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揭秘万物由来之谜
10318900000004

第4章 生活设施

图书馆的由来

在我国的周朝,设“史”这一官吏,专门掌管四方之志,三皇五帝之书。

汉代设立国家藏书馆,其中有专门抄写书籍的人员,并定出标准本。汉朝的兰台、石室、麒麟阁都是藏书的地方。

随着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和运用,刻书业日益发展,藏书也越来越丰富。

南朝梁武帝时,仅文德殿藏书就有 2,3000多卷。唐玄宗特设修书院,专掌抄校书籍,在长安抄写了 51,000多卷书。明清时代,国家藏书更是规模宏大。与此同时,私人藏书也开始发展起来,明代范钦的藏书楼“天一阁”,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图书馆,始建于嘉靖末年,原有藏书7万多卷。

藏书日益增多,对图书的整理、分类、汇编、辑佚等便应运而生。汉代学者刘向、刘歆父子编定的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七略》,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图书目录之一。

在我国,开始有现代意义的图书馆,约在清代光绪年间,1909年,正式公文上出现图书馆这一名词。

博物馆的由来

“博物”作为一个词,最早在《山海经》中就出现了,它的意思是能辨识多种事物;《尚书》中称博识多闻的人为“博物君子”;《汉书。楚元王传赞》

中也有“博物洽闻,通达古今”之意。到了19世纪的后半叶,我国模仿日本,把“博物”一词开始作为一门学科的名称,“博物”的内容包括动物、植物、矿物、生理等知识。

“博物”与“馆”连成一个词作为一种文化教育机构的称呼在我国出现得比较晚,仅有一百来年的时间。日语中的“博物”一词来源于英文、法文、德文中通用的museum一词,而这一来源于拉丁文的词又是出于希腊文meusion一词,它的意思是一个专门为供奉希腊神话中掌管诗歌、舞蹈、音乐、美术、科生活设施图书馆的由来在我国的周朝,设“史”这一官吏,专门掌管四方之志,三皇五帝之书。

汉代设立国家藏书馆,其中有专门抄写书籍的人员,并定出标准本。汉朝的兰台、石室、麒麟阁都是藏书的地方。

随着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和运用,刻书业日益发展,藏书也越来越丰富。

南朝梁武帝时,仅文德殿藏书就有 2,3000多卷。唐玄宗特设修书院,专掌抄校书籍,在长安抄写了 51,000多卷书。明清时代,国家藏书更是规模宏大。与此同时,私人藏书也开始发展起来,明代范钦的藏书楼“天一阁”,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图书馆,始建于嘉靖末年,原有藏书7万多卷。

藏书日益增多,对图书的整理、分类、汇编、辑佚等便应运而生。汉代学者刘向、刘歆父子编定的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七略》,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图书目录之一。

在我国,开始有现代意义的图书馆,约在清代光绪年间,1909年,正式公文上出现图书馆这一名词。

博物馆的由来

“博物”作为一个词,最早在《山海经》中就出现了,它的意思是能辨识多种事物;《尚书》中称博识多闻的人为“博物君子”;《汉书。楚元王传赞》

中也有“博物洽闻,通达古今”之意。到了19世纪的后半叶,我国模仿日本,把“博物”一词开始作为一门学科的名称,“博物”的内容包括动物、植物、矿物、生理等知识。

“博物”与“馆”连成一个词作为一种文化教育机构的称呼在我国出现得比较晚,仅有一百来年的时间。日语中的“博物”一词来源于英文、法文、德文中通用的museum一词,而这一来源于拉丁文的词又是出于希腊文meusion一词,它的意思是一个专门为供奉希腊神话中掌管诗歌、舞蹈、音乐、美术、科学等活动的九个女神meusin的场所。

在古代希腊,还有一种与现代博物馆性质比较接近的专为保藏宝物的机构,它是一种专门保存版画、珠宝、王室的旗帜和权杖以及其他珍贵饰物的收藏机构。这种宝物库在欧洲其他的国家也有发现。一直到了文艺复兴时期,随着收藏内容的扩大,原来一些宝物库逐渐使用了当时流行的拉丁文museum。在德国慕尼黑,两种不同名称的博物馆同时存在了很长的时间。随着时代的转移和社会教育发展的需要,改了名称并扩大了规模的博物馆逐渐取代了原来的宝物库,终于成为今天流行的为广大群众开放的博物馆。

茶馆的由来

在《广陵耆老传》中曾谈到一个故事:“晋元帝时,有姥姥每旦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竞买,自旦至夕,其器不减。”这与现今的茶摊十分相似。

南北朝时,又出现供喝茶住宿的茶寮,它可说是现今茶馆的雏形。而关于茶馆的最早文字记述,则是唐代封演的《封氏闻见记》,其中谈到“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自唐开元间以后,在许多城市已有煎茶卖茶的店铺,只要投钱就可以自取随饮。

宋代,以卖茶为业的茶肆、茶坊已经很普遍了。反映宋代农民起义的古典名著《水浒传》里,就有王婆开茶坊的记述。作为南宋京城的杭州,据宋人吴自牧《梦梁录》记载:“巷陌街坊,自有提茶壶沿门点茶,或朔望日,如遇凶吉二事,点水邻里茶水。”专营的茶馆已经遍布全市。在闹市区清河坊一带,就有“清乐”、“八仙”等多家大茶坊,其室内陈设讲究,挂名人书画,插四时鲜花,奏鼓乐曲调。在街头巷尾,还有担茶卖茶的。据范祖述的《杭俗遗风》记载:“杭州有茶司一行,最为便当,每担一副,有锡炉两张,其杯箸、调羹、瓢托、茶盅、茶船、茶碗……无不足用。”

居室的由来

大约在公元前34,000年,人类开始取代欧亚大陆史前原始人类。证据表明,他们已经离开洞穴和土坑,在开阔的平地上建造居室了。在现在的捷克共尽管居室出现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但到了中石器和新石器时代,居室已经具有了多种形状,还有风格相近的露营房屋。例如在多瑙河河谷从中石器时期起常可见到单坡茅屋,用插到地里的立柱支撑,上面可能盖有兽皮,屋里用平石或者石灰铺地面,装有壁炉。中石器时代的定居结构表明,社区大小从25人到l00人大小不等,说明不同的家庭群聚居到了一起。不同的社区似乎已形成一个网络,广布于一个较大的地区。通常,中石器时代的村庄附近有墓地。

在新石器时代,大约公元前5000年以后,在欧亚大陆的一些地区居住的经常是一种柱子支撑的长矩形房屋,所用木料往往就从当地伐取。长房屋有18至100英尺长,18英尺宽。大多数这样的长房屋长足45到90英足。显然,这些长房屋是人们合作建成的,希望长期使用。很有可能人和家畜住在同一所房屋里,而物品和粮食显然是贮藏在阁楼里。在波兰、德国和丹麦,都发现有这样的长房屋。

在某些居住区,比如在德国一些地方的小村子里,长房屋之间常常间隔150到300码的距离,散落各处,其间常有其他的设施。这些村庄附近也有墓地。通过观察新石器时代的房屋、坟墓,木栅和沟渠的遗迹,现代考古学家断定,人口的增长引发了地域争夺,家畜也开始用围栏圈起来。有些长房屋好像是用作举行礼仪的场所。

在古代的近东,新石器革命相对开始早一些。他们的房屋是用石块和晒干的泥砖建成的。在这里,房屋排列密集的大型社区和城市的出现,要比欧洲新石器时代房屋的出现还要早至少1000年。

和国和俄罗斯地下房屋,内有火炉或圆形、椭圆形石制装饰或柱坑。这些建筑物中有的有象牙、哺乳动物的颚骨和股骨。如果当地的木材资源不足,这些东西就成了主要的建筑材料。

这样的居室不管是用象牙动物骨头还是木头建造的,都是几家成群地聚居在一起。这种居室的发展,暗示着几种社会结构。首先,人需要建居室而不是占领已有的地下洞穴,这说明了人口的增长。几个居室聚集成个村子大小的社区表明了工匠分工的开始,也表明了较大而稳定的社会结构,如扩大的家庭和村子群落的形成。从精心建造的墓穴看,可以想象这样的氏族有社会地位、等级和界限分明的社会区域。

尽管居室出现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但到了中石器和新石器时代,居室已经具有了多种形状,还有风格相近的露营房屋。例如在多瑙河河谷从中石器时期起常可见到单坡茅屋,用插到地里的立柱支撑,上面可能盖有兽皮,屋里用平石或者石灰铺地面,装有壁炉。中石器时代的定居结构表明,社区大小从25人到l00人大小不等,说明不同的家庭群聚居到了一起。不同的社区似乎已形成一个网络,广布于一个较大的地区。通常,中石器时代的村庄附近有墓地。

在新石器时代,大约公元前5000年以后,在欧亚大陆的一些地区居住的经常是一种柱子支撑的长矩形房屋,所用木料往往就从当地伐取。长房屋有18至100英尺长,18英尺宽。大多数这样的长房屋长足45到90英足。显然,这些长房屋是人们合作建成的,希望长期使用。很有可能人和家畜住在同一所房屋里,而物品和粮食显然是贮藏在阁楼里。在波兰、德国和丹麦,都发现有这样的长房屋。

在某些居住区,比如在德国一些地方的小村子里,长房屋之间常常间隔150到300码的距离,散落各处,其间常有其他的设施。这些村庄附近也有墓地。通过观察新石器时代的房屋、坟墓,木栅和沟渠的遗迹,现代考古学家断定,人口的增长引发了地域争夺,家畜也开始用围栏圈起来。有些长房屋好像是用作举行礼仪的场所。

在古代的近东,新石器革命相对开始早一些。他们的房屋是用石块和晒干的泥砖建成的。在这里,房屋排列密集的大型社区和城市的出现,要比欧洲新石器时代房屋的出现还要早至少1000年。

酒吧的由来

“酒吧”最初只是“一根横木”的英语译音。在美国西部,牛仔和强盗们很喜欢聚在小酒馆里喝几口。因为他们都是骑马而来,所以酒馆老板为方便他们,便在馆子门前设了一根像栅栏一样的横木,用来拴马。

后来,汽车取代了马车,骑马的人也少了,这些老旧的横木也多数都被拆掉了。有一位酒馆老板不愿意扔掉这已成为酒馆象征的横木,便把它拆下来放在柜台下面,没想到却成了喝酒人垫脚的好地方,很受顾客好评。其他酒馆闻之也纷纷仿效,很快,柜台下放横木的做法便普及开来。由于横木在英语里念作“BAR”,因此人们索性就把酒馆称作“酒吧”了。

会馆的由来

会馆最早出现在明末清初时期。清朝则是会馆兴隆昌盛的时期,民国时期也曾经设立过一些会馆。北京目前保存完好的会馆也大多是清代和民国留存下来的。

会馆的兴盛和科举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每逢京师举行会试“春闱”,数以千计的举子拥入京师,于是便出现了专为考试举子开办的“状元店”,但这类“状元店”租金昂贵,贫寒子弟难以负担,他们中不少人在来京的路上省吃俭用,有的甚至被迫乞讨。于是,会馆便应运而生了。这种以接待举子考试为主的会馆有的就叫做“试馆”。

后来,科举制度废除,但仍有大批各地的中小官吏及其家属、在京商人及学生借会馆居住、集会。这些在京人员为联络乡谊、互相照顾同乡利益,便设立馆舍,称为会馆。试馆经过这样的变革,后来就发展成同乡会性质的会馆了。另外,还有一些会馆属于行业的联谊场所,这类会馆被称为“行馆”。现在所说的会馆,实际上包括了“试馆”、“会馆”、“行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