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转折年代:邓小平在1975—1982
10340200000009

第9章 国防科技整顿

60年代中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形成南北夹击之势,推行其核威慑政策,中国的独立与安全遭到严重威胁。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决定了国防尖端科技事业的特殊重要地位。在“文化大革命”前期的大动乱中,毛泽东、周恩来等一刻也没有放松对国防尖端科技事业的关心、指导。1967年3月,就指定粟裕担任国防工业军管小组组长,对国防工办和国防工业各部实行军管。经过全国广大科技人员、职工、解放军指战员的共同努力,国防科技事业排除“文革”干扰,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1)1967年6月17日,氢弹空爆试验提前成功,打破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核垄断。(2)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上天,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第五个完全依靠自己力量成功发射卫星的国家。接着,1971年3月3日,又用“长征1号”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二颗人造卫星——空间物理探测卫星“实践1号”。(3)我国第一艘鱼雷核潜艇研制成功,于1971年8月和1974年4月相继完成了系泊试验和航行试验。

但是,随着“四人帮”破坏的加剧,特别是由于批林批孔运动的影响,国防科技事业陷入了低谷。

本来,在研制“东方红1号”卫星和“实践1号”卫星的同时,就已开始研制比这两颗卫星重十倍、技术更复杂的返回式遥感卫星。目标是:用具有更大推力和精确制导的火箭,把带有空间遥感仪器的、能够保持高精度姿态按预定程序准确无误地对地观测的卫星,准确地送入预定轨道运行,并在完成预定任务后,按预定计划回收。这项科技水平很高的巨大工程,由于受“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干扰,加上技术上遇到的困难,研制进度一再拖延,发射计划多次改变。1971年之后的三年多时间里,我国的火箭、卫星一直默无声息。1965年提出的“八年四弹”计划,时间超过了两年,任务却连一半都没有完成。1974年开展批林批孔运动,把国防科技研究和生产的部署全都搞乱。这一年,洲际导弹试验发射三次,一发也没有打成。到1974年秋,具备了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的条件,但首次发射失利。这次发射是在11月5日进行的,用新研制的“长征2号”运载火箭送返回式遥感卫星上天。火箭腾空后没有什么异常,但升空20秒时,突然坠毁。事故原因是运载火箭控制系统一根导线折断,导致箭坠星毁,整个试验失败。

核武器的试验也沉寂多年。美国用各种侦察手段一直监视着我国在这方面的进展。1974年秋,美国的新闻媒体说:中国的核试验自1971年就没有了活动。

国防尖端科技的这种停步不前的局面,国防科技部门存在的混乱,严重地影响我国国防实力的加强。从发展我国卫星通信、导弹、核武器等国防尖端科技的需要出发,改变这种裹足不前的局面,显得十分紧迫。1975年初,邓小平、叶剑英主持国务院、中央军委工作后,立即将整顿国防科技事业、狠抓导弹、核武器研制的任务提上了紧迫的日程。

1975年2月17日,国家计委、国防科委向中共中央提出《发展我国卫星通信问题的报告》,指出:加速发展我国卫星通信是很必要的,应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统一规划,形成一定的通信卫星系列。对研制第一颗赤道同步卫星,应该集中兵力打歼灭战,本着综合使用、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国际国内通信、传送广播电视兼顾的原则,以先解决有无和满足各方面的试验要求为主要目的,在使用中考验卫星各系统的性能。卫星研制、建设所需费用,初步预算约9亿元。具体项目,由国防科委制定总体规划,经国家计委综合平衡后,列入年度计划实施。《报告》要求,卫星通信工程由国防科委负责抓总,运载火箭、通信卫星由七机部负责研制,地面测控系统由四机部和七机部负责研制,通信地球站(即通信卫星地面站)的设备由四机部负责研制,发射场由国防科委负责建设。3月31日,中央军委第八次常委会讨论了这个《报告》。随即得到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批准。以研制、发射第一颗同步地球卫星为目标的,包括通信卫星、运载火箭、测控系统、发射场、地面站五大系统的卫星通信工程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这项工程国家正式命名为“331工程”。

在新任务面前,国防尖端科技的整顿就显得格外迫切了。

在此危难、混乱之际,谁能够在乱中求治,使我国国防尖端科技事业重振雄风呢?主持军委工作并任中央专委主任的叶剑英想到了张爱萍。

张爱萍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儒将,深得周恩来、叶剑英信任。周恩来曾夸奖张爱萍“学什么会什么,干什么都能干得好”。叶剑英选中张爱萍担负整顿国防尖端科技的重任,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张爱萍是我国国防尖端科技事业的创始人之一。从1956年着手制定12年国防科技发展规划开始,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20年间,张爱萍一直是我国国防科技事业的重要领导者和组织实施者。他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身份负责筹建研究机构,调集科研人员,实施各项研制、试验计划。星、弹、箭、场、测,国防尖端科技事业的每一项建设都凝聚着他的智慧和心血。他先后担任国防工办副主任,国家科委副主任,中央十五人专门委员会成员、中央专委办公室副主任,特种武器(导弹、原子弹)定型委员会副主任。1964年10月16日15时,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张爱萍立即在试验现场用电话向周恩来报告喜讯。1965年5月,他又受命担任原子弹空爆试验委员会主任委员、现场总指挥,5月9日用飞机空投原子弹爆炸试验同样取得了成功。在此前后,张爱萍还担任了地地导弹作战基地专门领导小组组长,研究并制定出第一个导弹作战基地建设的初步方案。他还受命组建导弹部队(即第二炮兵,简称二炮)的领导机构。张爱萍20年的个人经历同中国国防尖端科技事业融成了一体,还有什么人比他来使国防科技事业重振雄风更合适呢?

1974年国庆节,在落实政策、解放干部的形势下,张爱萍应召从福州到北京出席了国庆招待会。“文化大革命”中他被囚禁六年,腿伤致残。10月2日,叶剑英亲自到张爱萍下榻的京西宾馆看望,要他回国防科委工作。11月5日,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失败。第二天,叶剑英就在西山接见张爱萍。告诉他:形势严峻,我们不能再耽误了。军委已经决定,你任国防科委主任,陶鲁笳改任政委,同时恢复你副总参谋长职务。

1975年3月8日,中央军委正式任命张爱萍为国防科委主任。当天,他就率领一个工作组到七机部下属的“老大难”单位——北京南苑七机部第一研究院(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调查研究。第三天到坐落在永定路的二三〇厂及其配套研究单位十三所察看。这里混乱败落的情景同运载火箭研究院如出一辙,某些方面更为严重。问题的根子在资产阶级派性。在七机部,“文化大革命”搞了九年,资产阶级派性闹了九年。突出的两大派:“915”和“916”,全北京乃至全中国闻名。两大派都有通天人物,针锋相对,水火不容。周恩来曾37次亲自主持解决七机部的问题,一些派头头却置若罔闻。派性斗争危害严重,影响恶劣。1968年6月8日,第一研究院火箭金属材料所所长、从德国归来的杰出专家姚桐斌被造反派中的坏人毒打致死。周恩来要粟裕赴现场处理。粟裕乘直升机飞抵南苑机场,带一个排驱车直达东高地研究所。粟裕传达了周恩来指示,在严词责令之下,造反派头头才把凶手交了出来。这年夏天,一院两派发生严重武斗。粟裕赶到现场,责令两派立即撤离武斗区域,找两派头头谈了一宿。第二天,又在三座门中央军委所在地召集两派头头开会,这才煞住了武斗歪风。二三〇厂更是帮派势力横行之地。“916”派头头舒龙山,从二三〇厂造反起家,得到江青、王洪文的赏识。1972年底被中央任命为七机部党的核心小组成员;1973年当上十大代表,后兼任部直机关临时党委书记。

张爱萍等进厂的第二天,帮派势力就公开示威。在进厂门的大路地面上刷出一条大标语:“张爱萍,我们这里关你什么事?你从哪里来还滚回哪里去!”还有人给张爱萍递条子,说他管不着。张爱萍毫不动摇,坚持做了十多天的调查,掌握了情况,下定决心:整顿七机部,首先从派性开刀,突破口就是派性最厉害的二三〇厂。

3月27日,召集七机部全体干部大会。张爱萍拄着拐杖上台讲话。他针锋相对,首先对二三〇厂帮派势力提出的“管不着”、“滚回去”的问题作出回答。他把批判的锋芒直指资产阶级派性,指出:派性最大的罪恶是破坏团结,搞分裂,把七机部搞乱了。现在,又通过另外一种方式表现出来,从工作上,从什么型号方案论证上表现出来。张爱萍揭露了二三〇厂存在的贪污盗窃、损公肥私、消极怠工、打架内讧等影响和破坏生产的恶劣现象,予以无情的抨击。对于如何改变目前这种混乱局面,他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整顿。他说:这是邓小平提出、毛泽东同意的乱中求治的措施,已经在铁路整顿中开始见到成效。

张爱萍提出,要进行思想上的整顿、生产秩序上的整顿,更重要的是对领导、对干部的整顿。他从国际形势的严峻说明整顿的必要,明确提出,我们要集中我们国家现有的一切科学技术力量,国民经济的力量,科学研究、试制、生产的力量,在中央、军委统一领导和组织下,必须争取在最近二三年内拿出我们的“撒手锏”来!……我们的“撒手锏”,要一下打到它的黄龙府!他所说的这个“撒手锏”,就是洲际导弹,就是能把核弹头发送到世界任何地方的洲际导弹。

张爱萍安排工作组在二三〇厂进行整顿试点,要求他们尽快做出成绩,以点上之果催面上之花,推动七机部的整顿和发展。对整个七机部的整顿,以实现1977年拿出洲际导弹这个目标为主线,一方面围剿资产阶级派性,一方面抓科研、生产,边破边立,尽快恢复正常的政治秩序和生产秩序。

就在中央军委通过并上报国家计委、国防科委《发展我国卫星通信问题的报告》这一天,3月31日,张爱萍同钱学森及七机部、第一研究院等有关领导和专家,出席了在第二研究院图书馆小礼堂召开的空气轴承论证会。在论证会上双方展开争论,各有优长。张爱萍果断决策:为了保证“东风5号”01批和“东风4号”第1、第2发的完成,这几发上的空气轴承仍然采用原来的“大锥式”结构方案。对“三段式”和“小锥式”方案,成立三结合的方案论证试验组,同时进行试验,再行确定,以待用在“东风5号”02批和“东风4号”01、02批上。这个久拖不决的难题解决了。

在1977年前拿出“撒手锏”,即射程8000公里的洲际导弹,是七机部近期的奋斗目标,也是整顿的中心。4月21日,七机部第一研究院按照张爱萍的建议,召开了洲际导弹“东风5号”、“东风4号”两个方案论证会,导弹各系统的专家聚集在一起,讨论、论证洲际导弹研制的要求、重点和规划。张爱萍自始至终参加会议。听了三天会,到24日,作了一个总结性的发言。他首先提出当前要“抢时间”,失掉了的时间“现在要抢回来”。针对当时存在的没有规划,五花八门,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混乱情况,张爱萍强调“要抓重点”。首先是把“东5”提到1977年前拿出来,可以打到×××,打到敌人心脏里。这一条卡死,然后再去搞第二代,再发展。

与会专家都赞成张爱萍的指导性意见。通过这次论证会,基本上确定“三步走”规划:1977年前拿出洲际导弹“东5”,同时搞“东4”;1978年拿出潜地导弹;1980年拿出通信卫星。其中,1977年前拿出射程为8000公里的洲际导弹是必须完成的重点。会后,张爱萍又同钱学森等反复商量论证,确定把“三步走”规划作为正式方案上报中央专委、中央军委、中共中央。

邓小平一直关注着国防科技的整顿。1975年5月18日访法回京,19日上午就同叶剑英、聂荣臻、陈锡联一起,在三座门中央军委办公地听取张爱萍、汪洋、钱学森等汇报国防科委工作和七机部整顿的情况。邓小平说:“你们要勇敢地干工作,不要怕说错话。说错话,有错误,这不要紧。做工作,没有错误不可能,错了就改嘛!”“大字报一万张都不怕。你(指张爱萍)还在七机部吧?没有被撵跑吧?要呆下去,不要怕抓小辫子。我这个人像维吾尔族的姑娘,就是辫子多。”

钱学森汇报了4月21日论证会后形成的航天“三步走”规划,特别强调重中之重是1977年前拿出射程8000公里的洲际导弹。军委领导一致赞成。

邓小平听完汇报后又作了重要指示。

邓小平说:对那些继续搞派性的人不能等了。我们决不能用党和国家的利益去等那么几个人。不管是谁,不管你是“915”、“916”,不管你是四五十年的老资格,还是年轻的新干部,凡是继续搞派性的,老虎屁股都得摸,不然还得了!起码要有爱国主义嘛!不要说社会主义。这么多年搞出来了什么嘛?还在那里闹,而且还说“有理”。把七机部闹成这个样子,不要说社会主义,连爱国主义都没有。

限期改正,是铁路整顿创造的一条好经验,得到邓小平充分肯定。这时,他又要求在国防科技整顿中加以运用。邓小平说:过去我们对铁道部说,只等一个月。结果很快就扭转过来。现在我们对七机部也提出只等一个月,到6月30日为止。从7月1日起,要搞成一个七一派,毛主席派,党性派。过一个月以后,那就不客气了,对什么人也不等,管你是老虎屁股,还是狮子屁股,都要摸,都要斗,坚决的斗。邓小平还要求,整顿好各级领导班子,建立健全科技管理体系,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搞好科研、生产。

5月25日,毛泽东、周恩来批准了国防科委关于导弹核武器的研制规划。相关部门随即在太原兴建第三个卫星发射基地。6月30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又批发了国防科委《关于解决七机部问题的报告》(中共中央1975年第14号文件)。7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导弹工业总局(简称八机总局),对导弹的生产研制工作统一管理。8月11日,中共中央批准了国防科委党委和常委的组成。

中共中央的这些决策,邓小平的重要指示,国防科委进行整顿的措施,促使国防科技各工业部形势进一步好转。张爱萍在中央军委汇报会后进一步抓紧对七机部的整顿。张爱萍等在七机部,在一院,在二三〇厂,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贯彻和动员,这些单位和部门都先后召开了“增强党性、反对派性、争做七一派,向七一献礼”的誓师动员大会。在每一个动员大会上,张爱萍都结合传达邓小平、叶剑英的指示,强调两点:第一,不许再闹资产阶级派性,要做七一派。第二,一定要在1977年前拿出洲际导弹来。张爱萍说:别的东西失掉是小事,时间失掉了是无法补上的,必须抓紧又抓紧。我们必须进行政治思想、组织、科研生产方面的整顿,提高党性,消除派性,团结一致,为完成1977年的任务而奋斗。

经过深入广泛的动员,“争做七一派,不做两面派”成为上上下下围剿派性的行动口号;抢时间,为1977年的任务而奋斗,成为大家共同的目标。与此同时,果断地采取组织措施。七机部提出把屡教不改的派头头舒龙山调出,张爱萍毫不犹豫地表示同意。在这之前,王洪文在钓鱼台约见张爱萍,同他套近乎,向他打招呼,说:舒龙山是我的朋友,希望你支持他的工作,团结他一道工作。张爱萍没有理睬。

经过整顿,二三〇厂最早恢复了正常生产,第一研究院也迈开了前进的步伐。同时,张爱萍一刻也不放松处于关键地位的科研工作,特别是重要方案、规划的决策。

6月2日,张爱萍听取第五研究院领导、专家关于卫星研究规划的汇报。卫星总设计师孙家栋谈了三个方案:侦察,导航,通信。张爱萍指出:我们研究问题、考虑问题要从国际形势、时局、备战需要考虑。你们提了三个方案,我赞成第三方案,通信卫星是重点。我们的战略方针是积极防御,预警是第一,反导的东西,要努力搞,这是最有用的。

“长征2号”运载火箭第一次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失利,张爱萍不仅认真抓了失利原因的复查工作,而且对第二次发射的准备,从发射领导班子的配备到发射现场的组织,都亲自过问。8月19日,张爱萍出席“长征2号”第二发质量动员会。讲话后即兴吟诵一首四言诗,精辟地点出火箭及卫星的症结所在和解决办法:“生于乱世,先天不足。精心保健,诊断从速。内脏脉络,检查周密。气血畅通,筋骨有力。一鸣上天,为民争气。”负责组织第二次发射的同志受张爱萍这首诗的启发,加强了对“长征2号”火箭的测试检查,更换了43台件仪器设备,保证了发射的成功。

经过整顿,七机部战略导弹、运载火箭和卫星的研制取得很大进展,二机部核武器研制也有新的突破。最显著的成绩是:1975年下半年,接连成功发射了三颗人造卫星。人们用中国传统的吉庆语言,赞誉为“三星高照”。

7月26日、12月16日两次用“风暴1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重量超过1吨的技术试验卫星1号、2号。“风暴1号”运载火箭由以上海机电二局为骨干组成的科技队伍经多年研制而成,其运载能力与“长征2号”运载火箭相当,也是以洲际导弹为原型研制的两级运载火箭。

“三星高照”中最亮的一颗,是返回式遥感卫星。这种卫星美国经历了12次失败才获得成功。我国的这颗返回式卫星命名为“尖兵”。1974年11月5日首发失利后,在1975年整顿中认真复查,解决了存在的问题。1975年8月,张爱萍听取了关于即将出厂的返回式卫星及发射这颗卫星的“长征2号”运载火箭质量情况的汇报,要求做到确保质量,力争“一鸣翔天”。

11月26日,按时在酒泉卫星发射场用“长征2号”运载火箭把返回式遥感人造卫星“尖兵”成功地送入预定轨道。卫星入轨后,由分布在我国大陆上的卫星地面测控站对卫星进行跟踪、测轨、遥测和遥控。卫星运行到第47圈,遥控站按时发出了卫星返回调姿遥控指令,地面接收站立即收到了卫星调姿过程的遥测参数。遥控站又发出了返回舱与仪器舱解锁和启动时间控制器的指令,仪器舱上的分离火箭点火工作,两舱分离。接着,根据指令,返回舱起旋,返回舱上的制动火箭点火、工作。“尖兵”卫星在轨道上运行了三天,于11月29日11时许,返回舱携带着照相胶片等试验资料,按预定计划返回地面。毛泽东兴致勃勃地观看了卫星获得的遥感资料。叶剑英高兴地称赞这颗卫星有功。返回式遥感卫星的发射、回收成功,是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突破,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中国成为继美、苏之后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和航天遥感技术的国家。

在核武器研制试验方面,也打破了多年的沉寂。

1975年10月下旬,张爱萍同国防科委副主任陈彬、二机部副部长张均等奔赴新疆南山马兰训练基地,组织第17次核试验。这是一次地下核试验,是我国第二次地下平洞试验。张爱萍听取了这次核试验准备工作情况的汇报,又亲临各参加试验的部队和部门仔细检查。10月27日,第二次平洞地下核试验爆炸成功。这次地下核试验在近区物理诊断测量方面取得了较多的重要数据,较好地解决了坑道自封闭、快速取样、近区物理测量、抗电磁干扰等方面的技术问题,提高了地下核试验的技术水平。与此同时,竖井地下核试验方案开始设计。

经过整顿,中国的国防尖端科技事业,又以使全世界瞩目的步伐前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