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针灸按摩一本通
10345200000063

第63章 高血压

一、概述

(一)相关知识

在尽量减轻或排除各种干扰因素,非同日3次静息血压(静坐5~15分钟)测量≥140/90mmHg(18.7/12.0kPa)则可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前者多见,目前病因尚不明;后者血压的升高是由原发病引起。一般所说的高血压均是指原发性高血压。我国高血压患者数量已达1.1亿人,并且还在以每年300多万人的速度增长。

(二)病因病机

高血压病因不明,与发病有关的因素有:

1.年龄发病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

2.食盐摄入食盐多者,高血压发病率高,有人认为食盐<2g/日,几乎不发生高血压;3~4g/日,高血压发病率3%,4~15g/日,发病率15%,>20g/日发病率30%。

3.体重肥胖者发病率高。

4.遗传大约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

5.环境与职业有噪声的工作环境,过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均易发生高血压,城市中的高血压病发病率高于农村。

(三)临床表现

按起病缓急和病程进展,可分为缓进型和急进型,以缓进型多见。

1.缓进型高血压

(1)早期表现:早期多无症状,偶尔体检时发现血压增高,或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劳累后感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失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可能是高级精神功能失调所致。早期血压仅暂时升高,随病程进展血压持续升高,脏器受累。

(2)脑部表现:头痛、头晕常见。多由于情绪激动,过度疲劳,气候变化或停用降压药而诱发。血压急骤升高。剧烈头痛、视力障碍、恶心、呕吐、抽搐、昏迷、一过性偏瘫、失语等。

(3)心脏表现:早期,心功能代偿,症状不明显;后期,心功能失代偿,发生心力衰竭。

(4)肾脏表现:长期高血压致肾小动脉硬化。肾功能减退时,可引起夜尿、多尿、尿中含蛋白、管型及红细胞。尿浓缩功能低下,酚红排泄及尿素廓清障碍。出现氮质血症及尿毒症。

(5)动脉改变。

(6)眼底改变。

2.急进型高血压也称“恶性高血压”,占高血压病的1%,可由缓进型突然转变而来,也可突然起病。恶性高血压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30~40岁为最多见。血压明显升高,舒张压多在17.3Kpa(130mmHg)以上,有乏力、口渴、多尿等症状。视力迅速减退,眼底有视网膜出血及渗出,常有双侧视神经乳头水肿。迅速出现蛋白尿,血尿及肾功能不全。也可发生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和高血压危象,病程进展迅速,多死于尿毒症。

(四)诊断及分期

1.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血压判别标准

(1)正常血压:收缩压≤18.64Kpa(140mmHg),舒张压≤12.1Kpa(90mmHg)。

(2)成年人高血压:收缩压≥21.3Kpa(160mmHg),舒张压≥12.65Kpa(95mmHg)。

(3)临界高血压,指血压介于上述二者之间。

另外,患者如果有高血压史,目前正服抗高血压药,血压虽已低于140/90mmHg,亦应诊断为高血压。

2.高血压病的分期

(1)Ⅰ期:较轻症状。

(2)Ⅱ期:心肝肾功能性损害。

(3)Ⅲ期:心肝肾器质性损害。

大多数病人是没有症状的,而且其血压水平与其症状表现不平行。

(五)治疗

1.一般治疗高血压发病与中枢神经功能紊乱有关,应注意劳逸结合。

2.降压药物治疗

(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目前应用巯甲丙脯酸、依那普利。

(2)钙拮抗剂:是一组化学结构不同,作用机制也不尽相同的药物。由于抑制钙离子通过细胞膜上钙通道的内流,因而称为钙通道拮抗剂。常用药物有异搏定、硫氮卓酮及硝苯吡啶、尼群地平。

(3)血管扩张剂: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常用药物有硝普钠、长压定、肼苯达嗪。

(4)作用于交感神经系统的降压药:

①中枢性交感神经抑制药:有可乐宁、甲基多巴等药物。

②交感神经节阻滞剂:常用药物有阿方那特,多用于高血压脑病的治疗。

③交感神经节后阻滞剂:使交感神经末梢中去甲肾上腺素储存耗竭,而达降压的目的。常用药物有胍乙啶、利血平等。

④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包括α受体阻滞剂和β受体阻滞剂两类。前者代表药有哌唑嗪、多沙唑嗪;后者有柳胺苄心定、醋丁酰心安。

(5)利尿降压药:包括噻嗪类药物、氯噻酮、速尿、氨苯喋啶等药物。

3.药物治疗原则

(1)个体化:根据不同病人的病理生理特点,病程进展和并发症,而采用不同的药物,不同的剂量。

(2)联合用药。

(3)分级治疗:对一般高血压,先用副作用少的药物,如未取得满意疗效可逐步加用一种或多种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可考虑分级治疗。

Ⅰ级: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选用一种药物,一种无效可改用另一种。

Ⅱ级:联合用药,两种药物并用,自小量开始,有效为止,若无效转入三级。

Ⅲ级:联合用药,三种药物并用。

Ⅳ级:三级治疗效果不佳者,可换用胍乙啶或可乐宁。

(六)高血压保健处方“三个三”

高血压病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头号杀手。”严格防治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的心脑血管病如心绞痛、心梗和中风等,对高血压病人的健康长寿格外重要。专家提出的健康处方“三个三”,就是“三个半分钟”、“三个半小时”和“三杯水。”

1.三个半分钟夜间起床时,醒来睁开眼睛后,继续平卧半分钟;再在床上坐半分钟;然后双腿下垂床沿半分钟,最后才下地活动。因为,在临床上发现:脑血栓、脑溢血、心脏猝死等常发生在夜间。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显示,许多病人的心脏跳动一天都很平稳,唯独夜里有几次大的波动,且大多数在病人夜间起床上厕所时,由于体位的突然变化,造成心脑血管供血不足,特别是老年人的神经调节慢,更容易发生危险,即使普通人,也应该注意避免因体位突然变化造成昏厥。“三个半分钟”简单易学,一看就会。不花一分钱,只要把它付诸实际,至少可以使50%的心脑血管病人免于猝死。

2.三个半小时早上走半小时;中午睡半小时;晚上散步半小时。生命在于运动!许多人没有把运动摆在与膳食、睡眠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世界卫生组织也曾在国际睡眠会议上强调了午睡的好处,但午睡时间不能超过半小时。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最好的运动是步行,特别提醒心脑血管病人;步行运动要注意“三五七。”“三”是指每天要步行3000米以上,且保证30分钟,并坚持做到有恒、有度,过分激烈的运动对身体不利。“五”是指一星期要运动五次以上。“七”是指运动后心率+年龄=170.例如:50岁的人,运动后心率达到120次(当然,身体极好者可达到190次;身体不好者不要超过150次)。这样中等量的运动能保持有氧代谢,运动量过大,心率过快、会变成无氧代谢,不利于身体健康。

3.三杯水就是晚上睡前饮一杯温开水,半夜醒来饮一杯温开水,早晨起床饮一杯温开水。因为夜间血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睡前饮一杯水可稀释血液。半夜醒来,尤其是夏季睡觉出汗多,半夜起床也要饮一杯水。当然,不必刻意半夜饮水而影响了休息。早晨起床饮一杯水,因为早晨8~10点是血压高峰期,心脑血栓极易形成,饮一杯水可以稀释血液,防止血栓形成,另外,还可起到通便的作用。

高血压病人的“三个三”,简单易行,行之有效,养成习惯,对健康长寿将大有裨益。

二、点穴按摩

(一)点穴疗法

1.取穴百会、风池、翳风、脾俞、肝俞、肾俞、中脘、气海、合谷、内关、阳陵泉、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太冲。

2.定位

百会——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

风池——项部,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翳风——耳垂后方,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脾俞——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肝俞——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俞——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中脘——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

气海——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1.5寸。

合谷——手背,第1、第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内关——前臂掌侧,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阳陵泉——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足三里——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中指)。

丰隆——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旁开二横指(中指)。

三阴交——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的后方。

太冲——足背侧,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二)自我按摩法

1.推头用双掌四只手指腹侧,从前发际推经百会穴、大椎穴处加大力度点按。然后推头部两侧的足少阳胆经,自前发际推到后发际,着重推其中的风池穴。最后用四指分抹前额,从印堂至太阳穴。每部位各推5分钟。

2.推背反手向后,用四指从上向下推脊椎两侧足太阳膀胱经,先推离脊椎1.5寸处,后推离脊椎3寸处。然后点按肾俞、命门穴。每条经线推5分钟,每穴点按18次。如有他人帮助,此法可由他人操作。

3.揉腹用右手贴于腹部,左手覆盖于右手上,用掌揉摩整个腹部约5分钟。

4.掐法点穴用掐法点肩井、少海、神门、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委中、承山、复溜、行间。每次选其中4穴,也可用按摩器点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