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赞赏有方
10333400000034

第34章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

上述实验,除了说明赞扬和谴责对学生的影响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表明了谴责和惩罚的真正性质。从短时间看,谴责好像与赞扬有同样的效果,但从长时间看,赞扬要比谴责的效果好得多。

教育心理学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即“成就需要”,也可以解释为对肯定与赞扬的需要,它是促进儿童充分发展潜能的重要动力之一。如果儿童没有这种需要,他们的潜能就难以被充分发展,他们本人也就难以成为具有健康人格的人。

然而现在的家庭和学校教育并没有使孩子们普遍地获得“成就需要”,这说明我们的教育方式甚至制度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

当今教育的努力大都集中在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方面,或将成绩等同于成就感。那么,当孩子感到强大的学习压力时,他们就可能会放弃这种关于成就的渴望。

为什么压力大成就反而降低了呢?原因之一是:如果孩子总感到不成功,他们就不会有一种对学习活动的胜任感,没有胜任感也就难以有持久的自信心。

从理论的角度讲,教育者的任务应该是通过各种方式来培养孩子的“成就需要”,然而传统的方法却是提出被教育者的不是,进而不断地批评。

所谓“优点不说跑不掉,缺点不说不得了”,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

儿童心理学家指出,在大多数情况下,孩子的胜任感和自卑感受到家长和老师对他们成绩的反应的影响。受到的表扬越多,孩子对自己的期望就越高,学习就越努力,相反,受到的表扬越少,儿童随之产生的自我期望和努力就越低。所以,对孩子应予以足够的肯定,责罚只宜在适当的时候用一下,而不能当成提高学习效率的武器。

在这些理论思想的指导下,美国的大学和中学,开设了名目繁多的奖项,以鼓励学生的努力,肯定学习的成绩和成就,只要是能推动学生们努力向上的奖,校方都在变着花样推出来。不论你在哪方面有点小本事,又愿意比别人多努力一把,就总能找到得奖的机会,只要是有价值的才能和行为,总能受到赞赏和激励。在这样的环境里培养出的学生,总是显得那么自信。

从某种意义来说,美国的教育本质上就是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对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小题大做、时刻赞赏,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抱怨教育的特点是对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做、时刻批评,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

一个赏识的微笑,就像阳光照在含苞待放的花朵上。对一个渴望赏识的孩子而言,这很可能是孩子一生的转折点。因为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

在“行”的教育理念中,典型的教育语言是:太好了、你真棒、你能行。典型的教育动作是:竖大拇指、鼓掌、拍拍肩膀、握握手。周弘设计的赏识教育的图案标志就是一个竖起的大拇指,在大拇指里面有一张生动活泼的笑脸,仿佛孩子受到赏识后发出的会心一笑。

关于赏识教育,周弘说过这样动人心弦的话:“在爱的海洋里,在和女儿学习、游戏的天伦之乐中,我发现了我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方法,用这种神奇的教育方法,我把女儿由哑女培养成所谓的‘神童’。教育女儿的传奇经历,令我激动,生命像火一样燃烧,后来我把这段教育历程概括成一句话:不幸跌了一跤,有幸捡了一宝。是什么灵丹妙药让一个听障孩子成为连正常孩子也可望而不可即的‘神童’?我讲了以后你们一定会恍然大悟。哦,原来这是一种最神奇、也是最普通的方法,一种最新鲜、也是最古老的方法,是我们家长本来就有、却没有发现,本来使用过、却无意中又遗忘的方法。”

“所以,我经常对家长讲:‘父母都是教育家,捡回你遗忘的宝藏吧!’从你自己身上挖掘你曾拥有的宝藏,你的孩子一定会有欢乐、美好的明天。”中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深刻地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而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的就是赏识孩子。因为,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

半个世纪以前,在意大利那不勒斯的一个工厂里,有一个年仅10岁的童工,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歌唱家,然而他的第一位老师却用尖刻的言语刺伤了他幼小的心灵:“你不可能成为歌唱家,听听你自己的声音,天啊,它就像沙漠的风一样。”从此,小男孩的心中便有一堵翻越不了的墙:老师都说我不行了,我还能行吗?

然而,这个孩子的母亲知道孩子的理想之后,并没有像他的老师那样讽刺挖苦他。这位伟大的母亲知道,如果自己再不给孩子任何鼓励,那她的孩子,或许真的会一事无成,既然别人看不到自己儿子的长处,那作为母亲,就有赞赏孩子的义务。

“宝贝,你的声音真的与众不同,尤其是你刚才的声音。我想你肯定可以成为一个不同凡响的歌唱家。”“是吗,妈妈?”孩子听到母亲真诚的赞赏,脸上立即露出灿烂的笑容,刚刚失去的自信心又重新燃起。

“当然,妈妈没必要骗你!”在后来的日子里,这位母亲为了省下儿子上音乐课的费用,走路连鞋都舍不得穿。正是这位贫穷而伟大的母亲的赞扬创造了奇迹,改变了这个小男孩的命运。

这个小男孩就是日后举世闻名的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卡鲁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