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新编妇女生活大全
10345000000170

第170章 妈妈同孩子谈话的艺术

妈妈每天同孩子接触的时间最长,谈话的机会最多,然而,怎样才能谈得合情合理,娓娓动听,使孩子心悦诚服,乐于接受呢?

首先,要体察孩子的心情。

孩子在学校受到老师的批评,回到家里,如果妈妈不分青红皂白、劈头盖脸地训斥一顿,等于火上浇油,越弄越僵,很难收到好效果。

孩子与妈妈谈话时,心理状态各不相同,在一般情况下,应从孩子的外部表现去体察孩子的心理状态。例如:低头不语,往往是孩子感到害羞、委屈,另有所想,或是抵触心理特征的外露;面红耳赤,往往是情绪激动或内心羞愧的反映。有时,同一外部表情,产生的原因也是错综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应仔细观察,加以分析。孩子与妈妈谈话时的心理状态,与自身道德水平、生活习惯有关,也与个性特征有关,与谈话时孩子的心境有关。

孩子在逐渐成长,自尊心大大增强,分析能力也提高了,希望别人像对待成人那样对待自己。但是,他们认识问题仍有很大片面性,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容易冲动。所以,妈妈与孩子谈话时要注意这些特点:与经常挨训的孩子谈话,要考虑他们可能认为没什么,而满不在乎;对平时要强,偶犯错误的孩子谈话,要注意他们的情绪往往不安,心境不好,沉默寡言,言则易怒,情绪兴奋时又常常喜形于色,话语不停……妈妈应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抓住关键,去掉假象,才能掌握实情、真情。

其次,要对症下药。

准确掌握孩子的心理状态,就是为了有效地启发觉悟。“下药”要坚持情感影响与说服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在谈话中要善于选择契机,注意方式方法,如对好冲动的孩子,应注意冷处理,不要着急,在他高兴的时候,与他交谈,他容易接受;对那些常挨批评的孩子,则要改变生硬的态度,不要张嘴就骂,动手就打,应见机行事,或一针见血地击中要害,或语重心长地诚恳嘱咐,耐心地讲明道理,让孩子心服口服。这样才能收到实效。

与孩子谈话最忌讳的一点是不要婆婆妈妈,没完没了,唠唠叨叨。这样会使孩子反感,时间久了,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妈妈的心意本来是好的,可孩子反而不接受,甚至反对,这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