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彼此拼搏的勇气
10314600000013

第13章 李时珍30年写成《本草纲目》

李时珍(1518-1593)字东壁,晚年自号濒湖山人,蕲州(今湖北蕲春)人,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

李时珍出生于一个世医家庭。他的祖父、父亲都是医生,父亲李言闻是位很有学问的医生,又热心为百姓治病,在当地很受欢迎。李时珍从小就常随父亲上山采药,回到家中进行炮制,对草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曾作诗把自己比作一只逆流而行的小船,表示要以比铁石还坚硬的毅志和决心以及至死不畏艰难的精神,顶着世俗视医药学为“小道”的偏见,在医生社会地位低下,倍受歧视的逆境中度过一生,立志成为一个有成就、为百姓解除病痛之苦的好医生。

李时珍从24岁开始正式行医。给穷苦的百姓治病不计酬劳,人们都尊敬并爱戴他,他因此也出了名,被推荐到北京太医院,当一名太医,可他看不惯那里的方士做道场、炼金丹这一套,一年后便辞官回了家。他认为医生的职责就是遵循医理药理,治病救人,而不是玩弄什么骗术,沽名钓誉,欺世害俗。

李时珍在长期的采药、炮制及行医过程中,发现先代的药典《本草》中多有讹舛和疏漏之处,便蓄意重修《本草》。他曾和父亲谈论过这件事,父亲也表示赞同,只是需要大量的财力,靠一个人来完成是十分艰难的事情。在楚王府时,他就请求楚王把重修《本草》的事奏报给朝廷,希望能通过朝廷的人力、财力来完成这项有重大意义的事情。可昏庸的楚王只想让李时珍保证他的健康,为他服务,对李时珍提出的请求轻蔑地回绝了。在太医院时,李时珍也曾多次请求重修《本草》,可太医院的官员们却指斥他是个擅改古人经典、妄自尊大的狂徒。至此,李时珍希求朝廷修《本草》的热望,熄灭了、冷却了,但他重修《本草》的信心却始终没有丧失。他决定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实现重修《本草》的伟业。

李时珍辞官回家时已35岁了,他决定仿照宋朝朱熹编《通鉴纲目》的方法进行编写,定名为《本草纲目》。李时珍在楚王府和太医院时,虽很不得志,但却得以阅读大量的书籍,除了历代的医药学著作外,还阅读了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历史地理、农林园艺、音乐诗歌以及神话传说等书籍达800余种之多。他从这些书籍中摘抄了有关医药学的大批材料,这为他编写《本草纲目》打下了坚实的史料基础。

由于李时珍立意纠正先代《本草》的舛误,所以在博览群籍的同时,更注重实践验证。也就是他自己所说的“渔猎群书,搜罗百氏”。为了弄清楚每一个疑问,他不辞劳苦、不避艰险地到各地访采,向村夫野老访求药方,到峻岭深谷中采集药材。风餐露宿、蚊虫叮咬,他都付之一笑,对原《本草》中所记载的药物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例如豨莶是明代用来风痹的重要药物,但是历代本草众说纷纭,使人无所适从。唐代苏恭说,豨莶叶似酸浆叶,猪膏莓叶似苍耳叶,是两种药物。唐代的陈藏器却说猪膏莓叶似荏叶,而五代时的韩保开则同意苏恭的记载。宋代的苏颂又说豨莶的叶似芥叶。宋代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则说豨莶和猪膏莓是一种药物。李时珍按前人描述的药物形态,将有关药物全部搜寻而来,仔细加以比较分析,然后正确地指出:豨莶和猪膏莓是一种药物,叶似苍耳叶;苏恭所说似酸浆的所谓豨莶,实际上是龙葵。于是他把《唐本草》中重复的猪膏莓条归并入豨莶条。李时珍除了在家乡一带的原野山谷调查外,还到过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河南、河北等地。他所到之处,虚心地向农民、猎人、渔民、樵夫、药农和铃医等请教,在群众智慧的海洋里,获得了许许多多的真知灼见。例如五倍子,宋代《开宝本草》的作者以为是草子,收入了草部;《嘉祐本草》的作者又以为是木实,改为木部。李时珍就向采集五倍子出售的山里人请教,才知道是寄生在盐肤木上的像蚂蚁的小虫所做的“虫球”。他并在山里人的指引下去实地观察,这样,他就豁然明白了,原来五倍子是如蛅蟖所做的雀窝,蜡虫所造的蜡子一类的东西。于是,他把五倍子从木部移入虫部。

李时珍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还创造性地采用了解剖药用动物、作动物实验等方法,甚至还拿自己来作实验。例如关于生姜,梁代陶弘景认为不能常吃,不然会“伤心气”。唐代苏恭则引证《神农本草经》的记载反对,认为可以常吃,并说陶弘景之所说是毫无根据的胡说。唐代的孙思邈则也认为不能经常吃生姜,不然会患眼病,甚至“损寿减筋力”。生姜到底能不能常吃呢?李时珍就试验着常吃生姜,果然得了眼病。待眼病好了以后再常吃生姜,果然又患了眼病。这样反复试验几次后,李时珍确信生姜不能常吃,便记下“食姜久,积热患目”。

李时珍经过27年的不懈努力,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经过三年认真彻底的修改,到61岁时,写出了《本草纲目》初稿,此后又经过十多年的修改,直到73岁时才最后定稿。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前后花了近40年的时间,倾注了毕生的心血,耗费了毕生的精力。遗憾的是,李时珍生前未能亲自看到《本草纲目》的出版,直到了他逝世后的1596年,《本草纲目》才在金陵(今南京)出版。

《本草纲目》全书约190万字,共52卷,收载药物1892种,有描绘药物形态的图谱1110幅,附载医方11096个。这部内容丰富的药物学著作,不仅在中国古代是空前的,在世界古代医学史上也是罕见的。它的重大贡献,首先在于它系统而正确地总结了16世纪以前中国人民长期的药用经验和理论知识。李时珍不仅整理了历代本草所录的全部药物1518种,而且还增添了374种,并且对从前未曾叙述过的一些药物的效用进行了补充叙述。这类药物竟达1300条以上。其次,《本草纲目》改正了历代本草著作中的许多错误,批判了种种违反科学、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谬说。《本草纲目》的广博内容,对自然科学的其它学科,如中医学、生理学、营养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地质学、天文学等多方面,都有相当的贡献。16世纪欧洲药物学著作中的《寇大斯药物学》以及被誉为“阿拉伯医师之王”的阿维森纳的《医典》都远远地不能和《本草纲目》相比。17世纪后《本草纲目》被陆续译成各种文字,对世界近代和现代医药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李时珍一生艰苦卓绝的实践告诉我们:“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这是李时珍为医学献身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