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在孩子面前,请别说……
10324500000032

第32章 禁句出去就永远别回来

家是每个人的安全港湾。可现实生活中,总有不少孩子不想回家,愿意在外面玩。这一方面是因为家庭里缺乏兄弟姐妹朋友的友情,孩子无法与同龄人游戏和玩耍;另一方面是因为孩子家里的环境、父母等有矛盾,有看法。孩子在家里犯错误或者同父母发生争吵后,总是爱逃离家庭,躲得远远的;也有父母把孩子赶出家门,所谓眼不见,心不烦。在孩子离开家之前,家长通常会对孩子说:“滚吧,别在这个家里出现。我一分钟也不想见到你。”可是真等孩子走了,家长总是又担心又生气,但话已出口,不好收回,只好继续装狠:“你翅膀硬了,敢单飞了?好,好,出去就永远也别回来!”

戊戊和戌戌是一对双胞胎兄弟,他们两个虽然长相特别像,可是性格迥异。哥哥戊戊老实听话,爱学习,懂礼貌;弟弟戌戌却活泼好动,就爱贪玩,喜欢同社会上的人在一起,学习成绩自然不好了。

同样的父母和学习环境,父母见这样不同的情况,总是对哥哥戊戊偏心一些,而对戌戌总是严格要求,“另眼”看待。

眼看要中考了,戊戊抓紧时间,复习功课,补充不足的地方。戌戌呢,依然是游荡在学校和社会上的不务正业的人之间,学习成绩差,估计二级中学都考不上。

这天是周末,戊戊和戌戌都在家里。戊戊在自己的房间里认真地复习功课,做作业。戌戌却逍遥得狠,一会给朋友大个电话,一会看看电视,总之就是不安静。哥哥戊戊皱了皱眉头,没说什么。这一情况正好被爸爸看到,爸爸本来就对戌戌不用功读书感到气愤,忍不住说:“戌戌,没看哥哥用功学习呢吗?你怎么不知道打扰别人是不懂事呢?”戌戌没有说话,但不再做声了。爸爸刚觉得安静了一会,戌戌的手机又响了,震耳的铃声(还是搞怪的彩零)传遍了屋子,爸爸这下火憋不住了。“戌戌,你说你怎么回事,要是不想在家里好好待着,就给我滚,家里不欢迎你!”

戌戌也是绝对委屈的,父母一直不喜欢自己,对哥哥偏心,虽然知道是因为哥哥听话,学习又好,可戌戌仍旧特别难过。“我就知道,你造就看我不顺眼了,我走还不行。”说完,他摔门走出家门而去。爸爸也气得手直发抖:“你,你,你出去就永远也别回来!”“不回来就不回来,我宁可在外面饿死,也不会让你骂死我。”戌戌哭着走了……

同样的年龄和学习环境,但由于孩子的性格不同,造成两个孩子学习成绩、为人处世的巨大反差,作为父母,不能有明显的偏心思想和行为。对学习好、表现好的孩子,家长要鼓励表扬;对学习差,表现差的孩子,家长要懂得安慰和激励,这些孩子通常需要更多的爱。家长在处理与孩子的争执的时候,遇到问题时,不要光顾着责备他,因为孩子现在自尊心强,而且心理承受能力差,有点像惊弓之鸟,脆弱自卑,当然容易情绪激动。此时如果家长过多的责骂孩子而且态度强硬,孩子当然会采取激烈的反抗措施,家长不去安慰劝阻,反而说“出去就永远别回来”无异于火上浇油,推波助澜。

面对这些性格倔犟、心里脆弱的孩子,家长要在平时的生活中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让其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可以用一些日常细微的小事来进行感情教育,例如带他出去玩,看一些表现家庭生活的电影和节目,多鼓励和夸奖他等。

平时,要有意识提高孩子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和自我认识的能力。从孩子的兴趣入手,积极引导孩子往正确的道路上走,多找一些孩子关注的东西,与之交流,因为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可以让孩子感受到你真正的关心他,在乎他,起到消除亲子间的隔阂和误解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改善亲子关系不是一天能做到的,总之在平时的生活中一点一滴地积累。

专家支招:孩子离家出走怎么办

1.有问题有矛盾解决在家里,尽量不让孩子走出家门

无论家长与孩子间矛盾有多大,误解有多深,都要尽量压制自己的情绪。在爆发冲突的时候,不要把话说得太绝情了。如果真的不慎说出让孩子走出家门的话,家长不要估计面子,一定要设法把孩子拦住,别真的让孩子走出家门。这时候,另外的家长或者家里其他人可以出来充当调和人,让生气的双方都彼此冷静,退让一步。如果孩子真的离家出走,后果自然不堪设想。

2.平日里要多加沟通,现少误会,消除隔阂

父母与孩子间由于种种原因,总觉得难以沟通,表面上看水火不容,其实彼此还是关心对方的,谁不希望有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关系?家长要做更多的事情,不要满眼全是孩子的不是。平时,可以有目的地训练孩子的是非判断能力,多关心和了解孩子的想法,而不是一味的说他是错的。只有日常沟通多,才能减少误解,逐渐消除隔阂。

3.孩子真的离家出走后,要冷静,孩子回家后要热情

做父母的看到孩子出走,当然心里着急,但不要六神无主,张皇失措。首先要沉着冷静地分析孩子离家出走的原因。了解情况,及时与学校的领导、老师及其亲友取得联系,必要时报警,请求各种关系和力量配合寻找。孩子离家出走回来以后,家长要热情、亲切地给孩子以温暖,要像往常一样对待孩子,关心孩子。待孩子的心平静下来以后,要和孩子做一次促膝长谈,帮助孩子分析离家出走的错误和危害和影响,帮助孩子提高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