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积极思考才有出路
10310800000070

第70章 割鼻补眼

隋朝时期,有个叫三藏法师的和尚,他对佛经只是懂得一点皮毛,可他却自称是天下佛学权威。很多人信以为真,对他的“博学”十分钦佩。

这一天,他照例设斋拜佛,讲经说法。各地佛教信徒慕名赶来,把个斋坛围得水泄不通。

三藏法师装模作样地清了清嗓子,微闭双目,睁开眼,面带微笑,正式地讲起学来。佛教徒们都恭敬地聆听三藏法师的教课。

最后他终于讲完了,佛教徒们都争着问问题,三藏法师对答如流,于是,这些信徒们对他的学问更加钦佩了。

就在这时,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从人群中站了起来,大声问道:“大师,我记得有部佛经上写着关于野狐和尚的事,它把‘狐’叫做‘阿阇黎’(佛家语,意思是可作规范的高僧)。请问,这部佛经叫什么名字?”

三藏法师对佛经本来就知之甚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样的经书,因此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答。

为了缓解这种尴尬的气氛,三藏法师故意岔开话题说道:“你这个小孩儿嗓子这么尖,可是个子这么小,怎么不用‘声音’的优势来弥补身材的缺陷呢?”

哪知小孩也不甘示弱,反问三藏法师道:“请问你眼窝深,鼻子长,怎么不割下鼻子来填补眼睛呢?”坛下顿时一阵哄然大笑。

听了小孩的话,三藏法师又羞又恼,可是又不好发作,只得忍了下来,自认倒霉。

虽然人们常常喜欢“以盈补缺”,以求平衡,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这样处理的,处理不当反倒会“弄巧成拙”,闹出“割鼻补眼”的笑话来。

§§后记

鉴于本书是面向广大中小学生的励志性读物,所以在编辑过程中收录了许多有关方面的文章。但由于来源较为复杂,很多文章未能与原作者一一取得联系,在此谨表歉意;并请作者朋友们尽快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敬奉稿酬。

本书编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