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婚俗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311300000001

第1章 洪荒时代的野性婚姻——杂乱婚

“杂乱婚”又称“群婚”,是人类处于原始社会时期时一种没有固定配偶形式的婚姻关系。由于野蛮和蒙昧,那时没有习俗和制度对人类婚姻进行约束和规范,可以说“杂乱婚”只是一种原始的婚姻形态。

在人类尚未完全摆脱动物属性的时代,人与动物的婚姻形态近乎接近,没有伦理道德和制度来规范。这是一个杂乱婚的时代,只有依靠这种婚姻形态人类才能够在残酷的自然条件中繁衍生存下来。杂乱婚是一种婚姻形态,而并非婚姻制度。

王充《论衡》书影

有关杂乱婚的传说和历史记载

在历史上,可以搜集到一些关于人类杂乱婚形态的传说。《史记》中记载的姜产后稷的故事以及王充在《论衡》当中引述的“简狄吞燕卵而生契”的传说在历史上都比较著名。

商始祖契的母亲简狄成为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帝喾的妃子以后,两年多都没有怀孕。帝喾带着她出游,简狄的母亲带着她去女娲娘娘庙烧香求子。路过玄丘,简狄的妹妹怂恿简狄到玄池泡澡。两人在洗浴的时候,一对燕子飞来,竟在池子里裸露的石头上下了一个五彩鸟蛋。简狄觉得好奇,想收藏这奇物却不知道放在哪里,她突发奇想把彩蛋拿到嘴里保存,却不小心把它吞进了肚子。之后,便怀有身孕。

这些传说在现代被看做荒谬奇异,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人类乱婚导致诞生儿不识父亲的现象。除了一些传说故事,直接反映人类乱婚形式的文字记载也有很多。《列子汤问》:记载“长幼济居,不君不臣;男女杂游,不媒不聘。”从文中可以看出,最初的人类社会中,长辈和晚辈混居在一起,没有贵贱尊卑的区别,男女杂游野处,人们不用说媒聘娶就可以随便发生性关系。《吕氏春秋恃君览篇》也记载:“希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夫,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长幼之道。”其表述的意思是:远古时代没有君主,人们只认识自己的母亲,却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没有亲戚、兄弟的概念,也就不会有上下尊卑的道德规范。这些都指出了人类社会最初的杂乱的婚姻形态。

杂乱婚产生的历史原因

远古时期,人类的祖先与野鹿、羚羊为伍,逃避着柴狼虎豹等猛兽的侵袭与伤害,采集野果、野草果腹,捕杀野兔、鹿和游鱼,茹毛饮血充饥,人类还没有完全摆脱动物属性。当时的人类社会,人们智商和思想尚未开化,生产力低下,生产工具粗劣,人类想要生存就必须群体活动,共同对抗大自然。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人们劳动和生活在共同的群体里,由于人类刚刚完成从古猿到人的进化,处于生理需要就自然会出现两性杂交,这样的两性关系也继承和延续动物的原始杂交形态。这是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两性关系。杂乱婚的出现也是人类从动物状态向人类状态过渡的产物。

原始状态下的杂乱婚状态究竟是怎样的?

在杂乱婚的形态下,群团内的所有男子是本群团内全部女子的共同丈夫。反之,群团内所有女子也是群团内全部男子的共同妻子。这种杂乱的性关系没有年龄和辈分的限制,更不分亲属,甚至也没有任何子女、兄弟、姊妹的概念。人们互为夫妻,互不独占,互不承担任何义务。可能只有母亲出于原始的动物本能对其子女承担有限、简单的养育义务。

杂乱婚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处于野蛮和蒙昧状态下的产物。历史的发展决定了这种婚俗最终会被更加文明的婚姻形态所取代。

延伸阅读

姜产后稷的故事

“有氏”族中有个美丽的姑娘叫姜

, 她嫁给了另一个氏族的首领帝。夫妻婚后很恩爱,美中不足的是,姜婚后一直没有怀孕。有年冬天,下起了大雪。姜的家里没有柴了,她需要到外面拾柴。但是,她在雪中迷了路。正当她手足无措时,突然发现雪地里有一行清晰的脚印,她又惊又喜地踩着这些脚印走去。这次奇遇过后,姜怀孕了。在分娩之际,却发现生出来的是个肉球,姜把肉球抛弃了。但是,在自然界万物的保护下,肉球没有受到伤害,并且外壳裂开变成了婴儿。姜发现孩子时,正有一只老虎给婴儿喂奶。姜

欣喜的把婴儿接回了家,并取名为“弃”。

弃长大后,由于擅长农业生产,被推举为部落首领。部落联盟的首领尧知道了弃的事迹,推选弃掌管部落联盟的农业生产,官名为“后”,以后人们都称弃为“后”。后来,这个氏族越来越繁荣,就尊奉后为他们的祖始,族名叫“周”。后教民稼有功,人们尊称姜为“姜圣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