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尖子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10326700000033

第33章 纠正学生不良的价值取向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平日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不能只是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是要尽快帮助学生建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纠正学生不良的价值取向。

青少年学生是我们整个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祖国的未来,有人曾经这样说过: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当中没有现代化的科学以及先进的技术,那么这个国家和民族将会很容易被打垮,但是,倘若这个国家和民族没有优秀的历史传统以及人文精神的话,那么将会不攻自破。目前,有不少的中小学生缺少历史传统和人文精神。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他们崇尚拜金主义,对“自强”“自尊”“自爱”“自立”这些传统美德嗤之以鼻,只讲实惠,不思进取奉献,有的青少年学生甚至为贪图享受而铤而走险。在道德观念上面,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导致集体主义的精神不断减弱,社会责任感也随之淡漠,在家里不尊重自己的父母,上学的时候也对老师不尊重,学生的谦让意识以及合作的精神都很差。在生活方式上,贪图安逸享乐、追求高消费,攀比思想严重。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平日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不能只是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是要尽快帮助学生建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纠正学生不良的价值取向。

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的风气,生活环境以及不好的文化氛围等因素在不断地毒害和腐蚀着原本纯洁无瑕的学生。我们的电影和电视节目没有实行分级制度,书刊杂志的低级炒作,某些带有色情、赌博色彩的舞厅、卡拉OK厅、电子游戏厅以及未成年人仍然在进入营业性的网吧,等等,也容易导致世界观没有成熟的学生思想的滑坡。

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主流的社会环境整体上来说还是很好,值得我们肯定的,可是也会存在一些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不利的因素。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正确地辨别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健康思想的侵蚀。教育本身也要从根本上改革,首先将那种只注重考试成绩的急功近利的思想消除,不要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教育教学改革也不是在知识点和课程上下功夫,而是要在做人和兴趣的培养上狠下工夫,在纠正学生不良的价值取向上下工夫。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起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实,现在的孩子家庭经济大都是不错的。但是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已在发生变化。在我们的学生当中就已经存有很多的不良价值取向。

(1)等价交换

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以“等价交换”为原则的实用主义价值取向,把商品经济中的等价交换原则移植到同学与同学关系处理上。甚至会夸张到即便是一本书,一张光盘都不愿意轻易地借给同学。

(2)价值观有务实化、功利化的倾向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重功利价值,轻精神价值,做点事讲价钱,谈报酬,见到麻烦事就躲,甚至连教师的吩咐都不愿干,常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思想。

(3)理想主义价值观的褪色

学生们之间谈崇高理想的明显少了,但是讲一些狭隘的实惠之类庸俗话题的却明显增多了。尽管文明礼貌、尊老爱幼、助人为乐、艰苦朴素等优良品质仍受到赞同,但那些脱离社会现实,高尚而空洞的价值观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很大一部分的同学仅是赞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只有极为少数的同学会对“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思想表示赞同。不少青少年,看到有的企业家、商人、文化程度不高,经济上却是暴发户,出手“不凡”,食必美味佳肴,穿必进口名牌,玩必夜总会舞厅……导致了青海年的心理失衡,觉得“读书无用”。学生们在价值取向上面的反差说明了学生们独立思想的意识正在不断地增强,而他们思考的问题也越来越趋向实际化。

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呢?

学生的价值取向的反差一方面来自社会风气的负面影响。在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经济得到高速发展,人民生活开始富裕起来的同时,我们却不无忧虑地注意到,社会的公德、道德水准却没有相应地同步提高,公民意识、公民责任感、公民义务感和遵纪守法、忠于职守等意识出现了滑坡现象,而一些打着封建主义印记的消极、丑恶的现象则沉渣泛起,共同构成影响社会进步的消极因素,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就像是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权钱交易、买卖文凭以及医疗红包的不良风气,无一不在动摇和影响着学生们稚嫩的心灵。

家长的一些不良的导向也能够对学生不良行为的产生起到移情的导向作用。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大人们的过度呵护,过分宠爱,结果出现一些人格失衡的现象。或待人处事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虚荣心很强;或意志薄弱,经不起任何挫折,心理承受能力极脆弱;或处事懒惰,不愿劳动,对集体、他人冷漠不关心,缺少助人为乐的热情;或妒忌心强,看不得他人的超越……很多的学生仍旧会自私自利,我行我素,甚至是得理不饶人,对自己的估计过高,还有少数的学生总是担心自己会吃亏,对自己的利益太过关注和关心,而对其他人的关心却很少。例如,在捐资活动中,有的学生热情高涨,但家长却不热心支持,说东道西……一部分家长的言行不一致,自身素质不高,教孩子怎样才不吃亏,怎样不花钱又能受益等等,这些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价值取向,加大了向功利性倾斜的砝码。当然了,学校单调的教育方法也会对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一定的影响。

那么我们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呢?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尤其是在我国确立了新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课程各科课程标准把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真正统一起来,从而使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产生质的飞跃。这一体现时代价值观念的课程体系将我国素质教育的强烈要求充分地表现了出来,也为我们培养学生全新的价值观念提供了一个客观的条件。

(1)给学生以选择的余地

美国学者拉思等人在《价值与教学》中提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每个人都按他个人的价值观行事,学校德育的根本任务在于抓住价值观。发展学生的道德意识,判断和选择能力。教师要让学生在内部的道德冲突中将自己的价值观进行澄清,教师不要对学生进行那种公式化的说教或者是死板地灌输。他们主张,让学生从可能多的项目中,不受权威的胁迫做出个人的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后果负责,从而在选择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准,确立人生价值观。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全部工作,应当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成才提供一个可供学生选择的条件以及良好的机会。学校、班级、课堂及各种活动应该成为学生施展才能的舞台,教师的责任在于鼓励学生表现自己,在表现中得到发展。只要学生们的行为还在法律所规定的范围之内,那么教师就不一定要强求价值观的一致,要允许学生们在价值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2)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观点

拉思等人代表的价值澄清学派德育理论的主要缺陷在于:强调每个人价值的特殊性和多变性,否认了价值评价的客观标准;同时还认为,学生的价值观是不能靠老师来教得,教师只能对于学生做出的选择表示关注的态度,而不能对他们的言行表示赞成,这完全是不正确的做法。人是可教的,不仅有知识,技能,而且包括价值观。给学生以选择的余地,完全不是教育者责任的放弃,只能是教育科学化、艺术化的增强。学生经过选择得出的结论,要努力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相一致。所以说,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需要帮助学生们认识到社会的共同利益,努力使学生们认同社会的道德和法律的规范,并且逐步将这种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价值。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德育,其目的在于价值的导向上,能正确处理国家、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道义和功利的统一。在市场经济多样化的选择中,不能忽视主旋律的导向作用,学校德育工作者对此须有清醒的头脑,尤其是在价值取向出现问题时。

(3)在道德冲突中融合成新型价值观

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对于现在学校的道德教育工作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冲击,会产生各种各样观念上的碰撞。它带来的是生机还是危机?对此,应该摆脱“非此即彼”的绝对论模式。现实是:挑战与机遇同在,希望与困难并存,事物的发展具有多种可能性。教师应当努力将机遇抓住,促成事物向有利的方向转化,这才是我们身为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学校德育要抓住价值观这一核心,把功利取向和崇尚道义结合起来,在实现奉献与索取、竞争与合作、民主与法制、个人与社会统一的基础上,融合生长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价值观,培养出社会主义的一代新人。

只要我们能将教育的观念改变,以新的课程体系作为依据,善于进行细致地观察和认真地思考,将问题的根源找出来并且不断加以疏导,不断对素质教育进行深化,对于青少年价值观的教育就一定能够上一个新的台阶,学生们不良的价值取向也势必能够得到相应的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