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节俗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311900000101

第101章 傣历新年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较大、参加人数较多的节日。泼水节有着数百年历史,也有着独特的民族色彩和文化意蕴。

傣族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傣族灿烂的民族文化,尤以傣历、傣医药和叙事长诗最为出名。

傣族最重要的节日是傣历新年,广为人知的名称是“泼水节”。傣历新年是由太阳运行的位置来确定的,每当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到金牛宫的时候,就代表新的一年又开始了,时间大多在傣历6月,即公历的4月中旬。泼水节一般延续三至四天,期间的主要活动有浴佛、赛龙舟、泼水、丢包、放高升、放飞灯等。

关于泼水节的来历,有不同的说法,有一种说法认为它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在西双版纳地区有一个魔王,他魔法无边,刀枪不入,火烧不化,水淹不死,人们对他无可奈何。这个魔王有七个妻子,都是他抢来的,她们都非常痛恨他,却没办法逃离。魔王的第七个妻子不仅年轻美丽而且聪明过人。有一次她说:大王啊,你的本领可真大,要是能永远活下去,该多好啊。”魔王听后不由自主地感慨说:“可是我也有短处啊!只要人家用我的头发往我的脖子上一勒,我就死啦!”第七个妻子听后暗记心头,等到过节的一天晚上,她将魔王灌醉,趁机拔下魔王的一根头发往他脖子上一勒,魔王的头颅立刻滚到了地上。可糟糕的是这颗头颅滚到哪里哪里就起火,抱在怀里的时候就不起火。为了免于百姓受灾,第七个妻子只好把它抱在怀里,时间长了,她越来越疲乏,其他六位妻子就轮流替换她。每当休息的时候,她们就给抱头的人泼水以冲洗满身的血污。为了纪念七位舍身为民的女子,傣族人们于是有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泼水节最初起源于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婆罗门教徒有一个宗教节日,在节日这天,信徒们要到河边沐浴,以洗去身上的一切罪恶。但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不能到河里沐浴,好心的亲友们就挑水回家为他们泼水洗罪。婆罗门教徒还认为泼水节那天是帝释天降临人间考察凡人罪恶的日子,他下凡时骑的动物和手里拿的东西预示着当年农业收成的丰歉。如果骑牛拿水壶,就预示雨水充足,五谷丰收;如果拿火把则预示干旱。婆罗门信徒在宣布农业收成的预测后,就互相泼水,有助天降雨、祈求丰收之意。后来,泼水节被佛教吸收,经缅甸传入云南傣族地区,成为宗教化的民族节日。

关于泼水节的来历不止以上两种说法,但无论哪一种,都不影响人们的节日活动。

节日的早晨,人们用鲜花绿叶供奉佛寺,并在寺院堆沙造塔,然后世俗众生围塔而坐,聆听佛爷念经,然后将佛像抬到院中,全寨妇女担来清水为佛像洗尘。这一切结束后,群众性的泼水活动就开始了。泼水分为文泼和武泼两种。文泼是对长者的一种泼水方式。泼水者口念祝词,用橄榄枝蘸上清水,向长者的头上、身上洒几滴,或者舀上一勺净水,口唱赞词,拉开长者的衣领,顺着脊背倒下去。武泼即不分男女老幼,人们用脸盆、水桶,将一盆盆、一桶桶的净水,泼到对方身上。可以说,泼水是傣族人民的一种祝福仪式,一个人被泼得越多,表示受到的祝福越多,也会感到更加高兴。

泼水节的另一项重大活动是在澜沧江上举行盛大的龙舟比赛。龙舟两头翘起,船身绘上彩纹,头尾装上木雕的龙头龙尾。参加划船的小伙子头裹红巾,精神焕发。指挥者一声令下,众船齐发。首先到达目的地的被称为划船能手,人们向他敬献米酒和糖果。

节日的最后一天,各村寨集中在一起,还举行丢包、放高升和孔明灯的活动,后二者也是傣族泼水节特有的活动。此外,在泼水节,人们还会观看传统的马鹿舞、孔雀舞、鱼舞、白象舞等。

延伸阅读

泼水节赛龙舟的由来

传说,在西双版纳地区曾有一个地主,他欺男霸女,作恶多端,人们都非常痛恨他。有一天,他强逼一个穷苦的青年和他赛船。这个青年虽然只有一条小船,但是架船的技术非常高明,这引起了地主的嫉妒之心。地主对这个青年说:“你要是比输了,我就砍下你的脑袋,丢到江里去喂鱼。”虽然和地主那条载重千斤的大船比赛,结果凶多吉少。但是,青年还是决定要和地主进行比赛。青年的这种善良和勇敢感动了龙王和天帝。到了比赛那天,龙王变作大船供他乘坐,天帝则刮起大风为他鼓帆。时澜沧江上波涛怒吼,地主的船翻了,地主也被狂涛吞没了。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勇敢的青年,就开始在泼水节时举行龙舟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