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是战国时期齐国人,出生在阿(今山东阳谷东)鄄(今河南范阳县西南)之间,生卒年代不详,大约生活在公元前380年至公元前320年左右,主要活动于齐威王时期。他是春秋末期军事家孙武的后世子孙,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军事学家。
孙膑少年孤苦,毅力非凡,才智过人。为使国家免遭战乱之苦,他亲自到深山拜自号鬼谷子的王栩先生为师,学习兵法。
孙膑学习异常刻苦,勤奋向上。他尊敬先生,勤学好问,成绩优异,为学生之冠,深得师生的爱戴。先生传授《孙子兵法》13篇,他专心致志,废寝忘食,日夜苦读,所见之书,一阅即能诵忆。对先生每次提出的问题,他都是对答如流,一字不漏,并有自己独道的见地。有一次,先生讲“谋攻篇”,说:用兵之上策是挫败敌人的战略方针(伐谋),其次是挫败敌人的外交(伐交),再次是挫败敌人的军队(伐军),下策是挫败敌人的城池(攻城)。孙膑毕恭毕敬地站起来说,这是对的先生。但我认为攻城不一定是下策,要据情而用之。先生连连摆手称赞说:“好,好,好!孙武后继有人哪!”另外,古代兵书非常重视“速决战”,而孙膑却提出持久战的主张。这些观点,都被日后他所指挥的“围魏救赵”和“马陵伏击”等优秀战例所佐证。这些战法,一直为后世军事家所赞赏和借鉴。
孙膑的一生,经历了坎坷不平的道路。当年,与他一起学习兵法的同学叫庞涓,两人相处和睦,如亲兄弟。孙膑常帮助庞涓学习,庞涓十分感激,曾发誓说:今后我一旦受宠,一定在当权者面前保举你,兄弟之间不相忘。后来庞涓到了魏国,替魏惠王东征西战,深受重用,任命他为魏军的统帅。庞涓得志后忘恩负义。心想:我虽当上了魏国的统帅,但孙膑的品德和学识远远超过我,有他健在,威胁到我的声誉和地位,便施以毒计,暗地里派人把孙膑请到魏国,花言巧语,欺骗孙膑为之写兵书。诡计败露后,反诬陷孙膑犯法,用酷刑割去他的双膝骨,使之残废,并在脸上刺了字,企图使他埋没人世,不为人知。后来,有一齐国使者把孙膑藏在车座下,秘密救回齐国。
回国后,孙膑凭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为祖国尽心尽力。先后协助齐威王和田忌大将两次打败魏国,屡建战功,威震四方,名显天下。齐威王给孙膑加官晋爵,孙膑面对褒奖和赏赐不仅不受,反而请求辞去军师职务,找个清静的地方,过着隐居的生活,决心攻著兵书,为后人造福,孙膑撰著兵书的毅力十分惊人。他常常是在弟子的协助下,通宵达旦地搜集、查阅、研究大量的历史资料,并忍受着酷刑残疾给自己带来的巨痛,潜心琢磨,演练推敲。他的几位学生曾与他同居,见先生如此刻苦,深受感动。学生硬劝他休息,而且轮流监护先生的睡情。尽管这样,也时常听到孙膑在梦中喊声:这仗打得好,把它写进去!有时他叫喊而醒,秉烛而起,伏床写作到天明……
孙膑治学态度严谨,刻苦撰著的《孙膑兵法》,既吸取了前辈军事思想的精华,又不被束缚,在《孙子兵法》的基础上有创新和发展。他的战争不可避免性,战前做好充分准备,重视城邑的攻取,战争中重视人的作用,坚持严格的军事训练等方面的军事思想,都值得后人借鉴和学习。
《孙膑兵法》是一部继《孙子兵法》之后中国军事遗产宝库中的又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孙膑身残志坚、刻苦勤学、著书立说的精神,像《孙膑兵法》一样,流芳百世。
伟大人的所获得的成就,是与他的坚强毅力、刻苦勤学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