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学会妥协 善于取舍
10304900000078

第78章 进一程风高浪急,退一步海阔天空

在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随时都会碰上激流和险滩,如果我们低下头来,看到的只会是险恶与绝望,在眩晕之中失去了生命的斗志,使自己坠入地狱。而我们若能抬起头来,看到的则是一片辽阔的天空,那是一个充满了希望并让我们飞翔的天地,我们便有信心用双手去构筑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堂。

失意是生活乐曲中不可缺少的音符。有了它,生活的乐曲才会抑扬顿挫,才会华美。英国的伟大诗人弥尔顿,最杰出的作品是在双目失明后完成的;德国的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最杰出的乐章是在他的听力丧失以后创作的;世界级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是个用苦难的琴弦把天才演奏到极致的奇人。被称为“世界文化史上三大怪杰”的三个奇人,居然一个是瞎子,一个是聋子,一个是哑巴!他们之所以有那样的成就,正是因为他们有一颗平常心,处于逆境而不屈服。

不要感叹命运多舛。命运向来都是公正的,在这方面失去了,就会在那方面得到补偿。当你感到遗憾失去的同时,可能有另一种意想不到的收获。但是,前提是你必须有正视现实,改变现实的毅力与勇气。

一位成功者说:苦难本是一条狗,生活中,它不经意就向我们扑来。如果我们畏惧、躲避,它就凶残地追着我们不放;如果我们直起身子,挥舞着拳头向它大声吆喝,它就只有夹着尾巴灰溜溜地逃走。只要你拥有对生命的热爱,苦难就永远而且只能是一条夹着尾巴的狗!

哈得森23岁时因车祸失去了左腿之后,他依靠一条腿精彩地生活,成为全世界跑得最快的独腿长跑运动员;30岁时,厄运又至,他遭遇生命中第二次车祸。从医院出来时,他已经彻底绝望——一个四肢瘫痪的男人还能干什么呢?

哈得森开始吸毒,醉生梦死,可是这不能拯救他,一个寂静的夜晚,痛苦的哈得森坐着轮椅来到阿里赛道,忽然想起自己曾在这里跑过马拉松。前路还远,生命还长,他就这样把自己放逐?不!他惊醒过来:“四肢瘫痪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我只能选择好好活下去!我才33岁,还有希望。”

哈得森坚定意志,开始了他的下一步人生。现在,他正在攻读哲学博士学位,并且一直帮助困苦的人解决各种心理问题,以乐观的笑容,给那些逆境中的人们送上温暖和光明。

在一本名为《20多岁的青年必须尝试的50件事》的书中,作者中谷章钊忠告日本20多岁的新生族们为了30岁时事业的成功,40岁时便能登上事业的巅峰,要从现在开始做一个“勇往直前、经历无数次失败而百折不挠的人”。他认为,在人生的道路上,为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而竭尽全力、饱尝辛酸和痛苦的人生才是美丽的人生。

人生失意时候,切莫自暴自弃,只看到失败,却听不到咫尺之遥成功正在向你大声呼喊,自己打败自己才是最彻底的失败。而在人生得意之时,切忌得意忘形,盲目乐观,而忘记了日中则仄,月满则亏的道理。当功成名就,显赫日盛之时,我们更需要从意气风发中清醒地退出,从辉煌趋于平淡。

能功成名就者肯定都是聪明人,但能急流勇退者却不仅仅是聪明人就能做到的。因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急流勇退,放弃的只是一些名利等身外之物,于人于己皆无损,而得到的却是超然人品,自然之心,于人于己皆有益,何乐而不为?

“鸿未至先援弓,兔已亡再呼矢,总非当机作用;风息起休起浪,岸到处便离船,才是高手功夫”。古人早已将把握时机、当机立断之举讲得明明白白,聪明人何须重锤敲打?

张良原是汉高祖刘邦手下的一名大臣,与萧何、韩信并称为“汉初三杰”,他熟悉兵法,一生以谋略见长,是刘邦的主要谋士之一。若没有他,刘邦能否建立汉朝也得打上问号。是他设计攻占秦国首都咸阳;是他设计帮助刘邦逃脱鸿门宴上的杀身之祸;是他英明决断火烧栈道,及时阻止了刘邦准备封赏六国后代的计划;也是他力排众议,在楚汉议和后彻底消灭了项羽;还是他帮助刘邦在得天下后镇抚各将士,建都长安,稳固了汉朝的江山社稷。可就是这样一位开国功臣却没有居功自傲,不仅拒绝了封赏给他的三万户领地,还身体力行了老子所讲的“功遂,身退,天之道”的思想,不倚仗功劳让自己成为显赫家族,而是闭门不出,潜心学道,以引退的方式来表明他的人生哲学。那么,张良此举是否就是在逃避人生呢?答案是否定的。从他晚年为使汉朝免于宫廷内战,为保持社会稳定而帮助太子刘盈请出“商山四皓”的事例中,即可见其是以一种更超然的方式来参与朝中大事的。这位早年在下邳向黄石公学习《太公兵法》的隐者,深深明白“达士知处阴敛翼,而岩晦亦是坦途”的道理,亦懂得“谢事当谢于正盛之时”才是“天之道”。

《史记》中载,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在重臣范蠡和文种的鼎力相助下,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消灭了吴国,成就了霸王之业。按照正常心态,作为重臣且劳苦功高的范蠡,这个时候应该是等待越王加官晋爵,享尽荣华富贵。然而,范蠡却深知月盈则亏,更懂得“福兮祸所倚”的道理。于是,在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乘一叶小舟而去。临行,他还特为好友文种留下一封“高鸟尽,良弓藏;狡兔死,猎狗烹”的信。范蠡深知,越王是那种可共患难,却不能同富贵的人,他劝文种尽快归隐。文种没听范蠡的话,最终被越王赐死。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进有时便是退,退有时便是进。常言道:“进一程风高浪急,退一步海阔天空。”懂得和善于功成身退,见好即收的道理,会使你终生受益。

总之,不管急流勇进还是急流勇退,都只是一种形式,只是让我们以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处世,用宁静淡泊的心看世间万事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