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儒家的智慧
10323600000035

第35章 豫则立,不豫则废

原文: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礼记·中庸》

译文: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有任何准备就会失败。说话先有准备,就不会词穷理屈站不住脚;做事先有准备,就不会遇到困难挫折;在行动前先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到时候就不会感到内疚了;事先明白做人的道理,就不至于有什么不顺畅之事了。

一个人在做事前要先有自己的打算,对未来的情况了解的越清楚、对将要发生的变故准备的越充分,做事的成功率就越高,即使发生意外也不至于手忙脚乱、无从下手,这就是凡是豫则立,不预则废的道理。同样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组织更是如此,他更需要对未来的情况作充分的准备,否则在他面对全球化的竞争以及突发性时间是会一败涂地。当代公共管理现代主要通过公共政策进行,而公共政策的制定就需是对未来社会进行的科学与合理的预测,同时还需要对各类危害公共安全的突发性事件做好准备,现代的危机管理显得非常重要,他涉及到整个国家的公共安全。现代的企业管理也同样注重对未来的预测,一方面是用于规划美好的未来,一方面则是做好危机的有效管理,因为未来是不可控的、未知的,并不总是朝着对自己有力的方向发展,所以同样需要应对各种危机。因此,现代管理,需要从正反两方面做好对未来情势的预测。虽然现代管理科学并没有把预测提到管理层面并系统化,但管理技术本身就是建立在假设与预测基础之上的,许多学科都企图对未来进行精确描述。传统管理也是基于预测的管理,只是没有形成专门的系统结构,方法与相应的组织。只要面对未来,就必须假设与分析,这就是在预测。

做好预测,首先要对可能发生的危害有所警觉,这样才不至于当危险突然降临而手足无措。《易经》上孔子说:“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居安思危对于现代社会更是一个大问题。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浩劫使我国政府和人们惊醒,看到对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性。政府公共危机是指在政府管理国家事务中,突然发生的如地震、流行病、经济波动、恐怖活动等对社会公共生活与社会秩序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件。在危机发生越来越频繁的今天,一个国家要减少危机的发生,降低危机的损失,提高政府应对危机的效率,必须建立系统的危机管理机制。系统的危机管理包括危机的预防与应对。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能够将政府的危机管理纳人一个有序、规范、条理的轨道中,保证政府在危机发生时能在最短时间内有效调动社会资源,将危机带来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2006年01月09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关于预防公共危机的政府预案。

着力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公开发布。

总体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目前,我国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已初步形成。实施总体预案,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对于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预防和减少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几十年,世界上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不断发生,如何科学应对和及时、有效地加以处置,是当今各国政府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频度高,区域性、季节性强;特别是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改革和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重大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灾难、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都迫切要求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总体预案,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体制和法制,进一步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总体预案已经发布,关键在贯彻落实。各级政府一定要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把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作为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增强贯彻落实总体预案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狠抓落实,充分发挥应急预案在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的重要作用,并在实践中不断补充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

贯彻落实总体预案,必须突出重点。要切实加强应急机构、队伍和应急救援体系、应急平台建设,整合各类应急资源,建立和健全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要做好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工作,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应急救援人员的指挥水平和专业技能。要抓好面向全社会的预防、避险、减灾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努力形成全民动员、预防为主、全社会防灾减灾的良好局面。要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使应急管理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同时,要抓好社区、农村、企业、学校、医院等基层和重点部位的预案建设,抓住一些突发公共事件的新苗头和薄弱环节,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做好人力、财力、物力的保障工作。要积极探索新路子,创造新经验,把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始终贯穿于人类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在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不断应对并战胜各种挑战和危机的历史。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做好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物质和技术准备,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不断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人民群众就一定能够享受更加幸福的生活,我们的社会也一定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现代社会,企业处在变化纷繁复杂且日新月异的生活环境之中,商品经济社会趋向成熟,消费结构大大改善,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必然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更要应付各种突如其来的危机,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忽视潜在的危机或不能对危机采取有效的措施,都将对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甚至使企业衰败,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防微杜渐”之说,所以,对危机的应对与管理、对危机的处理后果,都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企业形象的塑造和维护,因此企业必须认真研究自身面对的各种危机,灵活运用公共关系的危机管理职能,以使企业积极应对各种危机。

美国强生公司因成功处理泰诺药片中毒事件蠃得了公众和舆论的广泛同情,在危机管理历史中被传为佳话。1982年9月,美国芝加哥地区发生有人服用含氰化物的泰诺药片中毒死亡的严重事故,一开始死亡人数只有3人,后来却传说全美各地死亡人数高达250人。其影响迅速扩散到全国各地,调查显示有94%的消费者知道泰诺中毒事件。

事件发生后,在首席执行官吉姆博克(Jim Burke)的领导下,强生公司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首先,强生公司立即抽调大批人马对所有药片进行检验。经过公司各部门的联合调查,在全部800万片药剂的检验中,发现所有受污染的药片只源于一批药,总计不超过75片,并且全部在芝加哥地区,不会对全美其它地区有丝毫影响,而最终的死亡人数也确定为7人,但强生公司仍然按照公司最高危机方案原则,即“在遇到危机时,公司应首先考虑公众和消费者利益”,不惜花巨资在最短时间内向各大药店收回了所有的数百万瓶这种药,并花50万美元向有关的医生、医院和经销商发出警报。

对此《华尔街日报》报道说:“强生公司选择了一种自己承担巨大损失而使他人免受伤害的做法。如果昧着良心干,强生将会遇到很大的麻烦。”泰诺案例成功的关键是因为强生公司有一个“做最坏打算的危机管理方案”。该计划的重点是首先考虑公众和消费者利益,这一信条最终拯救了强生公司的信誉。

事故发生前,泰诺在美国成人止痛药市场中占有35%的份额,年销售额高达4.5亿美元,占强生公司总利润的15%。事故发生后,泰诺的市场份额曾一度下降。当强生公司得知事态已稳定,并且向药片投毒的疯子已被拘留时,并没有将产品马上投入市场。当时美国政府和芝加哥等地的地方政府正在制定新的药品安全法,要求药品生产企业采用“无污染包装”。强生公司看准了这一机会,立即率先回应新规定,结果在价值12亿美元的止痛片市场上挤走了它的竞争对手,仅用5个月的时间就夺回了原市场份额的70%。

强生处理这一危机的作法成功地向公众传达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和认可。强生还因此获得了美国公关协会颁发的银钻奖。原本一场“灭顶之灾”竟然奇迹般的为强生迎来了更高的声誉,这归功于强生在危机管理中高超的技巧。

事先做好规划,提前做出适当预测,让事物的发展朝着积极有利的方向发展,是儒家为人处事的原则,更是治国平天下所必需的,并广泛应用在军事、天文、医药等领域。预测是人们在一定条件下依据对发生过或正在发生着的事件的观察、思考,对此一事件将来要如何发展所做出的一种陈述与判断。凡是对事件预先或事先所做的推想、估计、判断、预言等,都是一种预测。预测的特征是:见微而知著,识乎前而知于后。儒家有一套专门的预测方法和理论来与测试事物的吉凶祸福,《易经》就包含了丰富的预测理论,并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去除其神秘色彩,里面蕴含着深厚的科学的预测学内容。

《论语·述而》载:“子不语怪、力、乱、神。”可见孔子不主张迷信于鬼神之说。但根据一定的因果关系和历史规律做适当的预测却是被允许的,也是必要的和可能的。《论语·为政》:“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孔子对历史及其文化的关注,以强烈的入世心态对历史有浓厚的兴趣,孔子的目的是为现实或未来服务。由于孔子对历史及宗法礼乐文化有深刻的了解,因此,他对历史大势就有了大胆的预测,孔子对历史的这一预测,似乎后来的历史给出了证明,以至于近代以来就有人说:一世三十年,百世三千年,今天的历史发展还是在孔子的预言中。

颜回是孔门的第一高足,乐学就道,有闻一知十之能,连孔子都对他的聪慧赞不绝口。据载颜回就具有卓越预测的能力。《荀子·哀公》记载:“定公问于颜渊曰:‘东野毕之善驭乎?’颜渊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失。’定公不悦,入谓左右曰:‘君子固谗人乎!’三日而校来谒:曰:‘东野毕之马失。两骖列,两服入厩。’定公越席而起曰:‘趋驾召颜渊!’颜渊至。定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吾子曰:东野毕之驭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失。不识吾子何以知之?颜渊对曰:‘臣以政知之。昔舜巧于使民,而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穷其马;是以舜无失民,造父无失马也。今东野毕之驭,上车执辔衔,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犹求马不已,是以知之也。’定公曰:‘善!可得少进乎?’颜渊对曰:‘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这一颜回预测东野毕马失的故事,虽然我们难以判断它的真实性,但在战国及汉代曾经广为流传,又见于《韩诗外传》卷二第十二章、《新序·杂事五》、《孔子家语·颜回》等文献中。

预测在管理中的应用更是无处不在,没有预测可以说就没有管理,现在的管理理论都是建立在对未来的形式适当的预测基础上作出的,在政府管理中的预算规划和五年计划表现最为明显,在企业管理中预测也随处可见,市场调查、行业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无不体现预测思想,而战略规划、部门规划、生产规划则是其具体的体现。《孙子兵法》上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贻;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这些讲的都是事前预测的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