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教孩子怎样读书
10344800000072

第72章 劳逸结合,提高效率

──交叉读书法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辨,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培根(英国哲学家)

读书是一种艰苦而又复杂的脑力劳动,有注意、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这些心理过程紧张进行的时候,也就是大脑神经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的时候。让脑细胞一直兴奋,就会使其疲劳,收不到良好的读书效果。

人的大脑约由140亿~150亿个细胞组成,是一个信息接受、结合和重现的器官。这些脑细胞分成若干个区,它们接受信息是各有侧重的。读书是我们通过眼睛接信息的求知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负责接受信息的脑细胞就处于兴奋状态。脑细胞的工作规律是兴奋一会儿后,就要抑制一会儿,兴奋与抑制相互交替。

所以,我们读书的时候,就必须依据大脑活动的规律,换一换读书的内容,进行交叉读书,这是一种提高效率的读书方法。

交叉读书的方法,我们大体可分为三种。一是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意识地调换不同的读书内容。接受信息的脑细胞有一个特点,就是它们之间是有分工的。读数学书时,是这一部分脑细胞兴奋;读文学书时,是另一部分脑细胞兴奋。如果长时间的读同一个内容的书,使大脑皮层的某一部位过于兴奋,就会引起保护性抑制,如果适时变换读书内容,可以使兴奋的大脑得到休息,在其他部位产生新的兴奋点,这样使大脑的活动得到了调节,读书就不会感到疲劳。

在这一点上,马克思就采用了“交叉读书法”。马克思为写《资本论》,在大英博物馆里读了上千册理论高深的图书。为了工作和研究的需要,马克思读的多半是抽象的理论性书籍。长时间读这些书,马克思也有疲倦的时候。为了防止和克服这些疲倦,他就采取“交叉阅读”的方法。每当阅读理论书籍感到疲倦时,他马上就把书搁下,再读另一种不同内容的书。他有时读小说,有时读诗歌,转而又津津有味地读一会儿莎士比亚的戏剧。这样,疲倦的大脑得到了休息,他便又可以兴致勃勃地读起深奥的理论书籍了。

居里夫人和列宁也都采用了这种读书法。居里夫人为了解除读书的疲劳,她经常同时读几种书;有时读书读累了,还演算代数和三角习题。列宁还曾向他妹妹推荐这种读书法。他说:要正确分配学习时间,使学习内容多样化,交换阅读或工作内容,翻译以后改阅读,阅读有分量的书以后改看小说,这都是非常有益的。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自传体《忏悔录》一书中写到:“……如果我必须用心去读一位作家的著作,刚读几页,我的精神就会涣散,并且立即陷入迷惘状态。即使我坚持下去,也是白费,结果头晕眼花,什么也看不懂了。但是,如果连续研究几个不同的问题,即使毫不间断,我也能轻松愉快地一个一个地思索下去,这一个问题可以消除另一个问题所带来的疲劳,用不着休息一下脑筋。于是我在我的治学计划中充分利用我所发现的这一点,对一些问题交替进行研究,这样,即使我整天用功也不觉得疲劳了。”

二是合理地安排读书时间,在不同的时间交叉读不同内容的书籍。一般来说,读政治、哲学、科技类的书籍,动脑筋多,比较累。长时间读这样的书,容易产生疲劳感;而读文学、艺术类的书籍则比较轻松。因此,我们在安排读书内容时,就要考虑什么时间读什么书更合适。通常人们在早晨时头脑更清醒些。因为,经过一夜的休息,这时的脑力活动呈最佳状态,那么可把比较难读的图书,内容比较枯燥的书籍放到这个时候去读,读书的时间可稍放长一些;而把容易读的书,或自己感兴趣,消遣性的书放到下午或晚间去读。这样合理地安排读书时间,可起到一种调节精神和娱乐消遣的作用,同时也会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这方面英国作家毛姆曾说过:“清晨,在开始工作之前,我总要读一会儿书,书的内容不是科学就是哲学,因为这类书需要清新而注意力集中的头脑。当一天工作完毕,心情轻松,又不想再从事激烈的心智活动时,我就读历史、散文、评论与传记,晚间则看小说。此外,我手边总有一本诗集,预备在有诗兴的时候,便诵读几首。”

卢梭在读书时也非常善于安排时间,他一般是在早上攻读哲学,中午读地理、历史、夜间便伏案写作。他经常连续研究领域不同、难度各异的几个问题,使大脑得以调节和休息,即使整天读书,也不会感到非常疲劳。

三是读书要与文体活动相交叉进行。我们即便是采用了以上两种交叉的读书方法,提高了读书的效率,但不得不提醒大家,一个人不能无休止地每天都在那读书,还必须有交叉地进行一些体育锻炼,参加一些文娱活动,让紧张的脑细胞得到松弛,缓解和消除大脑的神经疲劳,增强大脑兴奋与抑制的能力。这样,能够提高大脑的记忆能力。

大脑卫生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有劳有逸,劳逸结合。爱因斯坦就是一位既会读书,又会休息的大科学家。他经常在读书感到疲劳的时候,就弹弹钢琴,拉拉小提琴,或听一会儿唱片来消除疲劳。除此之外,有时还去登登山,游游泳,划划船,散散步等等。由于他注意了劳逸结合,在读书时能与文体活动相交叉进行,才使他有旺盛的精力来读书和搞科研工作,最终在事业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著名的化学家法拉第,年轻时由于书读的太多,用脑过度,得了头痛病。医生便劝他去看滑稽戏、马戏,逛公园,用这种方法来消除他大脑的疲劳,让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法拉第照办了,后来身体得到了康复。

列宁说过:“谁不会休息,谁就不会工作。”同样,不懂得劳逸结合的人,读书也不会取得最佳效果。有这样一个公式“8-1>8”,就是说从8小时的读书时间中,每天取出1小时的时间,搞搞文体活动,读书的效果比8小时都读书要好得多。

实践证明,交叉读书法的优点确实很多,许多名人也采用了这种读书方法,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读书的效果。是一种值得提倡的读书方法。

尽管如此,这种读书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所以,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读书方法,即使选择非常优秀的方法,也要学会正确地使用,要有控制自己的能力,能把握住自己的读书时间。就拿交叉读书法来说,如果把握不住自己,或只强调交叉,而不分场合、时间,那只能事与愿违。比如:学生上数学课时,觉得不爱看数学书而要交叉看看小说;上政治课时不想读政治书而要读读课外读物;上自习时说读书累了而要去踢球;晚间应该复习功课的时候,以疲劳为理由而要无限制地去看电视等等。这种不能控制自我的,不分时间、地点的,随意的交叉读书法是不值得提倡的。

要合理地安排读书的时间和内容,在进行交叉读书的同时,还应适时地安插些文体活动,只有注意了劳逸结合,才能提高读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