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孙子兵法品读
10325000000042

第42章 恩威并施才能驾驭好下属

○译文

所以,对待士卒一方面要宽厚仁义,使他们心悦诚服;另一方面要严明军纪,规范他们的行为,这样才能做到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恩威并施,宽严相济

地形篇 地形也是一部“兵书”

明成祖像

明成祖朱棣

地形篇 地形也是一部“兵书”

明代铁炮

孙子兵法

“令素行”,这就说明将帅与士卒之间关系融洽。将帅要想做到“令素行”,则需“与众相得”。“与众相得”是“令素行”的前提条件和结果,但“与众相得”并不容易。首先要做到“为将之道与众同”。正如《军谶》所说:“军井未达,将不言渴。军幕未办,将不言倦。军灶未炊,将不言饥。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是谓将礼。与之安,与之危,故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就是说,军井还没有凿成,将帅不说口渴;帐幕还没有架好,将帅不说疲倦;军灶还没有做好饭,将帅不说饥饿;冬天不穿皮衣,夏天不用扇子,雨天不独自张伞,这就是将帅与士卒同甘苦的准则。将帅能与士卒同安乐,共患难,这种军队就能团结一致而不会离散,经常使用而不知疲倦。这样,士兵拥护将帅,必然誓死效命疆场,从而战必胜,攻必克。

为将高高在上,甚至贪婪暴戾,必然丧失军心,士兵离心离德,一旦用之于战争,必然丧师辱国。

将与众同,尤在“与众同好,与众同恶”。孙子说:“道者,令民与上同意者也。”“与众相得”亦是强调上下同心。但是,要想使军队上下同心,就要求将帅平时以军纪军法严格约束士卒,以身作则,使士卒畏服,无条件地服从命令。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就是这个意思。

军队是一个上万人甚至数十万人的大集体,如果没有合理的统辖制度和严明的号令,无法保持秩序,如一盘散沙一般,根本不可能打胜仗。

《管子·重令》中强调了法令制度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管子》认为,凡是军队打胜仗,一定要依赖人民服从使用,然后,军队才能打胜仗。凡是人民服从使用,一定要法令贯彻下去,然后人民才能服从使用。将帅没有治军的威严,民心不能专一于抗敌,临阵的将士不肯死于军令,士卒不敢蔑视敌人,还指望军队一定能打胜仗,是办不到的。先代君主治国的手段有三个,破坏国家的因素则有六个。英明的君主能够克服其六个破坏因素,治国手段虽然不超过三个,却能够保有国家,而匡正天下;昏庸的君主不能克服六个破坏因素,治国手段虽然不少于三个,却是有了天下而终于灭亡。三种手段是:号令、刑罚、禄赏。六种破坏因素是:亲者、贵者、财货、美色、奸佞之臣和玩好之物。三种手段用途在于:没有号令,就无法役使臣民;没有刑罚,就无法威服群众;没有禄赏,就无法鼓励人民。六个破坏因素的败坏作用在于:虽不听君令,也可以平安无事;虽触犯禁律也可以免于刑罚;虽没有功绩也可以捞得财富。凡是国家有不听君令而照样平安无事的,号令就不能推动臣民;有触犯禁律而免于刑罚的,刑罚就不能威服群众;有无功而捞得财富的,禄赏就不能鼓励人民。号令不足以推动臣民,刑罚不足以威服群众,禄赏不足以鼓励人民,这样,人民就不肯为君主效力了。人民不肯为君主效力,作战就不能取胜;作战不能取胜,国防就不巩固;国防不巩固,就会受到敌国的入侵。所以,先代君主不因为上述六个因素而变更号令,不因为上述六个因素而疑虑或废止刑罚,不因为上述六个因素而增加或减少禄赏。这样一来,就可以做到远近一心了;远近一心,就可以达到同心协力了;同心协力,就可以做到作战必胜、防守必固了。这就是匡正天下的原则。

在政治建设和军队建设中,不能因为仁慈而废弃法律,也不能因为执行法规而丧失恩信。军队用法规来约束将士们的行为,企业也不例外,也应该有自己的规章制度。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合适的管理制度,那必会导致员工放任自流,企业的各种流程也会陷入一片混乱之中。但光有制度还不够,能否将制度落到实处才是最关键的。

领导作为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应当怎样才能不让自己的制度只是一纸空文呢?除了要严格地要求员工以外,自己遵守也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做到以身作则,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才能先律己后律人。不仅如此,还要勇于自我责罚。所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只有这样的领导才会树立起威信,也只有这样的领导才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战例

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丞相,后被封为魏王,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带兵军纪十分严明,并且自己也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因此,他的军队很有战斗力,很快就消灭了多股强大的军阀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

当时,由于多年战乱,人民四处流散,中原一带田地荒芜,曹操就采纳部将的建议,下令让军队的士兵和老百姓实行屯田。很快,荒芜的土地种上了庄稼,收获了大批的粮食。有了粮食,老百姓安居乐业了,军队也有了充足的军粮,为进一步统一全国打下了物质基础。看到这一切,大家都很高兴。可是,有些士兵不懂得爱护庄稼,常有人在庄稼地里乱跑,踩坏庄稼。

曹操知道后非常生气,他下了一道极其严厉的命令:全军将士,一律不得践踏庄稼,违令者斩!

将士们都知道曹操一向军令如山,令出必行,令禁必止,决不姑息宽容。所以此令一下,将士们小心谨慎,唯恐犯了军纪。将士们操练、行军经过庄稼地旁边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地通过。有时,将士们看到路旁有倒伏的庄稼,还会过去把它扶起来。

有一次,曹操率领士兵们去打仗。那时候正好是小麦快成熟的季节,曹操骑在马上,望着一望无际的金黄色的麦浪,心里十分高兴。

正当曹操骑在马上边走边想问题的时候,突然从路旁的草丛里窜出几只野鸡,从曹操的马头上飞过。曹操的马没有防备,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吓惊了。它嘶叫着狂奔起来,跑进了附近的麦子地。等到曹操使劲勒住了惊马,地里的麦子已经被踩倒了一大片。

曹操看到眼前的情景,把执法官叫了过来,十分认真地对他说: “今天,我的马踩坏了麦田,违犯了军纪,请你按照军法给我治罪吧! ”

执法官听了曹操的话,非常为难。按照曹操制定的军纪,踩坏了庄稼,是要治死罪的。可是,曹操是主帅,军纪也是他制定的,怎么能治他的罪呢?

想到这里,执法官对曹操说:“丞相,按照古制‘刑不上大夫’,您是不必领罪的。”

“这怎么能行?”曹操说,“如果大夫以上的高官都可以不受法令的约束,那法令还有什么用处?何况这糟蹋了庄稼要治死罪的军令是我下的,如果我自己不执行,怎么能让将士们去执行呢?”

“这……”执法官迟疑了一下,又说: “丞相,您的马是受到惊吓才冲入麦田的,并不是您有意违犯军纪,踩坏庄稼的,我看还是免于处罚吧! ”

“不! 你的理不通。军令就是军令,不能分什么有意无意,如果大家违犯了军纪,都去找一些理由来免于处罚,那军令不就成了一纸空文了吗?军纪人人都得遵守,我怎么能例外呢?”

听了曹操的话,执法官头上冒出了汗,他想了想又说: “丞相,您是全军的主帅,如果按军令从事,那谁来指挥打仗呢?再说,朝廷不能没有丞相,老百姓也不能没有您呐! ”

见执法官这样说,众将官也纷纷上前哀求,请曹操不要处罚自己。

曹操见大家求情,沉思了一会儿说: “我是主帅,治死罪是不适宜。不过,不治死罪,也要治罪。那就用我的头发来代替我的首级 吧! ”说完他拔出了宝剑,割下了自己的一把头发。

⊙原文

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孙子兵法·行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