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可以老而益壮,也可以未老先衰,关键不在岁数,而在于创造力的大小。
――卢尔卡尔斯基
创新能力是人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一种能力。一个孩子将来有多大成就,关键就在于他的创新能力如何。江泽民总书记最近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眼下,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正越来越重视,这是十分可喜的。其实,作为家长,也应该重视对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家长应创造宽松愉悦的家庭环境,有事大家商量,共同想办法,谁的主意好就听谁的,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积极开动脑筋,从而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孩子习惯于创新观念,从新的角度考虑问题。
1582年的一天,在比萨教堂内,一群善男信女正在顶礼膜拜,但有一位年轻的大学生却在走廊里,聚精会神地盯着挂在教堂中央的大吊灯。只见这盏灯不停地摇摆,可这是人们司空见惯的事呀!有什么让他如此着迷的呢?真是个不可思议的大学生!那么这个让人感到奇怪的大学生到底怎么了?原来,他注意到:吊灯一来一回摆动所需要的时间似乎是一样的。于是,他就用自己的脉搏跳动来计时,结果发现不论吊灯摆动的幅度多大,每一摆动都需用同样长的时间。这一规律引起了这位大学生的深深思考,一个想法随即就出现在他的脑海里:这个规律有何用途呢?此后,他用摆来测量时间和运动,做了大量的实验,并发明了一种“脉搏计”,用来测量病人脉搏跳动的情况。在他晚年的时候,还在苦心设计单摆的时钟。这个人就是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伽利略去世后不久,科学家们根据他的理论制造了带钟摆的时钟。伽利略走了,“钟摆理论”留下了,钟摆将永远向人们讲述着关于伽利略的创造性思维的故事。
知识是一切能力的基础,没有知识,对外面的世界一点儿也不了解、不熟悉,即使智商很高,也是不会有创新能力的。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大小和生活环境,经常利用节假日带领孩子接触各种新鲜事物。是乡村的,可带孩子去城市,让他们认识认识城市的建筑、交通等设施;住在城市的,可带孩子去农村走走,让他们认识认识农作物、家畜家禽以及欣赏欣赏田园风光,了解花鸟草虫的生存特性等。认识事物越多,想象的基础就越宽广,就越有可能触发新的灵感,产生新的想法。那种只想把孩子关在家里,只想让孩子写字、画画、背诗的方法,只会把孩子培养成书呆子,绝不可能培养成有创新能力的人。
孔子的“举一反三”说的也是一种创造性思维,不能举一反三,则不能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学习便成了“死读书”。孩子的学习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学习的创造性。创造性不是天赋决定的,它的获得完完全全来自后天学习与生活实践中的有意识地培养。每一个孩子都有可能通过系统的、持续的思维训练,具备超凡的创造力。
有时候,小小的创新都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敲击木酒桶,到胸腔叩诊和听诊器的发明,又是一个利用联系原理展开思维联想活动而得到的结果。300多年前,一位奥地利医生给一个胸腔有疾的人看病,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出听诊器和X射线光透视技术,医生无法发现病在哪里,病人不治而亡,后来经尸体解剖,才知道死者的胸腔已经发炎化脓,而且胸腔内积了不少水。结果这位医生非常自责,决心要研究判断胸腔积水的方法,但久思不得其解。恰巧,这位医生的父亲是个精明的卖酒商,父亲不仅能识别酒的好坏,而且不用开桶,只要用手指敲敲酒桶,就能估量出桶里面酒的数量。医生在他父亲敲酒桶举动的启发下想到,人的胸腔不是和酒桶有相似之处吗?父亲既然通过敲酒桶发出的声响可以判断桶里有多少酒,那么,如果人的胸腔内积了水,敲起来的声音也一定和正常人不一样。此后,这个医生再给病人检查胸部时,就用手敲敲听听;他通过对许多病人和正常人的胸部的敲击比较,终于能从几个部位的敲击声中,诊断出胸腔是否有病?这种诊断方法就是现在医学上所称的“叩诊法”。
后来,这种“叩诊”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1861年的某一天,法国男医生雷克给一位心脏有病的贵妇人看病时,为难了。正在为难之际,他忽然想起了自己在参与孩子游戏活动中的一件事情,孩子们在一棵圆木的一头用针乱划,另一头用耳朵贴近圆木能听到搔刮声,而且还很清晰。在此事的启发下,他请人拿来一张纸,把纸紧紧卷成一个圆筒,一端放在那妇人的心脏部位,另一端贴在自己的耳朵上,果然听到病人的心率声,甚至于比直接用耳朵贴着病人胸部听的效果更好。后来他就根据这一原理,把卷纸改成小圆木,再改成现在的橡皮管,另一头改进为贴在病患者胸部能产生共鸣的小盒,就成了现在的听诊器。创新是要在实践中实现的,在操作活动中,家长要善于通过激发孩子的创造动机和兴趣,吸引孩子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孩子对问题提出疑惑及求解的愿望和动机,这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想象力和探究新鲜事物的好奇心。
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要经常引导孩子多角度看待事物和分析事物,逐渐养成换一条思路想想的好习惯。其实?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每一个事物,都可以作为启发孩子多角度思维的内容。多角度思考问题,实际上就是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培养发散性思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因此,家长要注意从小引导和培养。
敢想象才会敢创新,孩子天性爱幻想、爱想象,所以父母在教学中应该常用启发诱导的方法有意识地让孩子大胆想象,在想象中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想象空间,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培养创新能力,观念上的转变至关重要。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元化、多层次化视角出发,因材施教,正确引导,使不同的孩子都能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让其个性和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培养孩子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只靠简单的重复劳动取得自身学业的成功是极为困难的,只有不断开动自己的脑筋,坚持创造性学习,才能把书读好、读活,才有可能在学习上取得突出的成绩。
……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创造性学习的习惯呢?做父母的不妨尝试如下方法。
……1.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气氛。为了使孩子能自由活动,安心畅想,父母要为孩子提供友好的、愉快的、有鼓励性的、具有良好的心理气氛的环境。即使父母不同意孩子的想法和愿望,也应该让他明白:爸爸妈妈对这些想法和愿望还是重视的。应该鼓励孩子和父母对一些事情展开讨论。所谓良好的心理气氛,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珍惜孩子的独创性,鼓励孩子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2.父母要为孩子提供能够发挥创造性的环境。孩子往往在游戏、绘画、听音乐或讲故事等活动中,在心情愉快时,迸发出创造性。因此给孩子足够的自由活动时间、空间和进行各种活动的材料,是促进孩子创造性的必要条件。如果条件许可的话,父母最好在家里给孩子一个能自由游戏、阅读、活动的小天地,在活动中父母可适当地给孩子以启发。因为孩子在游戏中的试验、实践、发现问题的过程,正是他学会思考的最佳时机。
……3.父母还要教孩子学会思考。由于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创造性的核心,所以要培养孩子学会思考、善于思考,让孩子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启发孩子自己提问题。当父母碰到孩子提的问题一时难以解答时,千万不要厌烦或简单化处理,最好是告诉孩子:这个问题我也不清楚,等我查了书后告诉你。而且要说到做到,这样也会传递给孩子一个信息:看书能学到知识。
……4.父母要利用一切机会和孩子交谈,通过交谈来激发孩子的思考。在和孩子交谈时,要尽量谈一些有利于孩子独立思考的问题,而不是代替孩子去思考。当孩子碰到问题时,父母可提一些具体建议,启发孩子动脑筋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