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生活中的挺学:人生乘势挺起的24个突破点
10327700000024

第24章 为自己的人生定位

人首先应该给自己一个定位,自己到这个世界上来究竟是干什么的,必须有个十分清晰的描述,离开了这个描述,人就会迷茫,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就会在一个个十字路口徘徊,这样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

自从我们来到了世间,便像蒲公英一样,撑着小伞苦苦寻觅着一片适合自己的土壤,因为只有在那里,我们才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或许,你的那把伞早已经收起,却盼望着过另一种生活;或许,你在色彩纷呈的流光中迷失了自己,只知道麻木地追随别人;或许,这一切只因为你还没有认清自己的人生定位。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忘记自己的存在,忘记对自己的关爱,从不去问“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之类的问题,偶尔想起,也不过茫茫然一片空白。因此,在人生这个舞台上,常常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一个人只有认清自己的人生定位,才不至于茫茫然,才能获得成功。

伟大的文学家歌德在年轻的时候曾经立下的志向是成为一个世界闻名的画家。为此,他一直沉溺在那个变化无穷的色彩的世界中难以自拔。他付出了10年的艰辛努力去提高自己的画技,但是收效甚微。在他40岁那年,他到意大利游玩,亲眼看到那些大师的杰出作品之后,终于被震惊了。即使自己穷尽毕生的精力恐怕也难以在画界有所建树。那时,他毅然决定放弃绘画,改攻文学。并以他的努力,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歌德在晚年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时,就告诫那些头脑发热的年轻人,不要因为一时的盲目而相信自己的兴趣,盲目地跟着感觉走,要认清自己的人生定位。在人生之路真正开始时,我们会面临很多盲区,我们自身的性格、特长、知识积累等条件,适合于去做什么,能够干成什么,恐怕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和锻炼,我们很难给自己一个定位。因此,对自己的认识不是一次可以完成的,不仅要建立在反馈基础上的自我动态调节,也要借助别人对自己的中肯意见。

著名的史学家方国瑜,他小时除刻苦攻读学堂课程外,还利用节假日跟从和德谦先生专攻诗词。他钦佩李白,羡慕苏轼,企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成为一名诗人。但一晃六七年,却始终未能写出一篇像样的诗词。1923年,他赴京求学,临行时和德谦先生诵玉阮亭“诗有别才非先学也,诗有别趣非先理也”之句以赠,指出他生性质朴,缺乏“才”、“趣”,不能成为诗人,但如能勉力,“学理”可就,将能成为一个学人。方国瑜铭记导师深知之言,到京后,师从名家,几载治史,就小有成就,后来著成《广韵声汇》和《困学斋杂著五种》两本书。从此他立定志向,终生致力于祖国史学研究。

要找准自己的最佳位置,更多的时候还要靠自我发现。因为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才知道。

朱德庸是台湾著名漫画家,25岁红透台湾,《双响炮》、《涩女郎》在台湾经久不衰;在内地,他的漫画也非常畅销。可小时候的他却是一个问题孩子,被许多学校像皮球一样踢来踢去。开始他也像老师们一样认为自己非常笨。十多岁以后才明白,不是笨,是有学习障碍。他发现自己天生对文字反应迟钝,但对图形很敏感。于是他在学校里画、回到家里也是画,书上、作业本上、有空白的地方,都画得满满的,后来就有媒体发现了他,为他开设漫画专栏。

罗大佑的《童年》、《恋曲1990》等经典歌曲影响和感动了一代人。罗大佑起初是学医的,后来他发现自己对音乐情有独钟,所以他弃医从乐,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对的。篮球飞人乔丹成名前曾尝试转行到一家二流职业棒球队打棒球,只取得了很一般的成绩,悻悻而归。伽利略是被送去学医的,但当他被迫学习生物学的时候,他学着欧几里得几何学和阿基米德数学,偷偷地研究复杂的数学问题,当他从比萨教堂的钟摆上发现钟摆原理的时候,他才18岁。可见,一个人要想成功,就要认清自己的人生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