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禅的智慧
10339800000170

第170章 半山诗情半山禅

嘉祐三年(1058年),王安石奉调回京,他去向蒋山禅师告别之时,方丈里行禅立禅空无一人,侍者们谁也不知道禅师去了何处。茶几上一张素笺上写着:南十六、北十六,金陵城外定林后。

王安石回京任三司度支判官之时,与他的前辈大学问家、时任参政知事(副宰相)的张方平有一段饶有风趣的对话。一日说起儒家人物,王安石向张方平请教:“孔子去世百年之后而生孟子。亚圣(孟子)之后便再无杰出人物出现。这是为什么呢?”

张方平说:“岂能说没有杰出人物,也有一些超过孔孟的人。”张方平掰着手指头,如数家珍:“比如,江西马大师(马祖道一),坦然禅师,汾阳无业国师,雪峰(义存),岩头,丹霞(天然),云门(文偃),都是世不二出的伟大人物。”

王安石追问道:“此话怎讲?”

张方平轻轻摇着头说:“儒门淡薄,留不住这些杰出人才,都弃儒学禅,跑到佛门里去了。”

王安石想到江南丛林之中,那些颖悟智慧的禅师们,龙腾虎跃,机智洒脱,再看看朝中官员死气沉沉的局面,深有同感,说道:“成周三代之际,圣人多生儒中,两汉以下,圣人多生佛(门)中。”

宋神宗即位之后,很想改变国家民贫兵弱的现状,熙宁二年(1069年)启用王安石出任宰相,颁布了一系列变法政令。然而,他的新法受到了激烈反对。举步维艰的王安石不得不于熙宁七年被迫辞职,以大学士衔退知江宁(今南京)。他的座船到达江宁之时,已是入夜时分。这时,他忽然在岸上看到了他的方外挚友——蒋山赞元禅师。然而,蒋山只不过合十一礼,便又不见了踪影。

王安石向前来迎接的地方官员打听,才知蒋山禅师住持在江宁城外的定林寺。他屈指算来,自己在北方为官整整一十六年,也就是十六年未曾与禅师见面了。这时,他总算明白了蒋山的偈子:“南十六,北十六,金陵城外定林后。”早在多年以前,蒋山禅师就已经知道,他,王安石,在南方为官十六年,在北方朝中为官也是一十六年,并且算准了他们将在江宁(古称金陵)重逢!

经历了三十多年政坛风云,王安石终于全身心地归入了禅门。他没有入住江宁城里豪华的府第,而是将之连同所属田地一起捐献了出来,建立了一座颇具规模的保宁寺,奉请临济宗名宿真净克文住持。他自己搬到城外,在田野中筑起几间小屋,俭朴度日。他的茅舍恰好处在从东门到定林寺所在的钟山一半路程的地方,故其园曰“半山”,其堂曰“半山”,他也自称“半山先生”。他谢绝了一切应酬,每日或静坐修行,或读诵佛经。凡是觉得心情烦躁之时,就去数里外的定林寺拜访蒋山禅师。定林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的元嘉元年(公元424年),依山临溪,古木参天,环境清幽。二人不再谈禅论道,也不再评古说今,只是终日默默相对静坐而已: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履,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在禅修中,在山水里,王安石的心灵领悟到了从未有过的安宁与恬静。与此相应,他的诗歌创造达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艺术高度,尤其是那些雅丽工致的绝句,其神韵可以说是深得“诗家三昧”: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回。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野水纵横漱屋除,午窗残梦鸟相呼。

春风日日吹香草,山南山北路欲无。

在这里,禅入诗中,诗喻禅境,禅与诗相互交融,和谐真切。

一年腊月,王安石将一首偈子赠给蒋山禅师:

不与物违真道广,每随缘起自禅深。

舌根已净谁能坏?足迹如空我得寻。

蒋山禅师读后呵呵一笑,说:“老衲不过是一个无事的闲人,值得相公追寻?你呀,是没见过真正会禅的高人。”

王安石手迹王安石也笑道:“会禅的高人在哪里?是不是在‘虚无缥缈彩云间’呀?”

蒋山禅师说:“远人无目,远水无波,远山无皴。真正的禅客,往往是一些貌似平凡的人,人们很难认识他们的真实面目。据我所知,那个住在深山里为寺院砍柴的行者(寺院里未落发的修行者),就是一位大彻大悟的禅人。”

王安石带着一个书童,沿着樵夫们踏出的山路,到大山更深处去寻访那位深藏不露的禅客。正是寒风萧瑟时节,满山遍野覆盖着皑皑白雪。他爬上一道山梁,映入眼帘的,仍是一片萧瑟,一片苍茫,哪里是高人隐居的仙舍?

正当他四顾茫然之时,忽然嗅到了一缕若有若无的淡淡的花香。于是,这缕若隐若现的暗香,犹如一条看不见的丝线,将他拉到了树木掩映着的一间茅屋前。

柴扉应手而开,却无主人迎来。寻禅客不遇,深懂缘起之法的王安石并不感到失望,反而感到这样随顺自然很好,别有一番风趣。他拿起桌上现成的笔墨,在墙壁上写道: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学佛之后,对禅宗奇僧寒山、拾得的诗,产生了浓烈的兴趣。他模仿他们的诗风、诗体,写了《拟寒山、拾得诗二十首》,用通俗的白话描述禅的要旨,以浅显的词语阐释佛祖的教理。

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王安石从美妙的禅定之中出来,起身经行来到室外。一轮明月挂在天上,无数月轮映在水中,他想到刚刚经历过的如梦似幻的禅境,联系“千江有水千江月,千江水月一月摄”的禅理,情不自禁地吟诵道:

月入千江体不分,道人非复世间人。

钟山南北安禅地,香水他日供两身。

中国文人有一个基本规律:青年学儒,意气风发;中年学道,向往农隐;老年归禅,觉悟人生。王安石作为一位壮怀激烈的大政治家,虽然位极人臣,仍然无法在政坛上实现其价值,而十二年的禅修,却使他领悟到了生命的真正意义。他的诗之所以能在文坛占有一席之地,与他的禅悟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