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现代名医名家精方简药
10349800000054

第54章 24 李克绍 胃痛辨治精要

胃脘痛的临床症状颇为复杂,常常误诊失治,使胃痛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李氏在长期临证中,慧眼独具,认证准而施方妙,尤其是对实证胃病者,更具特色。

1.凡胃痛表现有口干、口黏,或呕出黏液等症状者,此属胃中有痰浊。其往往胶着难消,治疗时依病情可选用海蛤丸(海蛤壳、栝楼仁)、小胃丹(芫花、甘遂、大戟、大黄、黄柏)、栝楼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等。

2.凡胃痛表现有疼痛加剧,伴有便干、嗳气、食少、腹痛或伴胃脘部怕风冷、畏冷食等,可诊为胃肠道有瘀滞,此类患者大多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存在。瘀滞的形成,实际是炎症或溃疡渗出物的积存,以及因胃肠蠕动迟缓,使部分食物或残渣不能顺利下行,又与渗出物混合积久而成。对证用药后,往往有的泻下白冻状物、烂肉状物,或黑色坚硬的粒状物,坚硬的粪块等。治疗时若兼湿象者用遇仙丹(黑丑、槟榔、三棱、莪术、大黄、木香、大皂荚);若兼寒用大黄附子汤(大黄、附于、细辛)。对后者的应用,尤其强调:其人不呕,细辛用量宜重,因为细辛与附子并用,使久已处于呆滞状态的肠管活动起来,大黄才能起到泻下作用,常用量为3~6克。

3.凡胃痛时如针刺,舌上常有瘀点,脉多呈涩象者,诊为瘀血所致,常与溃疡有关,因为溃疡面不断渗出的血能留滞而成死血,且常与渗出的津液混杂在一起。胃肠道的瘀血,不但妨碍溃疡面的愈合,而且冷热不调,或辛辣触动,就会疼痛发作,使溃疡缠绵难愈。治方以失笑散为主,即五灵脂配蒲黄,或配枯矾、桃仁均可。

4.凡胃中灼热,舌赤脉数,时痛时止,痛重时不敢吃冷食、喝冷水,甚则额上自汗,或全身冷汗,手足发凉等,为胃热所致。对此证的治疗,采用“治热以寒,温而行之”的方法,常在寒凉药中加入少许温热药或走窜药如栀子配生姜、香附、川芎之类,方选《统旨方》清中汤、《张氏医通》清中蠲痛汤、《沈氏尊生》清热解郁汤等,疗效可靠。

而对少数痛止后不久再次发作者,这是郁热虽解,但胃中还有些秽浊郁滞未净,这时可用元明粉3~6克,温水化服即愈。

他如脾胃虚寒之用理中、建中,肝气犯胃之用金铃子散等易于辨治,无需赘述。

病例:李某,男。胃痛多年,经检查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服中西药数年无效。据述从前有足多汗症,自患胃痛后,足不再出汗而反发干,大便经常干涩不爽快。素有里湿,用遇仙丹方,去皂荚,加黑丑6克,槟榔、三菱、莪术、大黄各9克,水煎服。连服2剂,大便泻白冻一堆,腹中顿觉轻松。后酌加苡米、苍术等祛湿热调理,终于饮食正常,症状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