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隔代教育须注意的100个细节
10308000000051

第51章 用非语言方式与孩子沟通

平日里,我们总是用语言与孩子沟通并认为语言是与孩子沟通的唯一方式。其实不然,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即使我们不说话,也可以通过肢体语言向孩子传递我们内心的真实想法,而这就是非语言沟通。

案例再现

兵兵6岁了,是一个非常调皮的男孩,经常和周围的小朋友打架。每当这时,外公总会说教、批评甚至惩罚他,但是效果一直不佳。

外公结识了一位老师,便向他请教如何教育外孙。那位老师提醒他,大多数孩子都能察觉到自己犯下的错误,如果说教、批评过多,反而会让他产生无所谓的态度,倒不如暂时保持沉默或采用一些有暗示作用的行为从而让他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外公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开始在兵兵身上试验。

一天,兵兵因为一点小事和小朋友打了起来。外公强压着内心的怒火,没有马上教训他,而是表现出一副非常疲倦的样子,对他说:“外公有点累了,想安静一下。”

这是兵兵第一次没有因犯错而挨批,所以他感到很奇怪,心里七上八下的,便想是不是自己打架让外公不高兴了。过了一会儿,兵兵走到外公身边,轻声说:“外公,我错了,我不应该和小朋友打架,我以后一定会注意的。”

听到兵兵这样说,外公感到很欣慰,便说:“如果你能改正这个错误,那些小朋友都会非常乐意和你一起玩的。”

后来,每当兵兵有冲动要和小朋友打架时,他都会想起外公那副疲倦的样子、和蔼的态度。慢慢地,他改掉了爱打人的坏习惯。

感悟反思

面对爱打人的兵兵,外公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沟通方式,从而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效果。以往外公采用说教、批评等语言沟通方式,没有能使兵兵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甚至让他产生了无所谓的态度,所以效果时好时坏;当外公采用沉默、暗示这种非教训的沟通方式时,给了兵兵认识错误的机会和时间,从而使他慢慢改掉了爱打人的坏习惯。

还有非语言沟通方式用对了地方,往往会比温和或激烈的语言更有震慑力,往往会碰触到孩子内心最敏感的地方,更能起到教育孩子的效果。

英国著名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曾经说:“如果对自己的孩子多一些拥抱、抚摸,有时甚至是亲昵地拍打几下,孩子在对外交往以及智力、情感上都会更健康。”是的,这些非语言沟通方式,能够让孩子感觉到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暖,从而使他形成健康的心理。

方法引导

美国语言学家艾伯特·梅瑞宾通过研究,得出了这样一个沟通公式:沟通的总效果=7%的语言+93%的非语言(38%的音调+55%的肢体语言)。因此,我们要学会用非语言方式与孩子沟通。

第一,常把微笑挂在脸上。

法国文学家雨果曾经说:“笑,就是阳光,它能消除人们脸上的冬色。”的确是这样,当我们常把微笑挂在脸上,不仅会让孩子体会到一份浓浓的爱意,还会让他感受到来自我们的认可与鼓励。

我们也许会因生活中的琐事而感到心烦,但是只要和孩子在一起,我们就要抛开所有的不愉快和烦恼,陪他尽情地聊天、玩耍,把好心情传递给他。

第二,学会用眼神和孩子交流。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那么,我们不妨通过眼神与孩子进行一番“心灵对话”。比如,当孩子正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可以给他一个坚定的眼神,一来肯定他的行为,二来鼓励他把事情做好;当孩子正要做不该做的事情时,我们可以用严厉的眼神警告他;当孩子感到胆怯时,我们可以用充满力量的眼神激励他……只要我们读懂孩子内心的想法,就可以用不同的眼神与他交流。

第三,用握手、拍肩、击掌鼓励孩子。

平日里,我们经常用语言方式鼓励孩子,说一些诸如“加油”、“我们相信你一定可以的”、“不用怕,我们做你最坚实的后盾”之类的话。如果我们用非语言方式鼓励孩子,如握握他的手、拍拍他的肩膀、击一下他的手掌等,往往会收到比说几句鼓励的话还要好的效果。

其一,鼓励的话说得多了,也就渐渐失去了应有的效果,孩子听多了,也就不会产生多大的动力了;其二,通过握手、拍肩、击掌等动作,会让他在无声无息中感受到我们的鼓励和支持,让他获得一种无穷的力量,从而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第四,用抚摸、亲吻、拥抱安慰孩子。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情。这时候,我们不仅要给予孩子语言上的安慰,更要给予他肢体语言上的安慰。因为,孩子都有一定程度的“皮肤饥饿感”,如果我们能够适时地抚摸、亲吻、拥抱他,就会使他产生强烈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就会抚平他心灵的创伤。

不过,我们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性格特点,适时地给予他抚摸、亲吻、拥抱。比如,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我们再去亲吻、抚摸他,可能会令他感到难堪、尴尬,那我们就可以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