了锦等非常高级的丝织物,在当时,蚕桑纺织这一系列的工作成了妇女的主要生产劳动。

从商代起,中国就已出现了政府办的丝绸作坊,以及丝织、染色等有关的5个专业。汉代以后,丝织业又有了高度发展。考古学家们在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1号西汉古墓里,出土了数量惊人、品种繁多的丝织物。其中,有一件素纱单衣,薄如蝉翼,整件衣服的重量只有49克,这反映了中国当时的纺织水平已经很高。

西汉时期,中国的丝绸开始大量地运往国外,成为闻名世界的产品,由此开辟了“丝绸之路”。因此,中国从西汉时起。就被称为“丝国”。到公元6世纪后,中国的丝绸技术开始传到了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