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12岁前,习惯决定孩子一生
10317400000082

第82章 习惯“这是我的巴拉拉,我不让她玩。”——懂得与他人分享家教摄像头

盼盼7岁了,是家里的独生女,家里人总是把最好的东西全都给她。

星期天,舅妈带着比盼盼小两岁的小表妹来家里玩。小表妹看到桌子上有一个巴拉拉音乐玩具,于是,就拿着玩了起来。盼盼看到后,一把从小表妹手里把玩具夺了过来,并说:“这是奶奶新给我买的巴拉拉,我不许你玩。”小表妹委屈地快要哭了,妈妈赶紧过来解围:“盼盼,你天天玩巴拉拉,小表妹来咱们家是客人,就让她玩一会儿吧。”盼盼说:“这是我的巴拉拉,我不让她玩。”妈妈继续说:“上次你去小表妹家的时候,小表妹让你玩她的遥控汽车了,你如果不让她玩巴拉拉的话,下次你再去小表妹家的时候,她也不让你玩她的玩具了。”盼盼倔强地说:“不,我就不让她玩。”然后,抱着巴拉拉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嘭”地一声把门关上了。

妈妈很尴尬,这孩子怎么不知道与他人分享她的东西呢?

专家如是说

现实生活中,“小气”的孩子并不少见,这是因为,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有的比较任性和自私,他们很少关心别人,很少为他人着想,更不懂得与他人分享,所以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和行为,缺乏一种分享意识。如果孩子什么都不愿与他人分享,独占意识非常强,那么他是很难与他人建立良好、融洽的关系的。让孩子学会分享将使他受益无穷,才有利于他们将来在社会上立足。

要让孩子懂得分享,真正学会与他人分享,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得到的,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要想培养一个大方的孩子,父母就需要多些耐心,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正面引导,千万别急于求成。相信在父母的努力教育下,孩子一定能体会到“与人分享,自己也很快乐”的道理。

好习惯培养

1.不要让孩子有独享意识

很多父母出于对孩子的爱,往往对孩子百依百顺,要什么给什么,把孩子当成“贵宾”一样对待,把家里所有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毫不怀疑地留给孩子。孩子在享用这些东西的时候,也会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没有什么不对的。或者当孩子偶尔拿着一块巧克力想与父母分享时,父母在感动之余却会说:“我不吃,你自己吃吧。”长此以往,也就更加强化了孩子的独享意识,更加理所当然地把所有最好的东西据为己有。所以,当孩子想与父母分享他的巧克力时,父母正确的做法是,高兴地咬一口,把孩子揽入怀中,亲切地对他说:“谢谢你,都知道心疼爸爸(妈妈)了,我真高兴!”这时,孩子得到父母的表扬与夸奖,肯定也会特别开心;或者,家里买东西时,尤其是买一些食品的时候,父母不要再只给孩子一个人买,而是买几份。买回来以后,把所有的食品都交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去分给爸爸妈妈或家里的其他成员。

2.不能让孩子享有特权

某些非原则的问题上,在家庭成员众多的意见中,大人们总是优先考虑孩子的意见,无条件、无止境地满足孩子的愿望。久而久之,孩子就成了“小皇帝”、“小公主”,主宰家里的一切。殊不知,当孩子在家里有这样的表现时,到外面与他人交往时自然也习惯如此。所以,在家里时,父母一定不要给孩子这种特权,应该让孩子学会尊重大多数人的意见。

平日里,父母要教育孩子既看到自己,也要想到别人,知道自己与其他人是平等的关系。告诉孩子,好东西应该大家分享,不能只顾自己,不顾别人,自己有需要,别人也一样有需要。不要让孩子凡事都把自己放到第一位,这样很容易变得自私自利。

3.让孩子明白分享不是失去,而是互利

孩子之所以不愿意与他人分享,是因为他觉得,分享就是失去。所以,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分享表现了自己对别人的关心和帮助,自己与别人分享,别人可能也会回报给自己同样的关心与帮助,这样才能彼此关心、体贴、爱护、帮助,大家都能感觉得到温暖和快乐。父母可以这样告诉孩子:“如果你把快乐告诉别人,你就会得到两份快乐;如果你把烦恼告诉别人,你就会减少一半烦恼。”让孩子逐渐懂得,分享其实并不是失去,而是一种交流,一种互利。

4.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日常生活中,父母对待生活、对待周围的人的态度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榜样的作用往往比说教更容易被孩子接受。为了给孩子树立好榜样,在客人来时,父母可以把最好吃的食品和客人分享,热情地招待客人;平时,父母可以有意识地把自己看到或听到的一些有意义的事讲给孩子听,让孩子一起快乐,一起忧伤,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情感分享。渐渐地,孩子也会把高兴的事、伤心的事,甚至会把晚上做的梦讲给父母听,让父母一起感受他的情绪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