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禅的智慧
10339800000116

第116章 禅月清辉

禅月贯休大师,俗姓姜,字德隐,浙江婺州兰溪人。他生不逢时,出生在战乱频繁的唐朝末年的一个破落士大夫家庭。父母无力养活他,更无法培养他,年仅七岁,就将他送到寺院,出家做了小沙弥。许是宿具善根,聪慧的贯休不几日便将一部洋洋十万言的《法华经》,背诵得像高山流水一样畅快淋漓。禅宗祖师们从无门户之见,启蒙学僧的功课,总以儒家的经典诗文为主,所以年仅十五六岁时,贯休便以诗名闻于江南。

二十岁受具足戒后,贯休把大地穿在脚下,将天空戴在头上,草鞋为船,禅杖为马,踏上了充满诗情画意、更铺满坎坷艰辛的云水参学之路。他先到五泄山跟随无相禅师喝了十年菜粥,又去湖南师从石霜庆诸参禅。在这里,他遇到了著名诗僧齐己,二人一唱一和,由诗悟禅,由禅入诗,相得益彰,不亦乐乎:

河薄星疏雪月孤,松枝清气入肌肤。

因知好句胜金玉,心极神劳特地无。

一年初夏,他云游来到大随禅师的禅院。但见山色空明,溪水泠冽,绝壁上,一座浮屠(佛塔)高耸云霄;池塘里,数朵白莲风中摇曳。他不禁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充满诗情画意的禅韵,于是,他欣然命笔,在禅堂雪白的墙壁上写道:

赤旃檀塔六七级,白菡萏花三四枝,

禅客相逢只弹指,此心能有几人知?

贯休退后两步,欣赏着自己的大作。忽然,身后一声喝问:“如何是此心?”

是大随禅师。贯休的诗句中虽然充满了禅的意境,但是,那仅仅是想象推理,是文字上的解悟,所以,当大随当头一喝,真正以禅的凛然机锋与之相接之时,他通体大汗淋漓,却无言以对。由此,他知道了,禅,不是文字游戏,不是智巧机辩!他一改文人骚客的浮躁,真正沉下心来,深入参究禅之心要。

他行行复行行,在寒冬时节来到苏州横山楞伽寺,参谒道旷禅师。他来到方丈,合十行礼之后直截了当地问道:“如何是楞伽月?”

贯休此问,可谓深得禅机三昧。据佛经记载,楞伽山是佛陀宣讲《楞伽经》的场所。此山系由种种宝性所成,诸宝间错,光明赫炎,犹如百千万个太阳共同照耀金山。山中有无数的花园香树,微风吹拂,枝叶摇曳,百千妙香一时流布,百千妙音一时俱发……此山,乃是古昔贤圣得道成佛之处。当初,达摩西来,传授给二祖慧可印心的,就是四卷《楞伽经》。所以,禅宗当初又称楞伽宗。贯休巧借道旷禅师的寺院名称,以“如何是楞伽月”来探问禅的妙旨。

“非日月。”道旷禅师回答说。

贯休贯休一愣:我是借事问禅,您怎么将错就错,答非所问?然而,正是这样的回答,将他原来的思路蓦然截断了,使他在那一瞬间处在了空空落落又灵灵明明的状态。正当他前念已断,后念将生未生之际,道旷禅师手中的拂尘砰然落下,狠狠地敲打在他的头上!

咚——

一声霹雳之后,贯休的身心与整个虚空都一起粉碎了,那颗曾经疯狂奔走驰求的心灵,猛然找到了家乡,当下彻底休歇了下来……

开悟后的贯休,禅心犹如灵明的圆月,随时随地散射着皎洁的清辉。他不仅诗写得更加飘逸、更加深邃了,而且下笔如有神,书画俱佳。他的草书,直逼张旭、怀素,被称为“姜体”(他的俗姓);他的绘画,大胆夸张,生动鲜活,流传至今的十六罗汉图,被日本视为国之重宝。纵观贯休一生,诗书琴画,无所不精,成就卓然,堪称一代艺术大师。

禅的大智慧,就是这样神奇。

贯休勘破了生死的黑暗,他那孤高的品格更显得如山峰一样嶙峋了。乾宁初年(公元894年),他云游来到杭州。当时,唐朝衰微,即将灭亡,天下群雄并起。钱镠占据江南一十四州,被封为吴越王。贯休有诗曰:“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吴越王钱镠一见此诗,大加赞赏。但他时刻梦想着称霸整个南方,进而一统天下,因此传话给贯休,请他将诗句改为“四十州”。贯休一笑,吟诵道:

不羡荣华不惧威,添州改字总难依。

闲云野鹤无常住,何处江天不可飞?

吟罢,贯休飘然而去。果然,钱镠终生霸业难成,辖地仅限于一十四州。

贯休逆流而上,来到长江上游的江陵。荆南节度使成油喜好附庸风雅,他知道贯休写得一手好字,便装模作样向他请教书法。谁知,贯休偏偏不给他面子,郑重严肃地说:“此事须登坛而授,岂容草草!”他宁可被流放到黔边,也不肯低头奉迎。其清风玉节,由此可见一斑。

天复三年,军阀割据,天下大乱。贯休来到了相对平静的蜀地。蜀王王建对他十分礼重,赐号“禅月大师”,专门为他修建了龙华禅寺。寺院开光那天,王公贵族、权臣豪富竞相来贺。蜀王请贯休即景吟诗,于是,贯休吟诵出了千古绝唱《公子行》,对这些游手好闲的权贵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锦衣鲜花手擎鹘,闲行气貌多轻忽。

稼穑艰难总不知,五帝三皇是何物?

贯休与道士杜光庭是好朋友,每每谈禅论道,贯休的机辩总要胜他几分。杜光庭很是不服,总想找机会戏弄他一回。一次,二人骑马从大街上经过,贯休的坐骑尾巴高高地翘了起来——拉屎。跟在后面的杜光庭高声叫道:“大师,大师!你的数珠落地了!”

贯休明白,他是将圆溜溜的马粪蛋子比做和尚的念珠,因此反唇相讥道:“非也,此物非数珠,而是你们道士服用的大还丹!”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科技史上,有许多禅师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因为,禅的最终目的,是引导人契入宇宙人生的真谛,从而显发出根本性的大智慧。开悟的禅师触类旁通,诗词绘画对他们来说,随手拈来,小菜一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