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中国历代科技成就(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312000000079

第79章 印刷术的革命──活字印刷术

自从汉朝发明纸以后,书写材料比过去用的甲骨、简牍、金石和缣帛要轻便、经济多了,但是抄写书籍还是非常费工的,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于是,人们开始寻找一种便捷高效的方法,活字印刷术就应运而生了。

活字印刷术是北宋平民发明家毕昇发明的。他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的丰富实践经验,经过反复试验,在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制成了胶泥活字,实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的一项重大革命。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灵感来自于两个儿子玩的“过家家”游戏。有一年清明节,毕昇带着妻儿回到家乡祭拜祖先。在乡下,两个儿子玩得不亦乐乎,他们从田间挖来泥巴,做成了锅、碗、桌、椅、猪、人等泥雕,随心所欲地摆来摆去。当时,毕昇正为了改良印刷术而发愁,儿子们捏的泥雕让毕昇眼前一亮。当时他就想,我何不也来玩过家家:用泥刻成单字印章,不就可以随意排列,排成文章了吗?这个发现让毕昇兴奋不已。回到家中,毕昇就开始了活字印刷术的第一场实验。

毕昇的方法是这样的:他先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划突起的高度象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用火烧硬,做成单个的胶泥活字。为了适应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备有几个甚至几十个,以备同一版内重复的时候使用。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前没有准备,可以随制随用。为便于拣字,把胶泥活字按韵分类放在木格子里,贴上纸条标明。排字的时候,用一块带框的铁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层用松脂、蜡和纸灰混合制成的药剂,

三,有错字不容易更正。

毕昇发明的活字制版正好避免了雕版的不足。只要事先准备好足够的单个活字,就可随时拼版,大大地加快了制版的速度。活字版印完后,可以拆版,活字可重复使用,且活字比雕版占有的空间小,容易存储和保管,有错字也很容易改正。这样活字印刷术的优越性就表现出来了。活字印刷术不仅能够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还能够大大提高印刷的速度和质量。现

代的凸版铅印,虽然在设备和技术条件上是

毕昇的活字印刷术所无法比拟的,但是基本

原理和方法是完全相同的。活字印刷术的发

明,为人类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延伸阅读

韩国对印刷术历史的有意歪曲

2001年6月,韩国的一本古籍《白云和尚抄录佛祖直指心体要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金属活字印本,于是韩国人便声称自己是活字印刷术发明的祖先。韩国学者提出,他们根据《梦溪笔谈》的记载对毕昇的泥活字进行了还原,发现了“易碎”、“不牢固”等问题。因此,他们判定毕昇的活字印刷术还停留在理论阶段,只是一个设想,并没有付诸实施。

面对韩国的两手证据,中国提出了“活字实物”、“印刷物文物”和“印刷发展史”三方面的证据。证实了活字印刷术是中国人毕昇的发明,比韩国的《白云和尚抄录佛祖直指心体要节》早近400年。

然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拣出来一个个排进框内。排满一框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烘烤,等药剂稍微熔化,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药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版型。印刷的时候,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覆上纸,加一定的压力就行了。为了可以连续印刷,就用两块铁板,一版加刷,另一版排字,两版交替使用。印完以后,用火把药剂烤化,用手轻轻一抖,活字就可以从铁板上脱落下来,再按韵放回原来木格里,以备下次再用。

在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之前,人们普遍使用的印刷方法是雕版印刷。即在一定厚度的平滑木板上,粘贴上抄写工整的书稿,稿纸正面和木板相贴。雕刻工人用刻刀把版面没有字迹的部分削去,就成了字体凸出的阳文,和字体凹入的碑石阴文截然不同。印刷的时候,在凸起的字体上涂上墨汁,然后把纸覆在上面,轻轻拂拭纸背,字迹就留在纸上了。雕版印刷对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重大作用,但是它也存在明显缺点:第一,刻版费时费工费料;第二,大批书版存放不便;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