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酒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311600000079

第79章 酒中三绝之西凤酒

西凤酒始于殷商晚期的“秦酒”,盛于唐宋时期的“柳林酒”,距今已有三千年历史,是中国凤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

西凤酒产于陕西省凤翔县柳林镇。凤翔古称雍,为炎黄文化和周秦文化发祥地,是中国著名的酒乡,文化积淀十分深厚。这里自古盛产美酒,唯以柳林镇所产之酒为上乘。据史料记载,周文王时“凤凰集于岐山,飞鸣过雍”,凤凰常在此栖息。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朝廷根据民间典故将雍城改名“凤翔”。柳林镇古名“玉泉里”,据《史记秦本纪》记载,这里有一神泉,泉水喷涌如注,水质纯正、甘甜怡人,故名“玉泉”。百姓每遇疾病,饮玉泉水之后,病患便会痊愈;;妇女饮用后,肤洁如玉、光彩照人,用玉泉水淘菜放置七日不腐不烂,依旧新鲜,淘米更是清香诱人,营养丰富。在秦朝时期,用此泉水所酿造的秦酒与秦国骏马一同被视为“秦之国宝”,至今,民间仍流传着“东湖柳、西凤酒、女人手”的佳话。

关于西凤酒,还有几则趣事:

秦穆公犒赏三军

《酒谱》记载秦穆公“投酒于河三军皆醉”的故事,就发生在古雍州(今凤翔)大地。秦晋韩原大战,秦穆公讨伐晋国获胜后,军队到了黄河岸边,穆公准备犒赏三军,但只有一钟醪酒(秦饮),大臣蹇叔建议说:“虽然只有一钟‘秦饮’,但可把它倒进河里”。于是,三军将士沿河流争相取饮,皆被陶醉,士气大振。凤翔出土的春秋文物“大盂鼎铭”文中亦有“锡(赐)汝一卣”的记载,1986年挖掘的凤翔“秦公一号”大墓中也发现不少春秋时期的酒具酒器。由此可见,当时雍州酿酒业十分兴旺。

秦皇大甫

秦王嬴政二十五年(前222年)五月,秦国军队攻破燕国和赵国。秦国上下一片沸腾,秦国政府下令“天下大甫”,即举行全国性的饮酒盛会,秦王嬴政和文武百官一起开怀畅饮秦酒,以示庆贺。同七月秦军灭齐国,从而统一全国,秦王又以秦酒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自称始皇帝,再次下令“天下大甫”,举国同庆。从此秦酒便成了秦王朝的御用酒。

以酒行礼

汉代时“秦酒”更名为柳林酒,已名传遐迩。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张骞出使西域时,柳林酒遂作为朝廷馈赠友邦礼品,随着丝绸之路的商贾驼队传至中亚、西亚和欧洲各国。元狩二年(前121年),汉武帝在都城长安曾以柳林酒为大将霍去病率领的将士饯行壮色,使得士气大振,多次击败匈奴。据《凤翔县志》载:从汉高祖刘邦至汉景帝刘启,曾在雍城举行了19次祭五畴活动,当时留下了很多赞美柳林酒的诗篇和文章。

蜂醉蝶不舞

唐朝仪凤年间,吏部侍郎裴行俭送波斯王子回国,行至凤翔县柳林镇亭子头村附近,时值阳春三月,忽然发现路旁蜜蜂、蝴蝶坠地而卧,裴公甚感奇怪,遂命驻地郡守查明原因,方知是柳林镇上一家酒坊的陈坛老酒刚开坛,其醇厚浓郁的香气随风飘至镇东南五里外的亭子头村,使蜂蝶闻之醉倒。裴公十分惊喜,即兴吟诗一首:

送客亭子头,蜂醉蝶不舞。

三阳开国泰,美哉柳林酒。

凤翔郡守遂赠美酒一坛予裴侍郎。回朝以后,裴侍郎将此酒献于高宗皇帝,皇帝饮之大喜。自此,西凤酒又被列为唐皇室御酒。

西凤酒的“秦酒”之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方鼎铭文。1924年,军阀党玉昆从距柳林镇10千米的灵山掘墓盗得方鼎,方鼎铭文中就有“饮秦饮”三个字,有古汉语学者在研究方鼎铭文后,对“饮秦饮”这三个宇作了解释,即“饮秦饮”中的“饮”为品饮,“秦饮”为酒名,就是“饮秦酒”。方鼎铭文记载的是周公旦牧野大战凯旋之后,在故里雍州(今凤翔)祭祀祖先,摆宴庆功,犒赏将士,以秦酒举行盛大庆祝活动的史实。

延伸阅读

西凤酒工艺特点

西凤酒酿造采用老五

“续渣昌、土暗窑发酵”技术,采用“热拥法”、“酒海储存”等独特的酿造工艺,这也是西凤酒在中国白酒中一枝独秀的根本所在。西凤酒的储存也是采用独有的“酒海”储存方式。酒海采用地产藤条编制而成,成形后用豆腐、鸡蛋清、猪血、石灰等和成合剂,在其内壁用白棉布、麻苟纸手工糊近百层,最后用菜油、蜂蜡涂抹表面,干燥后用来储存新酒。西凤酒的勾兑是采用储存多年的单样酒按照不同生产阶段、不同质量等级、不同风格特征,先由勾酒师取样识别,分类排比之后设计勾兑小配方,再经过勾酒师的感官品评、计算机理化指标分析合格之后,然后进行放大勾兑。大样勾兑完成后,要经过公司评酒委员会进行品评,在进入灌装前还要用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检测,品评和检测双合格的酒才可灌装出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