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赞赏有方
10333400000037

第37章 运用“补强法则”激发孩子自信

人的能力一旦被认可,进而就会产生更加发挥能力的心理。特别是当被自己所敬仰的人赞扬之后,其效果就会更大。从理论上讲,人的这一心理尤为符合“补强法则”。

“补强法则”是美国加州大学的哲学博士詹姆斯·多伯森,以哲学家的眼光审视美国家庭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的经验和教训而提出的观点,它是指“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满意的结果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比如有个女孩穿了一件漂亮的滑雪衫,受到周围伙伴的羡慕,她就会再多穿几次这件滑雪衫。也就是说,满意的结果使人的行为得到强化。这种强化的动因,来自于他人的尊重和赞许,使主体产生一种愉悦和自尊的体验。

一位曾在日本NHK电视台任妇女少年部长的评论家江上藤女士的经历是“补强法则”的又一例证。江上藤女士小时候常被大人批评“这孩子气量小”,而且自小就对相貌反应强烈。据说是很久才从乡下回来的爷爷,才把她从劣等感中解救出来。有一次爷爷当着许多人的面说:“这孩子招人喜欢,非常可爱。”她心里非常高兴,后来就不断努力给别人以好的印象。如果没有她祖父那句话,江上藤可能永远摆脱不了容貌的自卑感,无论她怎么有才能,也不可能成为著名的女性。

从戴尔科夫和江上藤的例子可见,一句不经意的话常常能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有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为了使孩子有做事的积极性,与其否定不如不断示意孩子能够做。利用暗示的效果,反复强调“你头脑本来就很聪明,只要努力就行”,孩子就会发奋努力。

许多父母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遇到情绪不好的时候常常随口就说:“你为什么这么蠢”、“你脑瓜真笨”之类的话,他们不知道,就是这些随意的责骂会对孩子起到多么强烈的负面暗示作用。

这种消极的、缺乏逻辑性、蔑视的口气,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具有绝对的权威,简单的一句话,就会使孩子产生自己的人格全部被否定了的心情。一受到责备,孩子就会感觉到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是白费的自轻心理,甚至对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完全失去了信心。需要注意的是,不仅说孩子头脑好坏很重要,就连贬低孩子的容貌,比如说“你鼻子矮”、“皮肤黑”等,也常常容易使孩子丧失自信心,感到沮丧。

社会调查显示,不少青少年犯罪就是因为在家中受到父母的藐视,产生了挫折感,于是有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这是因为不论孩子的年龄大小,父母对他们前途的否定,都会对他们造成极大的打击。尤其是稚龄的孩童,父母讲的话,对他们更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即使没有产生什么不良的具体行为,在人格上也会形成极大的负面效应。

一句赏识的话塑造一个成功的人生,一句贬责的话则可能毁掉一个天才,身为父母,应该慎之又慎!

著名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小时候曾被认定为是一个坏孩子。母牛走失了,树被莫名其妙地砍倒了,每个人都认定是他干的,甚至连父亲和哥哥都认为他很坏。人们都认为母亲死了,没有人管教是拿破仑·希尔变坏的主要原因。既然大家都这么认为,他也就无所谓了。于是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有一天,父亲说要再婚,大家都在猜测新妈妈会是什么样的。

而希尔却打定主意,根本不把新妈妈放在眼里。陌生的女人终于走进家门,她走到每个房间,愉快地向每个人打招呼。当走到希尔面前时,希尔像枪杆一样站得笔直,双手交又在胸前,冷漠地瞪着她,一丝欢迎的意思也没有。

“这就是拿破仑,”父亲介绍说,“全家最坏的孩子。”令希尔永生难忘的是继母当时所说的话。她把手放在希尔肩上,看着他,眼里闪烁着光芒。“最坏的孩子?”她说,“一点也不,他是全家最聪明的孩子,我们要把他的本性诱导出来。”从此以后,拿破仑正如他的继母所说的那样,成了全家最聪明的孩子。

继母造就了拿破仑·希尔,因为她相信他是个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