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孙子兵法品读
10325000000039

第39章 处变不惊,从容应对

○译文

所以说,将帅有五种致命的弱点:坚持死拼硬打,可能招致杀身之祸;临阵畏缩,贪生怕死,则可能被俘;性情暴躁易怒,可能受敌轻侮而失去理智;过分洁身自好,珍惜声名,可能会被羞辱引发冲动;由于爱护民众,受不了敌方的扰民行动而采取错误的对敌行动。

§§行军篇 察微知著,处军相敌

陆逊

行军篇 察微知著,处军相敌

陆抗

行军篇

察微知著,处军相敌

《孙子兵法》品读

孙子说:所谓“处军”,是指在军队行动时遇到各种地形的处置;所谓“相敌”,是指观察与分析判断敌情。因此,判断敌情必须先从地形研究出发,山地、河川、沼泽、平原等地理条件不同,相应的作战方案也会有所不同。

孙子十分重视“处军相敌”在作战指挥中的重要作用。

作为战争的行为科学,孙子从后勤供给、攻守利弊两个方面评价地理环境因素对战争的制约。孙子的“处军”原则兼顾攻守利弊、后勤供给(给养、武器、疾病、生活等),无疑是成功之道。在个人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亦有遇到各种地理环境择善处置的情况。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孟子名轲,从小丧父,母亲倪氏一人日夜纺纱织布,挑起生活重担。倪氏是个勤劳而有见识的妇女,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读书上进,早日成才。但小时候的孟轲天性顽皮好动,不想刻苦学习。他整天跟着左邻右舍的孩子爬树捉鸟,下河摸鱼,田里偷瓜。孟母开始又骂又打,什么办法都用尽了,还是不见效果。她后来一想:儿子不好好读书,与附近的环境不好有关。于是,就找了一处邻居家没有贪玩的小孩的房子,第一次搬了家。

但搬家以后,孟轲还是坐不住。一天,孟母到河边洗衣服,回来一看,孟轲又跑出去了。孟母心想,这周围又没有小孩,他又会到哪里去呢?找到邻居院子里,见那儿支着个大炉子,几个铁匠师傅在“丁丁当当”地打铁。孟轲呢,正在院子的角落里,用砖块做铁砧,用木棍做铁锤,模仿着铁匠师傅的动作,玩得正起劲呢!孟母一想,这里环境还是不好,于是又搬了家。

这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周围没有邻居,门外是一片坟地。孟母想,这里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吸引儿子了,他总会用心念书了吧!但转眼间,清明节来了,坟地里热闹起来。孟轲看到一溜穿着孝服的送葬队伍,哭哭啼啼地抬着棺材来到坟地,几个精壮小伙子用锄头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他觉得挺好玩,就模仿着他们的动作,也用树枝挖开地面,认认真真地把一根小树枝当做死人埋了下去。直到孟母找来,才把他拉回了家。

孟母第三次搬家了。这次的家隔壁是一所学堂,有个胡子花白的老师教着一群大大小小的学生。老师每天摇头晃脑地领着学生念书,那拖腔拖调的声气就像唱歌,调皮的孟轲也跟着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孟母高兴得很,干脆拿了两条干肉做学费,把孟轲送去上学。

古语云:交必择友,居必择邻。生活中须“居必择邻”,军事上则须“择便处军”。二者同属于对客观环境条件的选择利用,尽可能趋利避害。孟母三迁,就是选择有利于儿子受教育的地方居住。

战例

隋末,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公元617年初,农民起义形成三大中心:李密起义军活动于河南,窦建德起义军转战于河北,杜伏威起义军崛起于江淮。他们歼灭了大量隋军,使隋王朝濒临崩溃。在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形势下,一些贵族和地方官吏也纷纷起兵反隋,以重建封建统治秩序。李渊父子的太原起兵就是其中之一。李渊父子有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起兵之后,采取明智的战略策略,不但赢得了政治上的主动,而且军事上得力,因此不到半年,就攻下隋都长安,占据关中和河东,并迅速拓地到秦、晋、蜀等广大地区。次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国号唐。接着又击败了薛举、梁师都、刘武周等割据势力,引兵东向,伺机统一全国。

当时,李密领导的瓦岗起义军已经解体,李唐的主要对手是河北窦建德起义军和洛阳王世充集团。另外还有杜伏威起义军控制的江淮地区,隋残余萧铣集团控制的长江中游及粤、桂等地。李渊集团对此采取了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计划先打王世充后击窦建德,在派遣使者稳住窦建德的同时,由李世民率军出潼关进攻东都洛阳,消灭王世充集团。唐武德四年(621)三月,李世民率军10余万东进。八月,唐各路军开始相继展开攻势。王世充欲与李世民讲和,李世民未允,命各军奋力夺取洛阳外围各地,连拔回洛城等地。后来,王世充的部将纷纷降唐,王世充除保有徐(今江苏铜山县)、梁(今河南睢阳县)、亳(今安徽毫县)、滑(今河南滑县)、随(今湖北随县)诸州及襄阳之外,仅困守洛阳及偃师、虎牢与平州(今河南孟津县东)各点。

王世充因洛阳危急,遂遣使向窦建德求救,许以破唐之后,由窦建德统治洛阳及并、汾地区,自己则取长安及蜀汉荆襄之境,双方永为兄弟之国。窦建德采纳了谋士刘斌的建议,答应出兵救援。唐武德四年(621)三月,窦建德率10万大军西援洛阳。窦军连下管州(今河南郑州)、荥阳、阳翟(今河南禹县)等地,很快进抵虎牢(今河南荥阳西北汜水镇)以东的东原一带(即东广武,河南荥阳东北广武山)。

虎牢为洛阳东面的战略要地。二月三十日夜,唐王君廓军在内应的协助下,袭占该地。李世民在洛阳坚城未下、窦军骤至的形势面前,于青城宫召集前线指挥会议,研究破敌之策。唐宋州(治所在今河南商丘南)刺史郭孝恪等认为:王世充据有洛阳坚城,兵卒善战,其困难在于粮草匮乏;窦远来增援,兵众既多且锐。如果让王、窦联兵,窦以河北粮食供王,就会对唐军造成不利,使李唐的统一大业受挫。因此,主张在分兵围困洛阳的同时,由李世民率主力据虎牢,阻止窦军西进,先消灭窦军,届时洛阳城就能不攻自失。李世民采纳了这一建议,立即将唐军一分为二,令李元吉、屈突通诸将继续围攻洛阳,自率精兵3500人,于三月二十五日先期出发,进驻虎牢。

李世民到虎牢的次日,即率精骑500东出20余里侦察窦军情况。他沿途将500骑兵分散开来,遣李勋、秦叔宝、程知节等分别统率埋伏道旁,自己与尉迟敬德等四骑向窦军军营前进。距窦军军营3里许,李世民故意暴露自己,引诱窦建德出动五六千骑兵追击。待窦骑兵进入埋伏地点之后,李勋等奋起攻击,击败窦军追兵,歼灭百余人。此次小战挫抑了窦军的锋芒,了解了窦军的虚实。

窦军被阻于虎牢东已月余,不得西进,几次小战又都不利,士气开始低落。四月三十日,窦军粮道被唐军截袭,大将军张青特被俘,窦军处境更为不利。此时,国子祭酒(官名)凌敬向窦建德建议:率主力渡黄河,攻取怀州、河阳,再翻越太行山,入上党,攻占汾阳、太原。指出这样做有三利:一是入无人之境,取胜可以万全;二是拓地收众,增强实力;三是震骇关中,以解洛阳之围。窦认为有理,准备采纳,但苦于王世充频频遣使告急,部将又受王世充使者的贿赂,主张直接救洛阳,凌敬的合理建议被搁置下来。

不久,李世民得到情报,说窦军企图乘唐军饲料用尽,到黄河北岸牧马的机会,袭击虎牢。李世民将计就计,遂率兵一部过河,南临广武,观察窦军情况,故意留马1000余匹在河渚,诱窦军出战。次日,窦军果然中计,全军出动,在汜水东岸布阵,北依大河,南连鹊山,绵延20余里,摆出进攻虎牢的架势。李世民登虎牢城观察窦军动静,向诸将正确地分析情况,他说:“窦军没有经历过大战,今度险而进,逼城而阵,有轻视唐军之意。我军待窦军疲惫后,再行出击,定能克敌制胜。”于是一面严阵以待,使窦军无隙可乘,一面派人召回留在河北的诱兵,准备出击。

窦建德轻视唐军,仅遣300骑过汜水向唐军挑战,李世民派部将王君廓率200长矛兵出战。两军往来冲击,交锋数次,未分胜负,各自退回本阵,战斗呈胶着状态。

窦建德军沿汜水列阵,自辰时至午时,士卒饥饿疲乏,都坐在地上,士卒又争着喝水,秩序混乱,表现出要返回军营的意向。李世民细心观察到这些迹象后,即派遣宇文士及率领300骑兵经窦军阵西而南,先行返阵,并指示说:“如窦军严整不动,即回军返阵;如其阵势有动,则可引兵由东冲出。”宇文士及至窦军阵前,窦军阵势即开始动摇。李世民见状,下令出战,并亲率骑兵先出,主力继进。过汜水后,直扑窦的大营,当时窦建德正召集群臣议事,唐军骤至,群臣都纷纷向窦建德处走避,致使奉调抵抗唐兵的骑兵通道被阻。窦建德急令群臣退去,为骑兵让路,但为时已晚,唐军已经冲入。窦建德被迫向东撤退,唐将窦抗的部队紧追不舍。接着李世民所率骑兵也突入窦军大营,双方展开激战。李世民又命秦叔宝、程知节、宇文歆等部迂回窦军后路。窦军见大势已去,遂惊慌溃逃。唐军乘胜追击30余里,斩首3000余级,俘获5万余人。窦建德负伤坠马被俘,其余军卒大部溃散,仅窦建德之妻率数百骑逃回河北。至此,窦军被全部歼灭。

唐军虎牢之战得胜后,主力回师洛阳。王世充见窦军被歼,内外交困,走投无路,遂于绝望之中,献城投降。

⊙原文

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

——《孙子兵法·行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