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隔代教育须注意的100个细节
10308000000015

第15章 不重规矩、礼仪方面的教育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重规矩、讲礼仪的国家,但现今很多人却成为了不懂规矩、没有礼貌的“无礼”之人,这样的人很不招人喜欢。显然,他们自小就没有受到很好的礼仪教育。礼仪方面的习惯培养也要从孩子小时候开始,所以,礼仪教育也是隔代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案例再现

爷爷带孙子去参加老战友聚会,席间,调皮的孙子在一群老人中间跑来跑去,一刻也不闲着。爷爷让他向其他战友打招呼,他却理都不理,扭头就跑,弄得爷爷和战友都很尴尬。

到了吃饭时间,孙子几乎站到了椅子上,不停地指挥着爷爷给他拿自己爱吃的菜,还抱着饮料瓶子不许别人喝。所有的菜,他都要第一个尝,如果有人先于他动筷子,他就开始哭闹。

这次聚会,爷爷感觉格外累,而且看到周围老战友那欲言又止的样子,他觉得自己的脸有些发烧。他也知道孙子这种表现不好,可就这么一个孙子,疼爱还来不及,要说训斥,他还真舍不得。

感悟反思

这个孩子目中无人、任性,而且还蛮横霸道,他种种无礼的行为都在明白地告诉周围的人,他的父母或其他长辈对他疏于礼仪教育。

可人们会因此责备孩子吗?当然不会。孩子出现了无礼的表现,最后受到指责的一定是我们这些施教者,这就是给我们的一个最严厉的提醒。

不过,现在很多祖父母都狠不下心来教育孩子,因为教孩子学礼仪,就要违背孩子许多“意愿”,他可能就会因此而哭闹。我们此时应该明确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要明白礼仪体现的是一个人本身的素质,懂礼的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敬和好感,礼仪也将会为他事业的成功加分。所以,懂礼仪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十分重要。

因此,我们不能再以爱为名义,而忽视对孩子的礼仪教育了。而是要从最基本的礼仪开始教起,使孩子内心对自己产生一个自我约束,让礼仪内化为他的习惯,使他成长为一个知礼、懂礼而又会行礼的人。

方法引导

礼仪是每个人自身最好的一张名片,这张名片的“印制”需要足够的时间,而且需要从孩子小时候起就要进行“筹备”。

第一,用传统经典教授孩子礼仪。

孔子曰:“不知礼,无以立也。”一个人如果不懂礼,那他就无法立身处世。礼仪教育在我国自古就有,许多传统经典中都包含着大量的礼仪教育,比如《弟子规》、《三字经》、《朱子家训》、《颜氏家训》……再加上,我们自小学习的也多是这种传统道德,所以,我们就可以结合经典书籍和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给孩子讲解什么是礼仪,告诉他在不同的场合该如何做。比如,让他不要直呼长辈的名字,遇到长辈要主动打招呼,吃饭要长辈先落座,走路不要与长辈抢道,等等。

而且,我们给孩子讲述的这些传统礼仪还要与时俱进,不要死板地要求孩子必须严格按照书上所说的去做,而是要根据现实情况来灵活变通。

第二,通过生活小事教孩子懂礼。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都蕴含着各种各样的礼仪,比如待客、接电话、吃饭、与人问候;还比如,在公共场合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表现,等等。平时,我们自己首先就要做得好,多给孩子讲讲这样做的原因,告诉他懂礼对自身都有哪些好处。如果孩子表现得好,我们要予以肯定,并要鼓励他继续发扬下去。

第三,在家中制定恰当的家规。

家规是可以对孩子起到一定约束作用的,我们也可以在家里制定一些家规,当孩子表现的没有礼貌或者不守规矩时,我们就可以“请出”家规,提醒孩子纠正错误。

比如,当他对我们表现出不尊敬时,我们要明确告诉他这种行为是错误的,过后再让他读一读《弟子规》等书籍,使他从阅读中去了解正确的做法;当他对客人没有礼貌时,就让他当面向客人道歉,并提醒他去进行自我反省,等等。

当家规制定好之后,我们和孩子都要严格按照上面说的去做,尤其是我们,既不能只说不做,也不能对孩子轻易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