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把难事办简单
10333800000012

第12章 把握好说话的进退原则

1.学会巧妙地拒绝

在生活和工作中,在与人交往中,我们每个人都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而别人也常会有需要我们帮助的时候。可是,任何人对别人的要求都无法做到有求必应,此时我们总是难以找到合适的方式加以拒绝,惟恐因为拒绝的方式不当而引起对方不满,以致影响了彼此的交往。因此,掌握好拒绝的方式和技巧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人都是有自尊心的,一个人有求于别人时,往往都带着惴惴不安的心理,如果一开口就说“不行”,势必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引起对方强烈的反感,而如果话语中让他感觉到“不”的意思,从而委婉地拒绝对方,那效果就会好得多。

要拒绝、制止或反对对方的某些要求、行为时,你可以利用那个人的原因作为借口,避免与对方直接对立。比如,你的同事向你推销一套家具,而你却并不需要,这时候,你可以对对方说:这样的家具确实很新潮,看起来它更适合比较现代的家庭。只是好像与我们房子的整体格局不相称,我对这个也不太懂。

在这种情况下,同事只好带着莫名其妙或似懂非懂的表情离去,因为他们听出了“不买”的意思,想要继续说服你什么,“更适合现代的家庭”,却是一个十分笼统而模糊的概念,这样,即使同事想继续说服你,也因为找不到明确的目标而只好作罢。

当别人有求于你的时候,很可能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来请你帮忙的,其心情多半是既无奈而又感到不好意思。所以,先不要急着拒绝对方,而应该尊重对方的愿望,从头到尾认真听完对方的请求,先说一些关心、同情的话,然后再讲清实际情况,说明无法接受要求的理由。由于先说了一些让人听了产生共鸣的话,对方才能相信你所陈述的情况是真实的,相信你的拒绝是出于无奈,因而也能够理解你的。

例如有个朋友想请长假外出经商,来找某医院出具一份假的肝炎病历和报告单。对此作假行为医院早已多次明令禁止,一经查实要严肃处理。于是该医生就婉转地把他的难处讲给朋友听,最后朋友说:“我一时没想那么多,经你这么一说,我也觉得这个办法不行。”

这样的拒绝,既不会影响朋友间的感情,又能体现出你的善意和坦诚。

拒绝对方,你还可以幽默轻松、委婉含蓄地表明自己的立场,那样既可以达到拒绝的目的,又可以使双方摆脱尴尬处境,活跃融洽气氛。

美国总统弗兰克林·罗斯福在就任总统之前,曾在海军部担任要职。有一次,他的一位好朋友向他打听在加勒比海一个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罗斯福神秘地向四周看了看,压低声音问道:“你能保密吗?”“当然能”。“那么”,罗斯福微笑地看着他,“我也能”。

弗兰克林·罗斯福用轻松幽默的语言委婉含蓄地拒绝了对方,在朋友面前既坚持了不能泄露军事机密的原则立场,又没有使朋友陷入难堪,取得了极好的语言交际效果。以致于在罗斯福死后多年,这位朋友还能愉快地谈及这段总统轶事。相反,如果罗斯福表情严肃、义正辞严地加以拒绝,甚至心怀疑虑,认真盘问对方为什么打听这个、有什么目的、受谁指使,岂不是小题大做、大煞风景吗?其结果必然是两人之间的友情出现裂痕甚至危机。

委婉的拒绝能让对方知难而退。

有人想让庄子去做官,庄子并未直接拒绝,而是打了一个比方,说:“你看到太庙里被当作供品的牛马吗?当它尚未被宰杀时,披着华丽的布料,吃着最好的饲料,的确风光,但一到了太庙,被宰杀成为牺牲品,再想自由自在地生活着,可能吗?”庄子虽没有正面回答,但一个很贴切的比喻已经回答了,让他去做官是不可能的,对方自然也就不再坚持了。

拒绝别人的方式,除了以上所讲以外,具体地还有以下几种:

(1)坦言相告。对于有些过分或无理的要求,当自己不能给予对方满足时,我们必须坦言相告,如果遮遮掩掩、拖拖拉拉,反倒令对方心生反感而产生不满情绪。

李新是某电视台广告部的业务员,她的舅舅开了一家经销保健品的公司。一天舅舅找到李新,同李新商量,能不能让李新在负责的节目段给公司的产品作一下广告,广告费用以产品的形式付酬。李新非常清楚,这种做法违反台里的广告播出规定,于是李新直截了当地对舅舅说:“这不行,不付广告费是不能做广告的。台里有明文规定,我没有这么大权力。”李新的舅舅知道了这是台里的规定,也非常理解。

(2)陈明利害。在遇到亲属朋友托办的事而无法办到的时候,要讲清道理,陈明利害关系,明确加以拒绝。这样,朋友会理解你,而你只要讲清自己的原则,大家以后也不会“麻烦”你了。

小林的伯父是一家石油大厂的厂长。小林同朋友一起合开了一家加油站,想让伯父给批点“等外品”,这样可降低成本。伯父诚恳地对小林说:“我是厂长,的确,我有这个权利。但是,我不能为你说这个话,这是几千人的厂子,不是我厂长一个人的。我只有经营权力,没有走后门的权力。你是我的侄子,你也不愿意看到我犯错误,而让大家指指点点吧?生活有什么困难,我可以帮助你,这个要求我不能答应,违反原则的事我从来不做。”

小林听了伯父的话,什么说的也没有了,从此他再也不给伯父提类似的要求了。

(3)托他人之口。当别人有求于你,你当前还难以回绝或由自己来说不妥时,便可托他人之口,请一个与双方关系较好的第三者代劳。

(4)另指它路。面对朋友所求感到力不从心或主观不愿意相帮而想要拒绝时,你可以不表示自己能否帮忙,而是为其介绍另外几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并表明这比自己帮助要好得多。

老李听说一家公司需要一名从事文秘工作的大学生,想让自己的女儿去那里工作,可女儿是大专毕业,这家公司要求本科学历。恰巧老李听说这家公司的经理与同科室的小张是同学,于是请小张从中帮忙。小张怕落下埋怨,不想帮忙,但又考虑到老李的面子,于是对老李说:“咱们科的小姜跟那个经理最好,上学时形影不离,你找他帮忙,这事准成。”看小张这么一说,不但回绝了老李的请求,还为老李指出一条“捷径”,让老李好一番感动。

(5)假托直言。直言是对人信任的表现,也是与对方关系密切的标志。但是,有时直言可能逆耳,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要拒绝、制止或反对对方的某些要求、行为时,可采取假托由于非个人的原因作为借口,而加以拒绝,这样对方就容易接受。

某报社的推销员登门要求你订阅他们发行的报纸,可你不想订阅。你可以很有礼貌地说:“谢谢。你们的服务很周到,可是我家已经订阅了其他几家报社的报纸了,请谅解。”

(6)书信传意。对生活中一些较为敏感的问题,如别人的求爱,恋人间提出的某些要求,朋友、亲属间向你借钱借物等等,如果你觉得当面回绝有点无法开口,则可以借助婉转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取得对方的谅解。

(7)敷衍含糊。敷衍是在不便明言回绝的情况下,含糊回避请托人,这种方法运用得好会取得良好效果。

有一次庄子向监河侯借贷,监河侯敷衍他,说道:“好!再过一段时间,等我去收租,收齐了,就借你三百两金子。”监河侯不说不借,也不马上就借,而是说过一段收租后再借。这话含有多层意思:一是目前没有,现在不能借;二是我也不富有;三是过一段时间不是确指,到时借不借再说。庄子听后已经很明白了,但他不怨恨什么,因为监河侯并没有说不借给他,只是过一段时间再说而已,给了他希望。

(8)转移话题。当对方提出某项事情的请求,你不能满足,这时你可以有意识地回避,把话题引到其他事情上。这样,既不使对方感到难堪,又可逐步减弱对方的企求心理,对方通过你的谈话,感觉到你是在拒绝,这样就达到了你的目的。

总之,拒绝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我们必须委婉地予以回绝,以免不必要地开罪于人。

2.说话不能得理不饶人

我们说有理走遍天下,并不是说有了理就要不依不饶。在得势的情况下饶人,不但会缓解矛盾,还会让别人心存感激,每个人都应该有这种度量:得饶人处且饶人。

美国有位总统马辛利,因为用人问题,遭到一些人强烈反对。在一次国会会议上,有位议员当面粗野地讥讽和谩骂他。他极力忍耐,没有发作。等对方骂完了,他才用温和的口吻道:“你现在怒气应该平和了吧,照理你是没有权利这样责问我的,但现在我仍然愿详细解释给你听……”他的这种让人姿态,使那位议员羞红了脸,矛盾立即缓和下来。

试想,如果马辛利得理不让人,利用自己的职位和得理的优势,咄咄逼人进行反击的话,那对方决不会服气的。由此可见,当双方处于尖锐对抗状态时,得理者的忍让态度,能使对立情绪缓和下来。

生活中常有一些人特别固执己见,十分容易为些小事情同别人争论,而且火药味浓烈。这时候,得理的一方应当有饶人的雅量,你可以一面解释一面折中调和,最好使用不带刺激性的的语言形式,以避免冲突的扩大。

有一位先生,一次上朋友家吃饭,进餐时两人聊起了一条高速公路的修建问题。那先生强调:公路的进度一再推迟,是有关方面的一个严重错误;而朋友则不同意,认为公路本来就不该兴建。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论渐趋激烈。后来把问题扯到现代人自私心重,没有环保意识上面,显然是在批评那先生。那先生怕再争下去伤和气,便开始缓和下来,他婉转地说:“可能我们的看法永远也不会一致,可是,那没有什么,也许我们都是对的,也许我们都是错的,这也是未可知的事。”那先生的一席话,不仅给自己搭了台阶,也给争论双方打了圆场。避免了双方争论不休,矛盾扩大,影响感情。试想,如果那先生意气用事地与朋友争论下去,结果会如何呢?很可能惹恼了朋友,甚至断绝了关系,那样就太不值了。

不少时候,人和人之间的矛盾、摩擦甚至争吵,是因为互不了解、缺乏沟通造成的。这时候得理的一方切不可因对方的错怪而以怒制怒。最好的方式是多加解释,想法沟通或者道歉、劝慰,与对方达成谅解或共识。

面对蛮横无理者,得理者若用以恶制恶的方式,常常会大上其当。这时候,平息风波的较好方式,莫过于得理者勇敢地站出来,主动承担责任,以自责的方式对抗恶人的恶语,以柔克刚。有一个商场营业员,遇一个中年男子来退一只电饭锅。那锅已经用了很久了,他却粗声粗气地说:“我用了一个多月就坏了,这是什么鸟货?你再给我换一只!”营业员耐心解释,他却大吼大嚷,并满口脏话说什么“我来了你就得给退,光卖不退算个鸟!”营业员虽然占理,但为了不使争吵继续下去,便温和地对他说:“这种电饭锅已经用一段时间了,又没有质量问题,按规定是不能退的。可是你执意要退,那就干脆卖给我好了。”就在她掏钱的时候,那个粗暴的男顾客脸红了,他终于停止了争吵,悄然离去。显然,营业员的宽容与自责方式起了良好作用。因为它反衬出对方的无理和素质低下,从而从容地制止了事态的扩大。

总而言之,说话不可太强硬,如果是占理,让人一步不为低,人们最终会承认你的正确,并称道你的宽宏大量。

3.说话也要注意“软硬兼施。”

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这样的事:说话的对象跟自己格格不入,甚至站在敌对的立场上,要说服他们就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这时可以用一些“软中带硬”的话,因势利导,让他顺着自己的思路来思考问题,最终说服对方,达到自己的目的。

有一年楚国攻打吴国,吴国势单力薄,吴王派沮卫给楚军送一份厚礼,顺便了解一点军情。谁知沮卫一到楚国就给楚兵抓住了,被绑得紧紧的,说要杀了他,拿来衅鼓,即用血涂新鼓上的缝隙,以求出师大吉。

面对死神,沮卫不慌不忙,面无惧色。楚将惊奇地问他:“你出发前占卜过吗?”

“占卜过的。”

“吉凶如何?”楚将望着被五花大绑的沮卫,洋洋得意地问道。

“大吉。”沮卫的答案正和楚将问话的原意相反。

楚将高声大笑:“如今就要杀掉你了,还有什么大吉啊!”

沮卫的答话仍和楚将想的完全相反:“吴王派我来,目的就是要试探你们的态度。如果你们对我以礼相待,那么,吴国就会放松戒备;如果你们杀了我,还拿我的血衅鼓,吴国一定会百倍警惕。这对吴国不正是件天大的好事吗?”

“你自己完蛋啦,这怎么能说是大吉呢?”楚将追问道。

沮卫的第三次应答还是和问者意思相反的:“我占卜是问国家前途,并非为我个人。如果杀了我就能保全整个国家,这怎么不是大吉呢?更何况人死了便没有知觉了,拿我来衅鼓对你们有何好处?要是人死了仍有灵魂,那么,我肯定要附在你们的鼓上,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显灵,让你们的战鼓发不出响声,使你们一败涂地!”

楚将听了不知所措,思考再三,总感到杀沮卫衅鼓已一无好处,只得长叹一声说:“算了,放了他吧!”

沮卫以软中带硬的说话技巧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当然并不是非要在性命攸关的时候才使用这一技巧,其要点是让对方觉察不到你的硬与软,而硬与软这两手都已经包含在你的娓娓劝导中了。深谙此道经验丰富的老李正是用了这一说话技巧才得以维护自己的利益。

老李从河南出差到武汉,有位年轻同事正准备结婚,想买一台高档进口彩电,便托老李去南华街帮忙带回一台大屏幕彩电。

到了南华街,老李发现果然名不虚传,商品丰富。便想先去给小孙子买几件衣服,再到商场替同事看电视机。终于替小孙子选了几套衣服。付完钱老李正准备走,忽然发现钱包不翼而飞了。这下老李可着急了,包里有同事的几千元钱!明明刚才付款时才拿出来的,怎么可能一下子就不见了?刚才旁边也没什么人,只有卖衣服的姑娘和自己两人。老李思考,十有八九是卖衣服的姑娘随手把钱包塞进了衣服堆里。

老李问姑娘:“小同志,看见我的钱包没有?”

姑娘一听,翻了脸:“噢,这人怎么说话呢?你是说我拿了?那你去叫警察呀!”

老李一听,姑娘的口气不对,自己并没有说她拿了,只是询问一下,她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

老李明白,自己只有一个人,一旦离开小摊,赃物转移,那就再没希望了。如果和她来“硬”的,只会把关系弄僵。于是,他决定来“软”的,他笑了笑说:“我也没说是你拿了,是不是忙中出错,混到衣服堆里去了。”这话很有分寸,给姑娘下台准备了台阶。

这时来人买东西,打断了说话。老李摆出了打“持久战”的架势,姑娘终于动摇了,趁没人时在衣服堆里翻了起来。

他说:“我就知道你会帮我的。”

果然,姑娘就坡下驴,翻了一阵子,在衣服堆里“找”出了钱包,羞答答地递给了他。

所以,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即使你占着十分理,也不能把话说得太硬,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软硬兼施地因势利导,可能效果更好。

4.学会多说好话

生活中,总有人掌握不好说话的分寸,不该说的话不分场合地说个没完,该说的话反倒惜语如金。例如,朋友帮了你一个忙,你却把这当小事,连句人情话也懒得说,结果惹得朋友不高兴。其实,类似一些感谢的话何妨多说几句,你不会损失什么,同时帮你忙的人也会觉得你比较有人情味,帮你这个忙值得,下次还会愿意帮你。

朋友也好、亲戚也好,帮个忙、送点礼是常有的事,人们做这些事的时候并不是想从你这里得到些什么好处,甚至于因为关系好会很乐意帮忙,他所要求的也并不是等额的回报。这时候,如果你总认为这是理所当然,没有一句表示的话,人家怎么知道自己的好意是不是已被你接受?要知道,再要好的关系,既然受了别人的施予,就要做出及时、明确的表示,当然,一句恰到好处的人情话也就足够了。

梁超大学毕业后当了公务员,妻子是本地人,结婚的时候他们曾到妻子的伯父家做客,伯父伯母对这个一表人才的侄女婿很是欣赏。伯父是一家国企的老总,两人坐到一起很能谈得来,一来二去,夫妻俩去岳父岳母家去得少,反倒去伯父伯母家去得勤。

可是最近梁超发现伯父伯母的态度有了很大变化,对他们越来越冷淡,有时候他们说要去看二老甚至遭到拒绝,二人百思不得其解。后来还是岳母替他们解开了这个谜,伯父伯母家经济条件较好,经常接济他们,有别人送的好烟好酒以及单位里发的一些东西常让他们带回家。前段时间梁超曾提到想调到一个更有前途的部门,也是伯父通过关系帮他办成了。但是,就妻子这一边来说,可能觉得是自己的伯父这么亲的关系,就梁超这边来说,可能觉得这些对他们不过是举手之劳,因此,事前事后始终没说什么人情话。伯母有意无意地跟岳母提起,伯父为此很是生气,说他们没良心,不值得别人帮忙。二人一听连忙上府谢罪,才算挽回一点。

在这里,梁超夫妻就是犯了不重视人情话的错误,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心里的感激人家一定知道。所谓话不说不明,即使人家知道,天长日久,帮完了忙总也听不到你一句人情话,心里也会不舒服的。

鉴于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刻意培养自己多说人情话的好习惯。

第一,经常使用日常生活中的见面语、感情语、致歉语、告别语、招呼语。早晨见面互问:“早晨好”,平时见面互问:“您好”。初次见面认识,可说“您好”、“很高兴和你认识”,分别时说“再见”、“请再来”、“欢迎您下次再来”。特定情况的告别可用“祝您晚安”、“祝您健康”、“祝您一路顺风”。“实在过意不去。”有求于人说声“请”、“麻烦您”、“劳驾”、“请问”、“请帮助”。对方向您道谢或道歉时要说“别客气”、“不用谢”、“没什么”、“请不要放在心上。”

第二,养成对人用敬语、对己用谦语的习惯。一般称呼对方用“您”,对长者用“大爷”、“大妈”、“先生”,对少年儿童用“小朋友”、“小同学”,称呼别人的量词用“位——各位、诸位”,不要用“个”。对自己或自己一方的人可以用“个”。例如:对方问“几位?”自己答“个人”。

第三,多用商量语气和祈求语气,少用命令语气的语句。如“您请坐”、“希望您一定来”等。这样语词和气、文雅、谦逊,让人乐于接受。

第四,说话要考虑语言环境。即不同场合,不同情况,谈话人的不同身份,谈什么事情,需要用什么语气。例如商业工作者出于工作和礼貌需要,见矮胖型的女顾客应说“长得丰满”,见瘦长体型的女顾客应说“长得苗条”。其实“丰满”和“苗条”是“肥胖”和“瘦长”的婉转说法,但前者易为别人接受。其次,要考虑不同的对象。在我国,人们相见习惯说“你吃饭了吗?”“你到哪里去?”有些国家不用这些话,甚至习惯地认为这样说不礼貌。因此见了外国人就不适宜问上述话语,可改变用“早安”、“晚安”、“你好”、“身体好吗”、“最近如何”等。

第五,注意说话的空间和时间。谈话人的身份各异,如果是长者、上级、师辈,谈话的距离太近和太远都是失礼的。男女之间谈话,距离则不宜太近。说话的时间过长、过多、中途停顿,都是不礼貌的。

总之,要根据时间、地点。对方的身份(年龄、性别、职业等)以及和自己的关系,多说并恰当地选择人情话和礼貌用语。

俗话说:“礼多人不怪”。该说好话时就要说,甚至多说一些也无妨,没有人因为听到好话而产生反感。要想在人际交往中处处受欢迎,就要适时地用语言表现出自己的礼貌与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