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考古发现探秘(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312100000025

第25章 大禹身葬何处

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他是我国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国土为九州。

浙江绍兴的会稽山,传说是大禹治水之处和葬地,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得十分清楚。

浙江绍兴城南会稽山,相传是大禹朝会天下诸侯计功行赏的地方。司马迁在《史记》中说:“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这样说来,会稽还是大禹治水之处和葬地。《史记》说春秋末期的越王勾践“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是夏后帝少康庶子之苗裔。言之有理,令人不得不信。上世纪20年代,史学界以著名学者顾领刚先生为首展开的论争,却使这一问题产生了许多新的认识,大禹是否到过会稽就成了一桩历史悬案,迄今尚未取得一致的看法。

绍兴城南会稽山

陈桥驿先生在《旷越为禹后说溯源》中提出,史书认为大禹到过绍兴,主张大禹巡狩会稽和死葬会稽的故事,是越王勾践强大以后,为了军事上、外交上和内政上的需要,有意编造出来并加以散布的,属托古之辞。也有许多人认为大禹是到过浙江的。如刘宜均、赵鸣等在《再论越族的鸟图腾》一文注中,对夏禹不可能到达浙江之说提出了商榷意见,认为夏禹会诸侯于会稽山,及大禹死于会稽之事,史书中均有记载,尤以《越绝书》记述最详。依《越绝书》所载,大禹曾两次到过绍兴会稽,第一次是为了治水,并在此计功行赏;第二次是称帝以后巡狩江南时,病死于会稽,被葬在会稽山下。司马迁的说法是可信的。

湖南的枚县高视乡

有人提出大禹葬的会稽山不在绍兴,而是在湖南的枚县高视乡。

这种观点认为,大禹与其父鲧都是今湖南人。鲧被分封在崇山,称崇伯鲧,其地相当于今湖南大庸县境。《吴越春秋》等书说禹家于西羌,而“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禹的老家三苗居于洞庭、都阳两湖为中心的地区,而古人地理观念不强,常以大家熟悉的高山地区作为统治中心,因此大禹会计万国诸侯的茅山很可能在江西湖南交界的地方,今枚县东部与江西交界的天子山很可能与大禹有关。

会稽山按《山海经

南山经》当在南方,其山在南次二经的中部,不可能在浙江。《吴越春秋》说,大禹在南岳委宛山得“金简之书”后,开始全国范围的治水工作,他是始于霍山,“归还大越”,说明霍山和大越其实是一地。南蛮当时称为越,而南岳处南蛮,当然可称大越。书中有“计于苍梧”与“计于苗山”,是说苍梧和苗山实为一地。苍梧是大地名,苗山是小地名,可知苗山在湖南。衡山峋嶙山的《禹王碑》被公认为大禹治水时的手书,奇古难认,碑上的最后一段话说,大禹治水后返回南岳而安居乐业,所以刻下此碑作为纪念。

延伸阅读

大禹对国家的贡献

大禹是古代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他治水是与治国养民结合进行的。在治水害的同时,还指导人们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大兴水上运输,重建家园。每治理一个地方,都主动团结氏族部落酋长,完善政权建设,使百姓安居乐业。史书记载,洪水退去后,一块块平原露出水面,大禹带领人们在田间修起条条沟渠,引水灌溉,种植粟、黍、豆、麻等农作物,还让人们在地势低洼的地方种植水稻。不仅治理水患获得巨大的成功,而且农业生产也取得了进步。孔子曾颂扬禹治水的功德说:我简直找不到他的一点缺点,他的宫室简陋却没有想到改善,而是尽全力平治水土,开沟,发展农耕,鼓励人民从事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