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隔代教育须注意的100个细节
10308000000039

第39章 让孩子远离自我中心,不自私

如今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是家庭的中心,所有的人都要围着他转,他就很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定势。当这样的孩子走进集体生活之后,往往因得不到“中心”的待遇而常常碰壁。所以,我们要让孩子从小就远离自我中心,不要自私。

案例再现

怡然是家中的独生女,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家里所有好吃的、好用的都归她享用。慢慢地,她凡事只想到自己,从来不考虑其他人的感受。

在学校,怡然是班干部,她在安排同学们做事的时候,总用命令的口吻和同学说话,喜欢指手画脚,如果遇到同学表现不好,她就会毫不客气地指出来,经常弄得同学很尴尬;她从不接受同学的意见,总以班干部的身份压人……

虽然怡然在家里得到了众人的喜爱,但是却得不到同学的喜爱,与同学关系非常紧张。后来,在一次班干部的竞选中,怡然的得票率特别低,竞选未能成功,这令她非常沮丧。

感悟反思

在当今社会,像怡然这样的孩子并不在少数,他们总是习惯用“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与周围人相处,而这必然会招致他人的反感。

其实,以自我为中心是孩子早期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当孩子到了3岁左右的时候,他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开始使用“我的”、“我要”、“我有”等带有第一人称的代名词,并以自我为中心观察世界,而从不考虑他人。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和人际交往的发展,孩子开始有了“他人”的意识,并逐渐认识自我和他人的关系。

如果我们不懂得使用恰当的教养方式,对孩子过度关心、过度宠爱、过度迁就、过度关注,就会导致他的自我中心的思想观念一再受到强化,从而形成有缺陷的人格,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自私的弱点。

当孩子习惯于“主宰”他人的时候,只要他稍微遇到一点儿不如意,就会难以承受。所以,这样的孩子往往心理更脆弱,应对挫折的能力更薄弱。而且自我中心、自私的弱点,将会成为孩子与人交往的绊脚石,如果不加以引导,很可能会影响他未来的发展。

方法引导

如今,自我中心、自私,几乎成了独生子女的通病。因此,我们要采取科学的教养方式,让孩子慢慢不再以自我为中心。

第一,取消孩子在家中的“特殊”地位。

面对家里的“独苗苗”,我们总会比较宠爱他,总会对他有“特殊”的待遇。比如,家里讨论的话题永远都围绕着孩子;家里有好吃的东西,我们总会留给孩子吃;家里的任何事情都不让孩子做,只让他享受其中,等等。

如果孩子从小在家里就享有“特殊”地位,他就会在不经意间被我们宠成“小太阳”。他会认为自己比任何人都重要,无论是谁都要围着他转,都要听他的。

曾有一个孩子这样说道:“在家里,妈妈听爸爸的,爸爸听爷爷奶奶的,而爷爷奶奶听我的,所以我是家里的老大。”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另外,我们也忘了一个浅显的道理:我们能够容忍、迁就孩子,但是其他人却不会容忍、迁就他。那么,孩子将来走上社会以后肯定会因此而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麻烦。

因此,我们要取消孩子在家中的“特殊”地位,有意识地转移家庭关注的焦点,把孩子视为家庭中普通的一员。同时,我们还要教导孩子,主动分享自己的东西,把好吃的东西留给长辈,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第二,教孩子从小学会换位思考。

很多孩子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习惯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这样做很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儒家经典《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凡是自己不希望他人对待自己的言行,就不要以此来对待他人。

因此,我们要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和想法,所以,不能将自己的喜好和想法强加于他人,而是要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角度和立场思考问题,多为他人着想。无论是要求他人做什么,还是对他人说什么,都要先换位思考一下,自己是否能接受这样的言行,如果连自己都不能接受的话,就不要强迫他人接受。

第三,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

平日里,我们要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从而让他体验到与人交往的乐趣,进而逐渐走出自我的圈子。比如,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如辩论赛、拔河比赛、接力赛等;可以鼓励孩子带同学、朋友来家里玩;节假日的时候,也可以邀请孩子的同学、朋友一起外出游玩,等等。

另外,由于孩子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很可能无法适应集体生活,甚至与他人产生矛盾和摩擦。这时候,我们要关注、了解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耐心倾听他的感受,随时引导他学会与人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