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针灸按摩一本通
10345200000076

第76章 痛风

一、疾病概述

(一)相关知识

痛风是由于长期血尿酸增高所致的一种疾病。尿酸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对人类没有丝毫利用价值,可以视为人体的“垃圾。”长期的血尿酸增高,会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沉积,引起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最常侵犯足大趾根部的关节。痛风病人还可发生内脏损害,最常见的是尿酸在肾脏沉积引起痛风性肾病和痛风性肾结石。痛风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病程可长达数十年,且具有间歇发作的特点,不发作时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病人往往并不在意,甚至许多临床医生对痛风也认识不足,误诊和漏诊现象时有发生。在发达国家痛风已很少见,而在我国还经常见到,所以痛风的防治知识急待普及。95%的痛风患者是男性,通常在中年发病。女性患者少见,常在绝经后发病。造成性别差异的原因不是十分清楚,可能男性应酬较多,喜饮酒和吃荤食,所以好发痛风。而女性由于体内雌激素可以促进尿酸排泄,在绝经期前很少患痛风,但在绝经期后,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痛风的发病率接近同年龄的男性。由于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痛风的好发人群由以前的干部、教师、医生、工程师等,到现在的工人、农民也不在少数。

(二)病因病机

痛风的发生主要与高尿酸血症有关。体内尿酸每日的生产量和排泄量大约是相等的,尿酸1/3是由食物而来,2/3是体内自行合成,排泄途径则是1/3由肠道排出,2/3从肾脏排泄。上述各种途径只要有任何一方面出问题,尿酸代谢就会失去平衡,就会使尿酸堆积在体内,导致血中尿酸值升高,这就是所谓的高尿酸血症。

引起血尿酸增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体内尿酸生成增多;肾功能不全,肾脏排泄尿酸减少;生成增多与排泄减少二者兼而有之。按高尿酸血症形成的原因,可将痛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占绝大多数,约为90%以上,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后者约为10%。二者均是由生成过多、排泄减少两方面导致。

(三)临床表现

痛风性关节炎在身体任何一个关节均有累及的可能,但下肢关节是好发的部位,83%的患者,首次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都发生在下肢关节,尤其是下肢的远端,如第一跖趾关节(即大拇趾和足背间的关节),是痛风最常发作的关节部位。

急性发作大多没有预兆。剧痛常在夜间突然发生,且疼痛部位集中,程度剧烈。同时受累的关节表现为发红、发热和肿胀,局部皮肤发亮,触痛明显。大多数痛风会复发,最初偶尔发作,常侵犯一个关节。每次发作持续几天,然后症状完全消失,直到下次发作。但是,随着发作次数的增多,症状会持续更久。发作越频繁,受累的关节就越多。随着多个关节同时受累,痛风会发展为慢性。反复发作可造成关节永久性损害,包括长期疼痛和僵硬、活动受限及关节变形。

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有诱发因素,具体包括:高嘌呤饮食、过度疲劳、酗酒、创伤、外科手术、精神紧张、受寒、服用某些药物、饥饿、关节局部损伤、感染、穿鞋紧、走路多等。其中高嘌呤饮食和过度疲劳是最常见的诱发因素,也有许多患者找不到诱发因素。

(四)临床分期

痛风是终身性疾病,如果任由痛风发展而不去治疗,通常会依序出现下列4个时期:

1.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指患者不曾有过痛风关节炎发作,只是例行抽血检查时,偶然发现血中尿酸值偏高。

2.关节炎急性发作期是痛风的早期。

3.痛风间歇期即是指痛风关节炎发作后,没有任何症状的时期。但大部分患者在1~2年内会有第2次的发作,往后如果没有持续接受治疗,随时间推移而发作的频率变多,疼痛的关节位置变得固定,最后痛风石形成,进入慢性痛风石期。

4.慢性痛风石期痛风石通常出现在关节内或关节旁的皮下组织,出现后慢慢由小变大,但不一定会有疼痛,最后可能导致关节变形,影响外表及功能。全身器官除脑部外,都可能有尿酸结晶沉淀,尤其肾脏是排泄尿酸的主要器官,很容易沉淀而损害其结构及功能。

(五)诊断

痛风多数可以通过其特殊的症状来确认。检查血液中尿酸浓度对诊断有非常大的帮助,而且方便易行。临床即是根据表现并结合检查进行确诊。但有时痛风发作时血尿酸不一定会升高,相反伴有血尿酸升高的关节炎也不是百分之百可诊断为痛风。另外,诊断痛风最可信的方法是在发作时从关节中或在痛风结石中抽取少量液体,并在显微镜下检查,如果发现尿酸盐结晶,就可以作出痛风的诊断。

遇到下列情况时应考虑痛风的可能性:

1.反复发作的关节红、肿、热、痛,典型部位为足跖趾关节。早期发作未经治疗可自行缓解,间歇期无症状。

2.关节炎用秋水仙碱治疗有特效。

3.有明确的痛风家族史。

4.中、老年男性,超重或肥胖者,有高嘌呤饮食史。

5.血尿酸水平高于正常。

6.关节周围皮下或耳廓处发现有结节者,穿刺发现有乳白色牙膏样液体流出。

7.有痛风相关性疾病,如肥胖、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脂和糖尿病等。

8.有原因不明的泌尿系统结石,尤其是多发性肾结石或双侧广泛的肾结石。

(六)治疗

1.治疗原则合理的饮食控制,充足的水分摄入,规律的生活制度,有效的药物治疗,定期的随访复查。

2.治疗目的

(1)减少尿酸合成,促进尿酸排泄,纠正高尿酸血症。

(2)防止痛风急性发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发作次数。

(3)防治痛风石、痛风性肾病与痛风性尿路结石。

(4)防治与痛风相关的疾病。

(5)科学地进行健康指导,提高生活质量。

3.痛风的不同阶段治疗

(1)一般治疗:饮酒必须限制,尤其是啤酒和葡萄酒。应采取低嘌呤和低脂饮食。多饮水增加尿量,促进尿酸排泄。适当锻炼,避免超重与肥胖。

(2)初期关节炎发作的治疗:治疗目的是控制发作,所以以止痛为主,可采取关节制动和服用适当抗痛风药。一般在24小时内可以控制痛风发作,最迟不超过2周。关节炎发作完全控制后即停用止痛药。

(3)控制尿酸的初期治疗:约需3~6个月。一般在间歇期进行,先用较小剂量,逐渐增加到足量,血尿酸达理想水平后再减到维持量。

(4)控制尿酸的终生治疗:控制尿酸的初期治疗6个月以后,可使用维持量。由于高尿酸血症不用药物治疗一般是不会下降的,只有坚持服药才能使血尿酸保持在正常水平,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需要终生治疗。但长时期的治疗,体内尿酸池也会不断减少,最后只要服用很小剂量的药物就可以达到治疗目的。

(5)慢性关节炎期及痛风石的治疗:进入慢性期的患者大多数是没有得到早期治疗或不正规治疗造成的,治疗效果相对较差。治疗原则仍然是避免关节炎反复发作和保护关节功能。

(6)痛风性肾病与痛风性尿路结石的治疗:控制高尿酸血症是关键,避免有害肾脏的不利因素,防治尿路感染,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合并症。

4.治疗痛风的药物

(1)镇痛消炎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时的症状,消除关节的红肿热痛,同时兼有退热和改善全身症状的作用。这类药物主要有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和肾上腺皮质激素。

(2)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目前只有别嘌醇1种。

(3)促进肾脏排泄尿酸的药:常用的有丙磺舒、苯溴马龙和苯磺唑酮3种。

(4)中药:中药对痛风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七)预防

1.预防措施患痛风病以后,应采取措施,积极预防痛风的再次发作。具体方法有:

(1)首先要节制饮食,避免大量进食高嘌呤食物,严格戒酒,多喝碱性饮料。

(2)要多饮水以助尿酸排出。

(3)防止肥胖。

(4)保持精神愉快,避免过度劳累、精神紧张、寒冷潮湿、关节损伤等诱发因素。

(5)不宜使用抑制尿酸排出的药物,如双氢克尿塞、速尿等。

(6)接受药物治疗以降低血尿酸,并积极防治合并症。

(7)接受定期随访和定期复查血尿酸。

(8)继发性痛风的预防主要是积极治疗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慢性肾病等原发病。

2.痛风患者饮水注意事项痛风患者要求多饮水,以便增加尿量,促进尿酸排泄。适当饮水还可降低血液黏度,对预防痛风合并症(如心脑血管病)有一定好处。但要讲究科学饮水,合理饮水。

(1)饮水习惯:要养成饮水习惯,坚持每日饮一定量的水,不可平时不饮,临时暴饮。

(2)饮水时间:不要在饭前半小时内和饱食后立即饮大量的水,这样会冲淡消化液和胃酸,影响食欲和妨碍消化功能。饮水最佳的时间是两餐之间及晚上和清晨。晚上指晚餐后45分钟至睡前这一段时间,清晨指起床后至早餐前30分钟。

(3)饮水与口渴:一般人的习惯是有口渴时才饮水,痛风患者应采取主动饮水的积极态度,不能等有口渴感时才饮水,因为口渴明显时体内已处于缺水状态,这时才饮水对促进尿酸排泄效果较差。

(4)饮茶:我国有许多人平时喜欢饮茶,痛风患者可以用饮茶代替饮白开水,但茶含有鞣酸,易和食物中的铁相结合,形成不溶性沉淀物,影响铁的吸收。另外,茶中的鞣酸尚可与某些蛋白质相结合,形成难以吸收的鞣酸蛋白。所以如果餐后立即饮茶,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易造成缺铁性贫血等。较好的方法是餐后1小时开始饮茶,且以淡茶为宜。

二、点穴按摩

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期,肿痛十分剧烈,故不宜施以点穴按摩。此疗法可于缓解期时在各关节进行,以预防发作。

(一)点穴疗法

1.取穴宜分部取穴。

(1)跖趾关节:八风。

(2)踝关节:解溪、丘墟、太溪。

(3)膝关节:膝眼、粱丘、阳陵泉。

(4)腕、指掌、指关节:阳池、中泉、大陵、八邪。

(5)肘关节:曲池、少海、天井。

(6)肩关节:肩髑、肩髂、肩前。

2.定位

八风——足背侧,第1~5趾间,趾蹼后缘赤白肉际处,一侧四穴,左右共八穴。

解溪——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丘墟——外踝前下方,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中。

太溪——内踝最高点与跟腱连线的中点凹陷中。

膝眼——屈膝,髌韧带两侧凹陷处。分别称为内、外膝眼。

粱丘——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

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阳池——腕背横纹中,指总伸肌腱尺侧缘凹陷中。

中泉——腕背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桡侧的凹陷中。

大陵——腕横纹中央,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

八邪——手背,微握拳,第1~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左右共八穴。

曲池——屈肘,当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少海——屈肘,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天井——屈肘时,尺骨鹰嘴上方1寸许凹陷处。

肩髑——当上臂外展时,出现两个凹陷,在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肩髂——当上臂外展时,出现两个凹陷,在肩峰后下方凹陷处。

肩前——肩髑前1寸处。

(二)自我按摩法

1.按揉用按揉法在四肢关节处操作,以病变关节作为重点,约10分钟。

2.点穴用拇或中指对受累关节附近的穴位进行点按,每穴约1分钟。

3.活动关节屈伸、摇、搓、拔伸各受累关节。

4.擦法用擦法在受累关节部操作,再施以拍打法使热透入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