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婚俗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311300000027

第27章 走街串巷的民间婚事侦探——私媒

媒人这个职业自出现以后,就一直被赋予了很多法律的、天命的、伦理的意义。除了政府官方的媒人之外,民间还诞生了大量游走于街巷,用尽了浑身解数撮合男女成婚的私媒,这些人实际上才是古代媒妁的主力军。

媒人在我国婚俗文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一些文学作品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她们的影子,她们或见钱眼开,或爱财如命,或油嘴滑舌,或古道热肠,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婚俗文化,我们需要仔细探究媒人的点滴。媒人是个混杂的职业,有兼职的也有专职的,还有从国家拿俸禄的官媒。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古代私媒。

古代何人为私媒

做媒是成人之美的好事情,所以上至帝王,下到草民都可以为私媒。虽然为媒人不像其他职业一样需要生产工具、生产资本和特殊技能,但是媒人必须交际面广,经常出入各家,对各家的情况了如指掌,与别家内眷接触不犯禁忌。总体上来看,原先从事小商贩或者公共服务性质职业的一专多能的女性较适合做媒人,如卖首饰的、卖花卉的、卖水果食品的、卖针头线脑的、卖脂粉的、接生的、开茶馆的等等。

有的君王为了自己的政权巩固和江山社稷也会偶尔为媒。《明史后妃传》记载,明朝开国元勋徐达有个温柔美丽、端庄贤淑的女儿。她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是远近有名的才女。朱元璋知道后决定亲自做媒,为儿子招亲迎娶徐家女儿。他诏徐达进宫,对他说:“朕与卿同起于布衣,患难与共,自古以来,君臣契合,常常结为婚姻,卿女聪颖娟淑,朕第四子气质非凡,望卿能将令媛许朕第四子。”皇帝要女儿给他作儿媳妇,徐达怎么能违抗圣令。于是,他的女儿嫁给了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

有些朋友和亲戚之间也会互相扮演媒人角色。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和词人秦观就是好朋友,苏东坡有个妹妹非常出色,他认为自己的妹妹和秦观是“天生的一对,地造的一双”,便亲自做媒撮合成了这门婚事。亲友为媒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他们不仅对男女双方的家庭条件和当事者双方都比较熟悉,有时还可以代表男女双方的意愿。这种形式也避免了“媒妁之言”带来的欺瞒和哄骗。

私媒牵线的目的

自古以来,媒人为人说媒,事成之后必然会收到男女双方家人的谢礼。利之所趋是众多媒人从事这个职业的目的。旧时淮北一带的婚俗是,凡提亲、求庚、合婚、放定、行聘、择吉、上轿、进门等各道程序,均需要媒人为媒介来进行,男女两家都要摆酒谢媒,经过媒人喝酒八次,婚姻才告成功,故民间有“媒八嘴”之称。如果婚后家庭和睦,连生贵子,那么媒人就会不断的收到赏钱,每逢孩子满月、逢年过节、喜庆寿辰媒人也都会从中得到恩惠。

私媒的历史形象

对于大部分媒人来说,撮合成了一对男女,便是做成了一桩生意。为了获取利益,她们甚至不惜欺瞒哄骗的手段。婚姻当事男女相互了解不深,往往期望一个理想的伴侣。媒人利用这种心理,投其所好,往往说男子如何富有、人才如何出众,将女子说成如何美丽、性情如何贤淑等。这些谎言很容易误导对美好婚姻充满幻想的年轻男女。在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不乏被刻画得非常细腻的反面媒婆形象,如《金瓶梅》中的王婆便是其中之一。

当然了,不能片面地说媒人都是出于利益的考虑才为人说媒的。也有出于成人之美和乐于助人的本意的。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中的婢女红娘,就为后世所赞美和称颂。在红娘的身上,透着股机灵和聪敏,但是却没有普通媒人身上的市侩气息和铜臭味。她古道热肠,得知张生与崔莺莺相互爱慕后,采取了同情和支持的态度,想方设法促成这段姻缘。她拒绝了张生送她的谢礼,并向张生明确表明自己是出于同情和正义感才帮助他们,并非为了获取钱财。红娘这种毫无私心的高贵品质和对封建礼教的反抗被后世称道,她也成为了中国婚姻习俗中最佳媒人的代名词。

延伸阅读

“恶媒”促成“恶姻缘”

《儒林外史》里面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鲍廷

忠厚勤奋,他是戏班老板鲍老太太的养子。有个寡妇王太太,她21岁就开始守寡,家里十分富有,她决定嫁个“又是个官,又要有钱,又要人物齐整,又要上无公婆,下无小叔、姑子”的丈夫。鲍老太很想得到王太太的财产,于是托媒婆沈大脚前去撮合,并且答应她事成之后给丰厚的报酬。沈大脚来到王太太家,把鲍廷说成了,足足有千万家私,扯得动10个力气的弓的文武双全之人。她撒下弥天大谎,只为了获得钱财。王太太被她编造的谎言所欺骗,到了结婚拜堂的那天才发现自己被骗了,王太太从此变成了疯子。当王太太给自己治病花掉了全部家产之后,鲍老太竟然把她连同鲍廷一起赶出了戏班子。类似于鲍廷和王太太这种悲剧,历史上绝非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