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学会妥协 善于取舍
10304900000010

第10章 如果确实无法改变,那就要学会适应

当我们不能改变环境的时候,就要去适应环境;当我们不能解决困难的时候,就要想办法改变自己。这是我们对环境做出的聪明的妥协:如果我们有信心去适应一切环境,那么在哪一种环境里会不能成功呢?

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琐碎的小事是需要我们去适应的,比如过集体生活时难免要吃自己不爱吃的菜,如果过于挑剔只会给人留下“此人婆婆妈妈”的印象,倒不如稍稍改变一下自己的口味,也就不会给别人添麻烦了。

再比如,在工作中或许会遇到合不来的同事,可是工作上又必须要与之打交道,如果抱定不融洽的心态去合作,那肯定会出问题,倒不如忍耐几分、大度一点,欣赏他的优点,找出交流的渠道,这样也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有一位著名的经济学教授,凡是被他教过的学生,少有顺利拿到学分的。因为这位教授平时不苟言笑,教学古板,分派作业既多且难,结果学生们不是选择逃学,就是浑水摸鱼,宁可被罚,也不愿多听“老夫子”讲一句。但这位教授可是国内首屈一指的经济学专家,叫得出名字的几位财经人才,都是他的得意门生。谁若是想在经济学这个领域内闯出一点儿名堂,首先得过了他这一关才行!

一天,教授身边紧跟着一名学生,二人有说有笑,惊煞了旁人。后来,就有人问那名学生说:“你为何对那种八股教授如此巴结呀?你有点儿骨气好不好!”那名学生回答:“既然教授不能顺从我想要的学习方式,只好我去适应教授的授课理念。反正,我的目的是学好经济学,既是要入宝山取宝,宝山不过来,我当然是自己过去喽!”

这名学生,果然出类拔萃,毕业后没几年,就成为金融界响当当的人物,而他那些骄傲的同学,都还停留在原地“唤山”呢!

随着外在环境的变异而调整适应能力,要比一厢情愿地抛出自我的呼喊并等待回响,来得有智慧多了。

在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有的人动辄以“专家”自居,别人的都是“业余”水平,认为自己是最有经验的,自己的方案是最好的,看别人操作什么都觉得不顺眼。是的,你的方案可能是最好的,问题是为什么屡被抗拒呢?

或者因为别人反对你,并不是因为你的解决方案不好,而是你的态度和方式别人无法接受。因为无法接受你的态度,进而否定你的方案。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和你保持一样的工作方式和节奏,要求别人与自己统一步调,显然也并不现实。如果我们可以先放低自己,和别人保持同一频率,然后再将他带到自己的频率上来,那么效果就会很好。

当做任何尝试都无法再改变什么的时候,不妨学着适应。有时,一种来自于适应后的融入,反而更能激发出生命的潜能。等到你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与能力时,该适应你的,自然就会臣服了。所以我们才需要一种适应环境的心态,事实上为人处世常常也就是一种相互妥协的过程,不能适应者迟早是要出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