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好课是这样炼成的
10311800000017

第17章 主题一 课堂互动的两个标准

一、民主,好课的价值取向

朱永新在《新教育之梦》中论述:“充满民主精神的课堂教学,应该把教师的‘教’的过程变成学生‘学’的过程。”课堂民主可说是好课的第一标准。民主是要看对象的,是要看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素质的,如果一个人连最起码的“纪律”都没有,那么怎么样去民主?民主课堂不仅仅是一个理想王国而已。民主课堂的有序、可言是民主课堂的根。

民主,还课堂与学生,在课堂上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民主平等,是现代教育所追求的。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努力创设民主平等的教育教学氛围与和谐的师生关系。失去了对课堂的有效控制,有时感觉在跟着学生转,甚至感觉课堂有些跳跃,结果就更会有些乱。“不要课堂的不民主,也不要课堂的无主!”此话更可说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民主课堂又走进低谷的一个写照。

民主课堂不仅要体现学生的主动性,也要体现教师的主导性,这才是真正的学生与教师的平等民主。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能力,实现教学目标。还有教师的启发性问题应具有明确的目标性。也就是说,你这样的问题给学生,你希望学生解决些什么?当然这只是你的预设,也许学生的表现比你想象的要好得多,这当然很好,要表扬鼓励他们;也许他们无法达到你的要求,这时你该如何处理,如何引导,这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另外学生听课习惯的培养也非常重要。虽然说课堂是民主的,我们要还课堂于学生,但并不是说在课堂上学生想说什么说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课堂还是有纪律的,不然就无法保证良好的课堂效率。课堂上学生听话能力的培养也非常重要,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认真听讲,这也是取得课堂良好效率的保证之一。在课堂上,学生不仅要听明白教师的话,还要听清同学的话。尽量避免答非所问及重复回答等时间的浪费,提高课堂45分钟的有效利用。学生的随意插嘴等也要尽量控制。这样才能让你的课堂不失民主又井然有序,成为一个高效的课堂。

“民主”一词是一个外来词。在希腊文里,“民主”的原意是“人民的权力”或“多数人的统治”,同“寡头政治”或独裁专制相对立,其实质是人人平等。课堂民主应该是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下建立起来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和谐、愉悦、亲密及独立思考、思维活跃的课堂气氛。创建课堂民主的责任在教师,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民主的基础,只有在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的课堂,才能感受到教得轻松,学得快乐。因此,教师上课首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用亲切和蔼的态度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对犯了错误的学生,要坚持循循善诱、正面教育、以理服人,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宽广的胸怀,无私的爱心,从而教育和鼓舞学生,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2.在教学组织上营造一种平等、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把课堂变为培养学生创新活力的一片热土。

(1)淡化权威。一是要淡化教师的权威,使教师从圣坛上走下来,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和良师益友。二是要淡化教材的权威,教材只是先人的智力成果,不是科学的顶峰,需要我们继续发展,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抓住本本不放,强迫学生死记硬背,束缚学生的思维和视野,而要鼓励学生敢于突破前人,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三是要淡化优秀学生的权威,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让优生没有优越感,让差生没有自卑感,让他们有平等的表现机会,促进其人格的健康发展。

(2)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首先,要让学生充分享受主动思考的权利,做一个有思想的人。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在观察的基础上做出独立的分析,并在思考中享受到它的乐趣。“学而不思则惘”,不带着问题的学习很难说是真正的学习,因为它至多只能算是一种知识的“罐装”,不能消化与吸收,是不会长精神的,更不会培养出具有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新人来的。其次,要平等地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表达和表现的机会。思想需要表达,行为需要表现,学生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见解,某方面的特长、技能、技巧能够及时表达、表现,可以带来心理上的满足和快乐。特别是被我们认为的“差生”,他们这种表现的欲望往往比一般学生更强烈,给他表现的机会,既能满足他的心理需求,也能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一视同仁的民主作风。作为老师,切不可只把眼光放在几个人身上,切不可没有一个统筹安排和全局意识,而应该因时制宜,因人制宜,让各种机会最大可能地提供给每一位学生,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并从中发现学生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新的创造,引导学生体会创造的快乐。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未来主人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要义。学生缺少的不是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而是发现这种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眼睛,缺少的是对于这株幼苗的关爱与呵护,缺少的是对于这一点稍纵即逝的火花的机敏的反应力。

(3)在教学方法上,变灌输式为诱导探究式和师生讨论式。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单纯灌输,学生机械重复的教法,注重启发式的创造性教学,强调因材施教,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实效性。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层层设疑,启发和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或辩论,在观点的碰撞中,闪耀智慧的光芒。尤其倡导对老师观点的合理“反叛”,引发师生之间的争鸣,使学生意识到:生未必不如师,师未必不可超越。从而消除对教师的盲目崇拜,激励学生自尊自信自强,培养敢于超越、敢于创造、敢于创新的意识和精神。

3.请学生平等地参与评学。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最高的裁判权,却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这实质上也是漠视学生主体能动性的一种表现。尤其是在学生的自觉意识得到高度强化,内在的进取热情得到激发,整个身心已沉浸在积极主动的最佳学习状态时,教师就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把对学习的评估权还给他们。

4.请学生平等地参与评教。这不但是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的测试,更是对其胸怀和气度,即是否具有宽容的民主意识的一种考验。教与学是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两个组成部分。任何孤立的天马行空式的教法,即使教师才华横溢,亦不足取。教师教得怎样,学生具有最终的评判权。作为具有现代民主品格和素养的教师,必须将对其自身评价的目光投向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与方法,获取最佳教学效果。这中间,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批评意见,汲取其合理性成份,尤为重要。正因为如此,我们应主动邀请学生参与评教,大胆地把对教学的评估权交给他们。

二、和谐,好课的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和谐,能促进“三维”目标的落实。在众多的课堂中,不难总结出,融洽的师生关系,会使学情高涨。

和谐课堂效益高。和谐即课堂整体结构的优化,是教学过程的优化。大致可把它归为两大功能:一是教师、学生、教材的协调;二是课堂教学结构中各环节、各要素间的调控。而前者是实现优化课堂整体结构、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的先决条件。

首先是建立新的教材观,前提是建立一种新型的协调关系,师生与文本的对话理念,即师生间共同负担任务和解决问题,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加深对教材的理解。通过教师这一调控的实现,学生这一变量可变性再大,发展再快,也能达到随时空、教学内容的不同而调整。因此,对学生这一变量只要尽可能地结合教材,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性格特点与其他诸变量的优化组合,减少被动,就能达到教师、教材、学生的协调,进入优化课堂结构。

和谐课堂结构优化的规则是:“检查——导入——分析、讨论——质疑、小结——引申”,把检查、巩固落实在45分钟内完成。在调控课堂的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动机和乐学、善学的态度,从而充分启动学生的内动力,达到乐教与乐学共鸣的效应。牵动整个“格”的核心是有充分余地让学生“思”。通过教师对课堂结构和问题设计的组合优化,把学生的思绪尽快带入课堂教学的意境当中,进入问题中,环环相扣,课课相连,让学生真正领受到思而有趣,思而有得。

课堂45分钟各环节、各要素的优化组合,保证了课堂教学的质量,较好处理了教师、学生、教材三者在课堂结构中相互牵引、交叉的作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力度,使中下等生学有所获,真正尝到了成功的快乐;优等生的思路更为开阔,分析、理解能力得到提高。

当然,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只有当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只有当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智慧得以显露,行为得到认同时,才能形成真正活跃、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以上只是我工作中的一点体会,我愿意和所有的同行一道,沿着这条道路继续探索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