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读懂孩子“说明书”:如何当好孩子的启蒙老师
10331600000013

第13章 怎样做出坚持不懈的努力

教你的孩子缄默,他便很快就学会说话了。--富兰克林

一天晚上,一家四口人去吃晚饭。李那时已三岁了,孩子们都知道,吃过晚饭后,他们家通常会点些甜食,李点了她爱吃的汉堡包、炸薯条和一小杯草莓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李非要绕着餐厅打转转,爸爸和她妈妈不断地提醒她乖乖吃饭,每说她一次,她才吃一口汉堡,喝口奶,就是不好好吃饭,而其它人都几乎快吃完了。

考虑到女儿也许不饿,爸爸也得讲理些嘛,于是爸爸想让她多多少少吃点就行了:"好孩子,吃甜点之前,你必须吃个汉堡,不然的话,你就不能吃甜点。"李笑了,点点头表示同意,可是接下来她仍是到处转就是不肯吃饭,很快,吃甜点的时间到了。

他们想给女儿买点冰淇淋,尽管这孩子没吃完饭,但她表现得不错,还比较有礼貌。他们可以想象假如一旦女儿发现他们没有给她买冰淇淋,那会是怎样的情景,她的哭闹会令他们做父母的多尴尬!而恰恰是因为父母这么想,就常常放弃了对孩子的要求,特别是在公共场合,注意请不要轻易地屈服于这种思想。

我们的选择就是坚持到底。如果你不好好吃饭--就别吃甜点。坚持不懈远远要胜过孩子的几滴眼泪与父母对她的同情,我们的选择不是做什么,而是怎样去做。最后李的父母决定除李之外的其余人都可以得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冰淇淋,然后父亲让孩子的母亲与儿子安东尼在收银台等他,他在餐桌旁给女儿点时间吃饭,不是因为仍让她吃冰淇淋,对女儿来说想吃甜点已经太晚了,爸爸只是想让她多吃点饭,而吃冰淇淋的时间已经过了。

过了几分钟,父亲告诉李我们得离开了。女儿问爸爸她可不可以吃冰淇淋,父亲说:"不行,你还没有吃完晚饭。""爸爸,我现在就吃吗?"女儿请求道,等走到收银台时,李看到只有三份冰淇淋,爸爸温和地向她解释说因为"我们吃完了自己的晚饭所以可以吃冰淇淋"。

当父亲抱着连踢带打的女儿,在众目睽睽之下穿过饭厅时,父亲几乎要发疯了。他在想人们会怎么看我这个爸爸呢?而他只想说:"没什么的,我只是想坚持不懈地教育孩子。"

女儿在回家的一路上又喊又叫,她说如果爸爸妈妈再给她一次机会她就会吃晚饭。看着李那么伤心,其他李的兄弟姐妹们冰淇淋也吃得索然无味,安东尼要把自己的冰淇淋分给妹妹些。这也是在那位爸爸的生命中第一次觉得冰淇淋是那么难吃,他真想摇下车窗把冰淇淋扬出去。因为他们都爱李,看到她哭了简直让人心碎。

为孩子的未来着想

有时拒绝与坚持不懈的确不易,那么做你觉得会深深地伤害自己的孩子。是的,立刻放弃买个冰淇淋很容易做到,可他们没那么做,他们知道坚持到底的重要性,即便要忍受些痛苦或伤心。

他们想让女儿从中了解到爸爸妈妈的话意味着说到做到,即使暂时让人感觉不快,但如果你想吃甜点,就必须先把晚饭吃完;如果你不吃晚饭,就别怪别人吃,你必须做好爸爸、妈妈让你做的事,即使是在公共场合。

大约两个星期后,他们又去了那家餐馆。他们想看看上次的坚持不懈是不是起了点作用。女儿吃得很香,时不时的,她停下来说:"今晚我会吃一个大汉堡。"当服务员上冰淇淋时,父亲特意给李要了个双份的,小女儿高兴极了,很为自己的行为自豪,父亲意识到他们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

孩子小的错误也不要忽略,日积月累后,会酿成大错。当他们在女儿的身上坚持不懈的时候,他们是在着眼孩子的未来,他们想让女儿意识到的不仅仅是这次晚饭要好好的吃,而是每次都要吃好。

有些孩子性格中的小问题常被家长忽视,简单地认为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其实,这些小问题如果没有被及时矫正,可能演变为孩子成长中的大问题。

学习成绩优异却不能和同学和睦相处。

小明从小生长在一个普通家庭。小时候,家里住平房,小明家的后窗和邻居家离得很近,邻居家的吵闹声经常让人感到心烦,一到考试小明经常被邻居家的噪音吵得没法学习。妈妈和邻居去讲理,结果和邻居吵了一架。最后,妈妈把自家的后窗钉死了,再也不和邻居来往了。

学习成绩优异的小明对什么都要求严格,所以他在班里朋友不多,他要求朋友100%对他好,有时候总为一点小事就和朋友闹别扭。每当这时,奶奶就成了他的避风港。小明和奶奶最亲,他觉得只有奶奶对自己才是100%好,什么都顺着自己。

初中时,小明考上了重点中学,可还是经常和同学闹别扭。他不知道为什么同学总喜欢欺负他,总向老师告他的状,说他"不团结同学"。想着这些烦心事,小明都没心思上课了。一到课间,他就跑到电话亭给妈妈打电话,要求妈妈给自己转学。妈妈担心儿子受委屈,不久后给小明办理了转学。

到了新学校,情况并没有好转,小明还是不能和同学和睦相处,总是和同学吵架。每天的精力都用来盯着每一个同学都做了什么错事,又对他怎么不怀好意,然后到老师那去告状,要求老师惩罚同学。妈妈觉得小明的行为有些异常,于是带他去看心理医生。被诊断为患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只好办理了休学。

不要忽视孩子成长中的小问题。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成长环境过于单调,容易养成过分依赖、过分娇惯的习惯。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如果不注意创造条件引导孩子多与同伴接触,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的话,就极容易使孩子形成霸道、固执或者懦弱、自卑的性格。而这些性格中的小缺陷常被家长忽视,简单地认为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其实,这些小问题如果没有被及时矫正,可能演变为孩子成长中的大问题。

小明从小就和同学相处得不和睦,说明他不懂得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不会与人相处。因为和人相处需要忍让,而小明的妈妈没有让他学会这些。于是在学校生活中,不懂得忍让的小明越来越感到同学对他的排斥。

一帆风顺的孩子经不起打击。

小明在家中受到长辈们无微不至的照顾,成绩好又让他产生心理优势。他就理所当然地认为受到大人的呵护是顺理成章的,而同学对他当然不会这样,这就让他难以接受。

而小明的妈妈竟然能够容忍孩子每个课间都要给家长打电话,也不肯考虑问题是否出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当终于因孩子性格问题而不能继续学习了,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其实,如果能从开始就纠正孩子的不良心态,适当给孩子制造些"挫折",让他学会克服,也用不着现在后悔莫及了。

做一个懂得关注孩子全面成长的家长。

一、教给孩子与人沟通的正确方式。

家长的行为习惯会深刻地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小明之所以不懂得如何与同学相处,就和妈妈有关。因为小明看到妈妈解决和邻居矛盾的方式是"将窗户钉死、永不来往",当小明和同学发生矛盾时,他也就找不到正确的解决方式。

二、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每一位家长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长,但不是每一位家长都懂得,对于孩子的健康人生而言,坚强的性格更重要。因为未来的人生会遇到太多的坎坷需要他们去克服,会遇到太多的机遇需要他们去决定,会遇到太多的竞争需要他们去面对。而这些,都是家长们所不能预测、不可阻挡、不能干预的。越早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他就会离成功的人生越近一步。因为即使学习上的失利、青春期的情感困惑这些小问题,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成长中必须自己面对的大问题。小明不就是因为不懂得如何面对与同学和睦相处的小问题,而导致休学的吗?

所以,聪明的家长会告诉孩子--遇到问题要学会自己解决。

三、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当小明需要每天都给妈妈打电话、不停地要求转学、总是不能和同学搞好关系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出现了问题的端倪。可是这位粗心的妈妈却没有发现孩子的不正常。

其实,每个人都会有心理的亚健康状态,只不过成人的理性更强,懂得自我调整,而孩子自我调节的能力比较差,心理问题常常没有引起家长的注意。

更严重的是,有些心理问题的前奏--就像小明不能和同学搞好关系的问题,被家长错误的解决方式弄得愈演愈烈。一旦孩子的心理问题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就会在他的人生埋下巨大的隐患。

所以,明智的家长要懂得:健康的心理、健康的性格才能造就孩子健康的人生。

不坚持到底,后果会怎样呢

安娜10岁的儿子乔,每天放学后都要在外面玩。吃晚饭的时候,他应该在饭前洗手,可每天乔都不洗手就跑到桌前,安娜便会说"去洗洗你的手",乔这才会洗,他从来不为自己辩解。每次安娜提醒他时,乔总是很听话,这样持续了几星期,乔的小手脏兮兮地跑到餐桌前,安娜再喊着他去洗手。终于有一天安娜忍不住了:"每天你不洗手就跑来吃饭,然后我再把你送到洗手间,你说说为什么自己不能先洗手?"乔则看看妈妈说:"因为有一天我没洗手,你也并没有抓到吗。"

"有一天我没洗手,你并没抓到我。"这事儿也许是在六个星期前发生的,但是孩子却抓住了这一次机会,有一次他居然不洗手就可以吃饭了,没有被抓住,多么可怕呀!这个例子可以告诉我们孩子是怎么想的,他那聪明的小脑瓜是怎么活动的。第一次这事儿发生时,能坐在饭桌前吃饭比去洗手留给孩子的感觉更深,为什么?因为孩子从自己不喜欢做的事逃离了出来。其实是乔观察妈妈观察了几个星期,他一直在伺机等待看妈妈是不是还会忽略。这就是为什么对孩子的教育要坚持不懈的原因。

这个事例让我想起了拉斯维加斯的赌城。人们将钱币一枚一枚地放人吃币机中,赌搏偶尔来说是挣钱的,乔的小手脏兮兮地就跑到饭桌前来就是场赌搏,而对孩子来说这样的"赌博"值得玩一次。

绝大多数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是不能坚持到底的。我们常常口是心非。我们说"不行"然后就放弃了,我们不能贯彻始终;只要孩子稍稍磨磨我们,我们就改变主意,原本不同意的事也同意了。一会儿我们放过了孩子的错误,一会儿我们又丝毫不马虎,请千万注意:这点又恰恰被我们聪明的孩子利用了。

恐吓与警告的区别

恐吓不是惩罚,而是要惩罚的一种意向,它们之间存在着相当的差别。恐吓只有语言而无行动,许多父母所以用恐吓手段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对孩子施以惩罚,而另一些父母则是因为太懒,对惩罚孩子不能坚持到底,贯彻始终。总而言之,恐吓只能是让孩子错上加错。

你见过候机厅里的妈妈带着个小孩子吗?妈妈恐吓说:"老实坐着,不然我就把你关进汽车。"孩子坐了一两分钟又忍不住蹦起来,做妈妈的时不时地提醒两句,孩子又坐了几分钟,然后又站起来,做妈妈的再接着呵斥。

父母的恐吓会让孩子不相信你们所说的话,孩子知道恐吓并不起什么作用。他怎么知道呢?从你不能坚持如一的态度与作法中了解到的,你没能坚持到底,没有贯彻始终,恐吓只能是将不能持之以恒放大。

警告则有些不同,如果你能凭借公正的判断,灵活地采用这一方法,它会对孩子起到积极的作用。大多数孩子不需要警告,他们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只有在你的孩子不知道所做的是否正确时,你才应该使用警告:"本,这么做不对,快别做了。"

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用好警告。只有那些能坚持到底有信誉的父母在对孩子采用警告的方式时才会起作用。父母常常问恐吓与警告之间有什么区别。这种区别在父母的言语中完全发现不到,而做为听者的孩子却从第一声中就能明白这其中的差别。

麦劳蒂带着4岁的大卫来我们家过生日晚会的中途,大卫开始扮鬼脸。麦劳蒂警告儿予停下来,可孩子并没听话,继续玩着他认为不错的游戏。麦劳蒂继续警告:"大卫,你再胡闹,我们就一起离开晚会!"大卫只是停顿宁几秒钟,立刻又闹起来,麦劳蒂拽起儿子直奔屋外走去,任凭孩子哭喊着祈求妈妈原谅,麦劳蒂还是坚持把儿子带走了。晚会因为缺少了小寿星不得不停下来,但是做为母亲的麦劳蒂却为教育孩子坚持到底了,以至大卫从此以后每参加一次晚会都非常乖。

如果你能说到做到,你的孩子听到的是一种警告,他能懂得你所说的"停下来"就意味着现在必须停下来。相反,如果你对自己所说的话时断时续地去履行,孩子所听到的只是-种恐吓:"停下!"你的孩子会始终认为:"爸爸只不过是在吓唬我罢了,他并不会真的那么做!"

还有另一种采用起来比较有效的警告,这就是一种时限警告,这种方式的警告不论对父母还是对孩子都非常有益。举几个例子让你瞧瞧吧。

"10分钟后开饭,迪尼别玩了,快来洗洗手准备吃饭吧!"

"你可以玩到时间截止,我给你15分钟。"

"妈妈的计程车7分钟内就走了,快点,加把劲吧!"

时间警告让孩子事先有了准备,并知道一些重要的事会随之而来。这种警告可以不必让孩子感到惊慌失措,反而会鼓励孩子能与父母积极地配合。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孩子有时候很喜欢计时器,你可以用烤箱里闹钟上的计时器来约束孩子,从父母们的反馈信息来看,这种技巧是非常有帮助的。

"再给5分钟"与"等等看吧"

许多父母害怕说不,一些父母说"不"是因为他们想避免争吵。如果孩子状况不佳,父母就会感觉不安或惭愧;一些父母害怕孩子会因此不再喜欢他们;一些父母则非常懒散不想采取坚决的行为,所以他们开始采用模糊的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绝大多数是从我们的父母那儿学来的,这其中"再等5分钟","或许"和"我们看看再说吧"是三种最常用的拖延之词。

"该回家了。"

"我们再呆会儿好吗?"

"好,那就再呆5分钟。"。

"晚饭后我能吃点冰淇淋吗?"

"可以。"

"爸爸,明天我能去公园吗?"

"看看再说吧。"

如果你的孩子知道"或许可以"是指"行"还是"不行",那么使用这种拖词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比如孩子能够意识到"我们看看在说"在一些时候你指的是"可以"而在另外一些时候,你指的是"坚决不可以"。"再呆5分钟吧"就是指"五分钟"而绝不是"十分钟"。

做父母的采用模糊的表达方式说话可以偶尔避免对孩子的伤害,但用多了,孩子常常又会见风使舵,趁有机可乘的时候祈求父母,希望爸爸、妈妈屈从他的意愿,所以使用这个方法时要谨慎些,并掌握好分寸。

怎样会使你的孩子意识到"可以吧"在一些情况下是"不行"呢?这需要你时不时的在说这个词时随口加上一句:"我知道我说过或许可以,但我对这事儿想过了,答案是'不行'。"你或许发现孩子听到这话会极不情愿,没关系,过一段时间,他就会好的,但做父母的你一定要坚持到底,从长远的角度讲,你的这种坚持就是相当值得的。

坚持不懈对孩子的意义

如果你希望培养出有自律性的孩子,你需要坚持不懈,你必须说到做到,贯彻始终。通过更加积极、更持久的培育,你会看到孩子的表现将有大幅度的提高。所有的父母都应在"坚持不懈"上再下下功夫,它是影响你与孩子之间关系好坏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一剂极佳的"调味品",而它又恰恰是绝大多数父母忽略的一点。如果你想换个方式去培养你的孩子,那就在"坚持不懈"方面下下功夫吧。

考恩是一个自我约束性较差的人,他十四岁的女儿,琼妮,随心所欲。琼妮可以在外面一直呆到半夜,整天看电视,随便打电话聊天,她上学也总是迟到,不做家庭作业,每件事都要与父母争执,而考恩又常常让步,这样琼妮就更放任自己。

考恩被安排与儿童教育专家见过几次后,大人们深入地谈了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的"坚持不懈与贯彻始终"的问题,并制定了一份能令考恩有主动权的计划。考恩意识到自己的表现态度首先是个问题,其次,下次琼尼再犯错误时应采取较严历的管束才对。

随着这一计划的实施,考恩看出了一些成效。后来,儿童教育专家让考恩在他们下次见面时把女儿带来了。专家问琼尼家里有没有什么变化,琼尼瞟了他一眼说:"自从爸爸与你谈过话后,一切都变得太糟了!"很显然,孩子是受到了较严的管束。有了一定的压力,教育专家忍不住笑了。

坚持不懈是要求你在错误行为每次发生时以同样的方式去管教孩子。特别是针对那些履教不改的错误行为。一次你告诉女儿5点回家,如果她没能听话,你就该惩罚她;而一些父母却认为晚点没有关系吗,何必再引起一场争论?"这又不是大不了的问题。"或是说:"我现在太累了,不想再过问这个小问题。"实际上你在愚弄自己,问题非要闹大了,你才能去处置吗?你以为这么做,明天就会减轻负担吗?

恰恰相反,你把教育的问题都堆积在一起,明天可真就是个大问题呢!

只有你自己在控制解决问题的速限。高速公路上的司机都知道真正的车速速限为74而不是65,大多数警察只有在你的车速达到74英里的时候才会给你罚票,而你也可以在把车,速控制在稍稍低于74英里的情况下"逍遥法外",这与孩子对付你的方法一样。如果你将处理孩子问题的警戒线定在65,而你却在超过警戒线1分"66"时才开始执行惩罚你实际上是在给孩子以可乘之机,他会顺势要求得更多。

当你对一个孩子贯彻始终时,其它孩子通过观察可以受到教育和警告。

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有人开着一辆车载着哥哥,姐姐家的孩子们一同去野营。走了几公里后,一个孩子开始不安份起来,开车的家长随口警告了他一次。离开家50公里时,孩子又开始闹了起来,家长又警告了他一次,可他却越发变本厉起来,这次家长警告他如果再不停下来,于是就掉转车头把孩子送回家去。孩子以为我在闹着玩,他不相信大人能说到做到,仍未停止捣蛋,家长却立刻兑现了他说的一切,掉转车头,直向家的方向开回去。这下可让孩子们大吃一惊,最初,那个孩子停止了乱闹,随后,当他看家长丝毫没有改变时,又祈求大人的原谅。"太晚了,孩子。"父亲只说了这么一句,就把他送回了家。

把捣乱的孩子送回家花了父亲的两个小时,然后父亲又返回去,折腾了一大圈,可是他却认为那两个小时是最精彩的,就是在那两个小时里,他在不懂事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们中间建立了父亲的威信,不仅在接下来的旅行中一切顺利,在那以后的六年里,这段故事被他的孩子们一个接一个地传颂着:"你最好是听爸爸的话,他可是说到做到的人!"每当孩子们讲完这段故事,总会在结尾加上这么一句结论。

后来,那位父亲常常想如果那天自己原谅了孩子,没有送他回去,又会怎样呢?首先孩子会一而再,再而三的连续犯错,其次别的孩子会认为父亲只是在吓唬他们,而并不能将父亲正确的要求执行到底,他们很有可能就开始探测父亲,那么,这个周末大家都不会过得太好,特别是孩子的父亲。

孩子的错误举止一旦发生时,当即就要处理,如果你任之溜走,你在将来会为此而付出代价。此外别让朋友们、邻居们或是孩子的爷爷奶奶们的情面影响了你的决心"这次就算了吧","我们又不是常见面,孩子闹一点怕什么","孩子还是不错的,他只是有点兴奋吗"。你是父母,你所做的一切对孩子最有影响,又不是别人在培养你的孩子,所以你必须坚持不懈,孩子们喜欢逃脱惩罚而你的工作就是对孩子们实施正确的管教。

孩子们通过对自己行为后果的预测来做决定,或学会自约,他们必须学会自己思考,看清缘由,一旦他们选择了一种行为,他们就知道结局会是什么。

你的孩子能够预测出你对他举止的反应,他需要知道你对每件事的做法;需要知道确切的结果。而这些只有在做父母的你能坚持不懈的条件下才能实现,他才能更快学会这种因果关系。

父母之间的持之以恒

贝克2岁了,吃晚饭之前,爸爸和妈妈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贝克闹着向妈妈要糖吃,妈妈说:"不行,孩子,很快就吃晚饭了。"贝克一点都没犹豫,马上转向一旁的爸爸,"爸爸,我要吃糖嘛。。。。。。"

如果在教育孩子方面妈妈说不,孩子就去找爸爸,那么孩子在很小时候就学会了磨人,它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本加厉,"我就知道,我早该去找爸爸。"

父母对待孩子的坚持不懈十分重要,间接默契配合坚持到底同样举足轻重。如果做爸爸的很好说话而做妈妈的却很威严,那你的孩子很快就学会磨人了。你的限度是40分而孩子的爸爸限度却是65分,你们的孩子就会乘机而入,利用他爸爸和妈妈之间的差距为自己开辟"天地",这是最糟的事儿。孩子会在长期的摸索中了解到什么时候去找爸爸,什么时候可以去找妈妈,比如多争取点看电视的时间,或要上几块钱,去找爸爸,在这些事儿上爸爸很好说话;而拖延点时间做作业,在朋友那过一夜去求妈妈,妈妈对这些事看得轻些。

做父母的应该在家规上达成一致,对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事先要取得一致的意见,规定在何时,采取怎样的方式对孩子施以惩罚或是鼓励。如果你不同意,那没关系,你可以与孩子的父亲争论;当着孩子的面争论是极不明智的,如果你表现出与孩子的父亲持不同意见,你则是在与孩子建立一条"统一的战线",有些时候你就不得不做让步,同时,孩子也会看出你的薄弱之处。你会听到孩子讲条件的抱怨,比如"可是,爸爸说行啊"或"妈妈说我能去。"

与你的爱人好好谈谈管教孩子的问题。开诚布公地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定期地回味一下自己的观点。将孩子的错误行为列出来,针对每一种错误的行为找出一种策略。经过这样的默契配合,孩子的错误行为就会及时、彻底地得以更正,一旦没有计划的教育问题意外地出现,你要等与爱人商量后再做决定,简单地对孩子说句"在做决定之前我要与你的爸爸商量一下,这个问题等一下再说",这样孩子会了解到他的爸爸妈妈始终是合作的,他就无法有可乘之机利用父母的一方去反对另一方。

注意不要将"与爱人商量一下"同"等你爸爸回家再说"混淆起来,不要单单依靠父母中的一方去做决定。只有一些特殊的问题需要讨论,而日常的纪律管束问题做父母的任何一方都应随时处理,如果做妈妈的在这方面过分地依赖做爸爸的,孩子渐渐将不再听妈妈的话,做妈妈的必须要掌握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光。

小结

在漫长的时间推移中,经常把目前孩子的情况同几个月前的情况加以比较是重要的。--井深大

+对孩子的教育坚持到底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但是在这方面付出是绝对有意义的,你是在为孩子的前途与未来着想。

+不要忽视孩子犯的小错误,不要让小错误日积月累地滋生。

+立即处理孩子的错误行为,不要怕对孩子说"不行!"

+与你的爱人一起探讨教育孩子的问题,即使你们已经离了婚,也要共同对孩子负责。

+有计划、坚持不懈地针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进行管理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