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现代名医名家精方简药
10349800000195

第195章 14 曹济民 小儿黄疸泻痢的治疗

黄疸、泄泻、痢疾是小儿常见的病证,病位主要在脾胃,而“脾常不足”“脾主困”是小儿生理病理的特点。因此,在辨证施治的同时,必须时刻顾及脾胃的运化功能,脾喜温则运,运用温脾之品,使脾阳得以振奋,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一、黄疸

病因主要是湿热。脾主运化水湿,脾运正常,足以防御湿热,唯其脾不健运,所以湿热乘之。偏湿者,不思饮食,舌苔白腻,重在化湿(芳香化湿、燥湿),使脾得健运,湿去中和。曾治一些病例,主诉厌食,经体检及肝功能检查,确诊为急性传染性肝炎(黄疸型),常用藿香、厚朴、苍术、木香、砂仁、茯苓、炙鸡内金、茵陈、郁金等,屡治有效。偏热者,口渴,便秘,舌苔黄、质偏红,可暂用苦寒泻热之剂,首选茵陈蒿汤,黄疸稍退,即速健脾助运,以免脾阳受损,继用香砂、枳木等,有助于早日康复。曾遇一些病例,前医投茵陈蒿汤,但多用、久用,则伤脾伐胃,病情迁延难愈,出现脾虚胃弱证候,改用温脾和胃之剂而愈。

二、泻痢

不论泄泻或痢疾,病因或证型属于湿热者多。在治疗上,若寒凉过甚,则阳气先伤,湿更难除。况且湿胜濡泄,痢多兼湿,湿盛困脾,脾虚生湿,而湿为阴邪,非温不化,同时,脾喜温则运。因此,治疗泻、痢不论病之久暂,在辨证施治的同时,始终要注重温运之品,如炮姜、木香、砂仁等。

曾治湿热泻(或热泻)的病例,在使用葛根芩连汤的同时,酌加炮姜,或木香、砂仁等,寒温并进,既除去病邪,又顾及脾阳,可提高疗效。另腹泻迁延不愈,虽然前医使用了各种抗生素,但症状仍不改善,此时脾阳受损为主要矛盾,改用温运脾阳之剂,使脾健则泻止。在成药方面,可用江育仁的温运脾阳经验方:苍术炭、炮姜炭、焦山楂等量,共研极细末混合备用。1~2岁每次1.5~3克,3岁以上每次3~5克,日3次,开水调服,连服3~7天,必要时可再服,无不良反应。

曾遇有些痢疾患者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证属湿热留恋,脾阳已伤,治宜标本兼顾,应用白头翁汤加炮姜、木香、砂仁等,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