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孙子兵法品读
10325000000033

第33章 兵不厌诈,攻其不备

○译文

所以,用兵要凭借施计谋出奇兵而取胜,根据是否有利于取胜来采取行动,根据双方或分兵或集中为主要变化。

九变篇 趋利避害巧变通

朱元璋

九变篇 趋利避害巧变通

古人所说的“心”,泛指人的思想、意志、品德、情感、决心等等。战争的指挥者是“将”,动摇了“将”的决心,使其作出错误的决定,战争的胜负就可想而知了。

如何才能动摇“将”的决心呢?

张预在为《十一家注孙子》中作注道:“心者,将之所立也。夫治乱勇怯,皆主于心。故善制敌者,挠之而使乱,激之而使惑,迫之而使惧,故彼之心谋可以夺也。”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决心,是将军所赖以指挥战争的支柱。军队的整治、混乱、威勇、怯弱,都取决于将军的决心。善于降服敌人的军队统帅,用计谋阻挠敌人的计划实施,使敌军混乱;激怒敌人,使敌人丧失理智;胁迫敌人,使敌人畏惧。所以,敌军将领的决心是可以动摇的。

动摇敌将的决心是为了彻底消灭敌军或者征服敌军。韩信所设的四面楚歌就是想从心理上瓦解楚军的防御能力,也就是说,给楚军制造一种心理劣势,削弱他们的战斗力,让楚军无心恋战,从而达到夺气攻心的打击效果。

夺气攻心这种从心理上瓦解的效果远胜于从武力上威慑,更容易达到兵家所言的“胜于易胜”的效果。

兵战中,“夺心”有妙计;为人处事中,“夺心”亦有良方。首先,欲夺其心,必须掌握对方心理的变化;其次“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措施。

战国时期,赵惠王刚死,孝成王继位,由他母亲赵太后摄政。就在这多事之秋,秦国派出大军攻打赵国,赵国接连丢掉三座城池。万分危急之时,赵太后派使臣去齐国求助。齐王回话说,兵可以出,但必须以惠文王,即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做人质。赵太后听说要以自己的小儿子做人质,脸色顿时变了,立刻拒绝了齐国的要求。

秦国见齐国按兵不动,更加猖狂,赵国危在旦夕。众大臣焦急万分,纷纷出面劝说赵太后让长安君去做人质,赵太后越听越生气,说:“谁要再提让我儿子去做人质,我就往他脸上吐吐沫!”

众大臣退到一旁,不再说话。沉默了好久,老臣触龙慢慢地走了上来。赵太后心想,这又是一个来劝说的,她的火直往上蹿:“好吧,可别怪我不客气!”赵太后一脸怒容,目光逼人,昂首立在那儿。

触龙走到赵太后面前,歉疚地说:“老臣的脚有毛病,走不快,常常自我原谅,不知太后身体可好?”赵太后见触龙不是来劝说自己让儿子去齐国做人质的,便回答说:“我是以车代步的。”触龙又问:“太后的饮食如何?”太后说:“我每天只吃粥。”触龙说:“我的食欲很不好,每天勉强行走,一天走三四里路,食量稍稍有所增加,因此对身体有好处。”太后道:“我是做不到了。”两人谈到这里,赵太后的怒气渐渐消了。触龙见太后面色好转,把话题扯到自己的儿子身上,希望在自己死前,请太后给自己年仅15岁的儿子在宫廷中安排一个卫士的职务。赵太后吃了一惊,问:“男人也疼爱他们的儿子吗?”触龙笑道:“那当然,也许比女人疼爱得更加厉害呢。”赵太后感到很有趣,气也消了,怒也没了。

触龙见时机已到,语重心长地对赵太后说:“我们做父母的,哪个不爱儿子?太后疼爱长安君,封给他好地,给他贵重的用品,这都应该。同时,我们也应该让他为国立功。否则,一旦太后有不测,长安君寸功没有,怎么能在赵国安身呢?”

一句话说到赵太后心上。赵太后恍然大悟,说:“你说得对啊,长安君就交给你了,你想把他派到哪里去就派到哪里去吧!”

触龙立刻派使者将长安君送到齐国,齐国见赵国讲信用,马上发兵增援赵国。秦国见状,只好撤兵,赵国的危险解除了。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矛盾问题如果直接交锋,往往难以解决。避开难以解决的主要矛盾,而施以较为委婉的方式,抓住对方的心理,反而能出人意料地把事情解决了。

战例

秦末的陈胜、吴广农民起义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后,项羽、刘邦为了争夺天下,展开了历史上有名的楚汉战争,垓下之战是双方最后的关键之战。

项羽、刘邦同为楚地(今江苏北部)人,同时从苏北起兵,一称楚王,一称沛公,但两人性格迥异:项羽勇猛过人,耿直自大;刘邦老谋深算,善于用人。公元前205年,楚汉两军对峙于荥阳、成皋(今河南省内)一带,项羽自恃强大,而刘邦在正面亲率大军主力坚守荥阳、成皋一线,与项羽周旋;在后方,命萧何镇守关中,做好保障;在北方,命大将韩信逐个歼灭黄河以北的分散势力,从侧后对项羽形成包围之势;在南方,争取九江王英布背楚归汉;在敌人内部,巧用离间计,分化项羽身边的人。

就这样,经过三年的成皋之战,项羽听信谗言,众叛亲离,就连对他一向忠心耿耿的范增也被他赶出军营。而刘邦由弱转强,后方巩固,士兵情绪高昂。特别是北方的韩信凭借个人的军事才能,一路过关斩将,像一把锐利的尖刀直插楚军的腹地,并占领了项羽的老家下相(今江苏宿迁)。

公元前202年,刘邦用计,表面上与项羽谈判,楚汉两军以鸿沟(古代运河,在今河南境内)为界,订立和约罢战休兵。于是,项羽东撤,刘邦西退。但刘邦退兵是假,而追击才是真。他和他的谋士们都认为:楚军东撤之时正是向项羽发起攻击的最佳时机,于是暗中约韩信和彭越一齐向楚军发起最后的围击。刘邦率大军追赶项羽至固陵(今河南淮阳),但韩、彭二人仍按兵不动,刘邦大发雷霆。

项羽被刘邦的背信弃义之举气得暴跳如雷,他骂道:“好呀,你刘邦一次次不讲信用,昨天刚说罢兵,今天就来攻我,我要惩罚你这个小人。”他亲率大军向汉军猛冲过来。项羽有万夫不挡之勇,汉军一看到项羽的大旗在风中飒飒作响,转头就跑,汉军大败,刘邦只好就地组织防守。

失败的刘邦对韩信不听指挥非常气愤,张良献计说:“破楚军非韩信不可,他按兵不动的原因是没有被封为王。”一句话解开了刘邦心中的疙瘩。原来前一段时间,刘邦给身边许多将领又封地又封侯,而忘记了在前线的韩、彭两员主将。刘邦立即给韩、彭加封王位。不久,两人均来会师,刘邦还当面向韩信道歉,并把所有的军队交予韩信指挥。

韩信重新调整部署,决定围歼项羽。项羽看到汉军从四面八方围来,遂率部退向他的都城彭城(今江苏徐州)。大军行至垓下(今安徽灵璧县),探马来报说:“楚王,大事不好,彭城已为韩信所占。”项羽大惊,只好在垓下就地扎寨。韩信趁机指挥汉军把垓下围得水泄不通。

九月的夜晚,寒气袭人,月色凄冷,项羽和官兵坚守在寨内,夜不能寐。这时,突然从周围的小山上传来一阵阵悲箫伴奏下的楚地歌声:

“九月深秋兮四野飞霜,天高水涸兮寒雁悲怆!最苦守边兮日夜彷徨,披坚执锐兮孤立沙岗。离家十年兮父母生别,妻子何堪兮独守空房……当此永夜兮追思反省,及早散楚兮免死他乡……”

楚军听到这熟悉的如泣如诉的旋律,个个泪流满面,以为楚地尽失,项羽军中的战斗力荡然无存。项羽决心趁早突围。他向跟随他的江东子弟作了最后一次动员,其言切切可想而知,楚军在一片哭声中拿起武器,向汉军冲去。项羽带头杀出一条血路,直奔乌江而去。

到达乌江,项羽收拢残兵,身边仅存800人。乌江太守早已备船等候,劝项羽立即上船,并说:“江东地盘虽小,但地也千里,人口10万,还可以卷土重来,请大王快快上船,汉军将至。”

项羽尽可能让他的800子弟上船,他望着悠悠的江水,想到起兵时,有10万江东人相随,而如今身边只有这些伤兵败将,又想到自己不听范增的劝说,在鸿门宴上放过了刘邦,一错再错,真是后悔莫及。他对天长啸:“难道这是天要亡我吗?!纵然江东父老还要我项羽,我也无脸再见他们了。”他突然拔剑自刎,最终在与刘邦的斗争上败北。一曲楚歌击败了项羽,汉王朝也由此开始了。

⊙原文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孙子兵法·军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