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隔代教育须注意的100个细节
10308000000076

第76章 提升孩子的心理承受力

在我们的溺爱和娇宠下长大的孩子,从来没有吃过半点苦、受过半点委屈,因此心理承受力极差。有些孩子常常因为一些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的原因而离家出走,甚至做出极端行为。孩子如此娇气,将来又如何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呢?

案例再现

小天的爸爸妈妈在外地工作,所以,小天自小就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就这么一个孙子,自然疼爱有加,宁肯自己受累,也决不委屈孙子。

到了小天上幼儿园的年龄,爷爷奶奶依依不舍地把他送进了幼儿园。但是两人不放心,怕孩子在幼儿园被人欺负,就求幼儿园老师允许他们入园陪小天一段时间。

此后,他们每天抱着小天上幼儿园,时刻守在他身边,带他上厕所,喂他吃饭,哄他睡觉……严重扰乱了幼儿园秩序,老师劝了很久才把老两口劝回去。

虽然爷爷奶奶不再陪小天一起上幼儿园了,但有事没事总去找小天的老师,不是怕小天吃不好、睡不好,就是怕小天被人欺负。这让老师不堪其扰。

好不容易小天上小学了,结果第一天老师就把爷爷奶奶叫到了学校。原来,小天因为题目做得比同桌慢,竟然在课堂上嚎啕大哭……

感悟反思

小天如此脆弱的心理承受能力让老师惊讶,然而爷爷奶奶也许并没意识到,正是他们对小天的过度保护和溺爱,让他缺乏生活的磨练,致使他遭遇一点点挫折,就无法承受,嚎啕大哭。

近年来,媒体频频曝出孩子离家出走、自杀的新闻。这些孩子有个共同点,就是无法承受一时的失败和挫折,于是选择了诸如离家出走、轻生等极端手段来“解决”问题。

其实,孩子变成这样,我们也有责任。我们也许为孩子提供了最好的生活条件,让他过得很轻松,却也因此让他面临的压力和考验越来越少,甚至从不让孩子面临压力和考验。如果孩子连遇到困难和失败的心理准备都没有,自然不会具备承受它们的能力。

肖扬上初中后参加了学校的科技小组活动,但是最近却想退出科技小组。爷爷觉得不解:肖扬平时挺热爱科技活动的,怎么突然想要退出呢?问了肖扬才知道,原来,他最近的科技实验屡次失败,让他打起了退堂鼓。

于是爷爷给肖扬讲了几个成功科学家的故事,并告诉他:“其实每个成功的科学家都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正是这些失败让科学家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并找到改进和提升的方法,从而获得了成功。”

肖扬听了点点头:“我不想退出科技小组了,我也要像那些科学家一样,在失败中找到成功的办法。”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失败和挫折无处不在。爷爷用科学家的故事告诉肖扬,失败和成功一样精彩,最重要的是如何看待失败。孩子只有承受住失败、挫折和压力,才能顺利适应这个社会,争取到个人发展的空间。

方法引导

我们作为长辈,应该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挫折和失败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宝贵的财富,并走出溺爱、娇宠孩子的误区。

第一,指导孩子看淡得失。

如今的社会,到处充满了竞争和压力,孩子的世界也是一样。案例中的小天,仅仅只是因为题目做得比别人慢,就感觉到了压力。其实,他将来还会遇到更多让他产生压力的情形,诸如考试不及格,竞赛入不了围,升不上好中学……

面对孩子沉重的心理压力,如果我们不能给予正确的指导,只会让孩子的压力更大。这时候,我们要做的是让孩子不要把分数、名次等看得太重。否则,他将不能面对失败。而在孩子成功的时候,我们也不要夸张地为他庆祝,否则,就是在鼓励孩子在意成败得失。其实,我们应该指导孩子认真地看待并完善某件事的过程,而不是只看到结果。

第二,舍得让孩子吃点苦。

教育专家卢勤说过,“吃苦”也是一种心理承受能力。在艰苦的环境中,我们往往能战胜自己。当然,这不是要我们逼迫孩子去“吃苦”,这样也许只能起到反作用。我们可以将“吃苦”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比如,当孩子在寒冷的冬天不愿起床时,我们可以用动听的音乐唤醒孩子,诱导他爬出温暖的被窝;当孩子艰难地制作小手工时,我们可以陪着他一起克服困难,做完它;当孩子跑步跑到最后一圈,筋疲力尽时,我们可以为他“加油”,这样他就能坚持跑完最后一圈……

我们只有狠下心来锻炼、磨砺孩子,让他吃点苦,受点挫折,才能磨练他的“翅膀”,让他将来飞得更高、更远。

第三,对孩子进行“心理操练”。

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增强的,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有意识的“心理操练”。

比如,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需要孩子努力才能完成的难题。这样,孩子可以从中学到对付困难和挫折的方法。在孩子遇到挫折和失败时,我们也要及时给予他鼓励,让他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竞争与压力。相信这些“心理操练”能让孩子更从容地面对人生的难题,成为生活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