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注意力,决定孩子的一生
10302600000003

第3章 学习中注意力缺失的表现

父母们常常会抱怨,孩子越来越马虎了,做事情丢三落四,注意力不集中一点也坐不住,还经常和小朋友打架。也许您没有想过,您的孩子如果有这些症状,很可能不是一般的“马虎”,而是患了病,这种病的名字叫“注意力障碍”。注意力障碍对孩子的学习与成长都会产生很大的危害,那么此病会有哪些表现呢?

心理学研究表明,注意力缺失会导致认知能力缺陷,即这种儿童的智力平均比一般同年龄的智商少5到15左右,视动协调能力也比较低,此外,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与规则形成能力也明显有困难。

注意力缺失有以下症状

一、经常遗失工作或活动必备之物。以至于出门总要折回来取东西,有的甚至要来回往返很多次。

二、经常受外界刺激影响或分心。稍有风吹草动就转移注意力。

三、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遗忘事物。有的时候忘记得干净彻底,以至于好像大脑被洗过了一样。

孩子注意力分散,有多种表现形式,常见的有:

(1)眼神无光,其实很多时候孩子注意力是否集中,只需要看他的眼睛就够了,一般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都会盯住一个地方不动,显得非常呆板和傻气。

(2)东张西望,这是注意力分散的一个最明显、最常见的表现。

(3)困乏,有的孩子在课堂中以书本为遮蔽物而呼呼大睡。孩子在课堂中会呼呼大睡,可能是由于孩子自身或者家庭的因素而影响他们正常的休息,所以要对孩子的课后生活和家庭情况有所了解并给予相应的解决措施。

(4)想问题总是不由自主地跳到别的地方。明明刚才想着这件事,一会又莫名其妙地跳到另一件事。

(5)易受干扰。常丢失书本、功课、玩具。容易厌烦。不遵守规则。

(6)经常动个不停、难以安静地坐下来。在问题未说完时抢着说答案,没有耐心等待轮候,常打断或侵扰他人的对话或游戏。

(7)有为数不少的家长反映,孩子写作业的时间过长,有的家长称天天陪孩子写作业写到十点、十一点,弄得家长和孩子都很疲劳。对这部分同学的观察发现,他们普遍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注意力的严重不集中是学习时间过长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他们容易为外界的原因而分心,无法集中思想做眼前的事情。例如,窗外小鸟的叫声、同学的咳嗽声都可以使他们立即转过头去。

家长要正确判断孩子的情况,不妨想想下面这些问题:

孩子是不是上课时经常走神,爱玩小动作?是不是写作业磨磨蹭蹭?边做边玩?写字算术特慢?是不是经常多动不安、心浮气躁,一点声音就能吸引正在学习的他?是不是智力非常优秀,成绩却与之不符?

如果上面的问题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作为家长,你就应该警惕了,接下来就是有意识地加强孩子的注意力,不然等孩子成绩已经跟不上了可就悔之晚矣。

第一节 上课经常东张西望

上课东张西望是缺乏注意力的孩子的通病,在课堂上,这样的孩子就像一个没事人,置身于课堂环境之外,一个人自顾自地表演。这样的孩子学习也就不可能好起来。

有一个父母在心理医生那里抱怨:我的儿子今年上小学三年级,从小到大人家都夸他聪明,可是我发现他除了玩游戏或者看电视以外,做其他的事情,都很难坚持比较长的时间,特别容易分心,很少看见他踏实、特别有耐心地去做一件事情。学校老师经常把我请去谈话,说孩子在课堂上东张西望,脑袋像拨浪鼓,一刻也不停止地动来动去,还爱说话、小动作多,弄得教师上课也不安心。可我要怎样来教育他,使他能够和别的孩子一样认真上课?

还有一个父母这样说:女儿10岁了,成绩中上,但上课总是东张西望,一会看看同学,一会看看窗外,一会又摆弄摆弄钢笔橡皮什么的,平时和人说话时也总是动个不停,和她交流多数情况显出不耐烦的样子,除非是商讨她感兴趣的事情。曾怀疑她有多动症,但看她在看小说时那个投入劲,让人又很疑惑,她能连续两个小时一动不动。想想孩子快要上初中了,真觉得问题严重。

下面这个情况则更加严重:小江是一个五年级男生,从上小学的那一天起,爸爸妈妈就成了家长会时老师批评的常客,还经常被老师请去告状,严重的时候老师甚至每天都能给家里打一个电话,反映的内容一般都是上课东张西望,干扰他人学习。

原来,小江上课总是注意力不集中,经常东张西望,上课的时候还经常莫名其妙地盯着同学看,或者拉着同学看他发现的趣事,结果搞得同学也无法学习。他不是在老师写黑板时对着同学扮鬼脸引起同学哄笑,就是折了小飞机乱扔乱飞,老师每天不知批评他多少次,可就是不见效。

像这样的孩子,在小学校园里是很常见的,但是每个人的原因却又是不同的。有些是因为老师讲课太无趣,有些是因为讲课内容自己听不懂,而有一些则是自控能力实在太差,自己也控制不了自己。家长要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对症下药才有效。

如何才能够改掉孩子的这些毛病呢?我们有几点建议:

1.不要随便给孩子贴上“不专心”,“多动症”的标签。这一点很重要,贴标签只会“培养”出你最不想看到的结果。当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无法安静下来,家长不要大声呵斥,而是温柔呵护,很多时候孩子喜欢在父母的眼前活动,是为了吸引父母的关注。家长要帮助孩子分析原因,而不是动不动就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孩子。

2.要对孩子因势利导:好动的孩子智力很高、充满了好奇心和创造力。家长如果细心观察,因势利导。说不定一个天才的发明家就会诞生了!

3.给孩子一定的时间限制。当孩子做作业的时候,要给孩子限定一个时间,而不是任由孩子无限期地磨蹭,并且在孩子做作业的过程中,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避免外界环境对孩子产生影响。

4.给孩子制定一个提高注意力和专心能力的目标。这样,你就会发现,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孩子集中注意力这种能力有了迅速的发展和变化。

第二节 忽略细节、粗心大意

本来会答的题目却答错了,本来很简单的题目却把意思看混淆了,本来清晰的卷面却少答了一道题,本来要交的作业却交错了,本来会写的字却写错了,心里总在提醒自己千万要仔细了,但真到时候,不该错的还是错,不该马虎的还是马虎。这一切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

很多小孩子在进行运算时,常常会出现会而不对,或对而不简,或对而不快,表述不严密,不全面等现象。还常常听到一些孩子本身在分析原因时说:“唉!这道题本来是会做的,就是因为粗心大意,所以做错了。”似乎一句“粗心大意”就可以为这些错误开脱。但是从各种事例可以看出,“粗心大意”不是一件小事情,不是“以后注意一点就行了”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粗心大意”是由于注意力不能集中而导致思维不严密、不严谨所形成的。

除此之外,这种思维不严密、不严谨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还表现为一种丢三落四的毛病。比如,要出门去上学,一会书忘了拿,一会作业本忘了拿,再折回来可能又把拿在手里的伞落下了,一趟一趟,结果折腾半个多小时,来来回回跑上四五趟才好不容易万事俱备能够出门。

有一个小朋友跟我们讲了一个他自己经历的小故事:“那天我去滑冰,想着早去多玩一会儿,赶紧着吧,急着忙着拿好公园卡、带上水、塞上耳机蹬车就走了。骑到半道怎么觉得好像忘了点事,我刹住车,腿支着地琢磨着,到底忘了啥了?看看前边的筐,看看后面的架子,哎?冰鞋哪去了?噢,原来没带,切!急死我!”

还有一个正在念书的孩子也有着同样的困扰:“我目前初三,经常粗心大意,麻烦实在太多了。比如考试时,偏偏有时读题时漏掉关键的字,结果错得离谱。有时思考也经常没考虑多种情况,或者在细节处弄错,丢分的地方大都是会做的……为此我总是背着沉重的负罪感,晚上痛苦得经常睡不着觉。我想努力克制它,我曾尝试着大声地,精确地读一篇文章或一段话,想锻炼自己的认真,但效果总是不太好。”

怎样才能改善这种状况,在此有几个建议:

一、让孩子每天早晨用10分钟时间,把一天要做(完成)的事情记录下来。每完成一件就拿笔画掉。这样培养一段时间后,孩子丢三落四的坏习惯自然就会得到改善了。

二、培养孩子全面的思考能力。比如,遇到一件事的时候让孩子换个角度去想都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如果孩子能站在其他角度上去看问题,站在不同的立场上理解事物,就不容易出现取此忘彼的错误。

有意识地让孩子在学习的时候,集中起全部精神,以便养成认真严肃的学习态度。

第三节 做事拖拖拉拉

小猫钓鱼的故事我们都听说过,如果把小猫比喻成小孩,那么钓鱼的过程就是写作业。

很多家长反映,自家的小孩写作业的过程简直同小猫钓鱼如出一辙。孩子在家做作业的时候,总是磨磨蹭蹭,边做边玩,不是要喝水,就是要上厕所,还经常发愣。一个小时的作业量,总要用两到三个小时才能完成,而且正确率也不高。

一个家长就说:“我孩子现在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写作业还要有人监督,写得很慢,哪怕是在学校课堂上老师留的作业,到下课时别的孩子都写完了他还没有写完。在家里如果不守着他,写作业会更慢,经常抠抠鼻子、捏捏手、玩玩文具、去去厕所、喝喝水,总是做一些小动作,有时就是守着他,他还会心不在焉、东张西望的,别的孩子用不了一小时的作业,我的孩子经常要用两三个小时才能完成。”

事实确实如此,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与孩子相处的时间集中在每天晚上,而家长在晚上对孩子的教育主题,大多集中在孩子的家庭作业上。孩子写作业速度慢,效率不高,是家长的头等问题。

洋洋就是另一个这样的典型。洋洋今年上小学二年级,平时洋洋什么也不用操心,只管学习和写作业就行。爸爸妈妈为了能让他安心学习,每天都是准备好饭菜才叫他,平时吃什么、喝什么准备得一应俱全,早上准备洗脸水,晚上准备洗脚水,就连刷牙时的牙膏也给他挤好了,拖鞋也给他准备好。

令爸爸妈妈痛苦的是他写作业慢慢腾腾,有人陪着还好点,如果爸妈都忙的话,作业就会写得一团糟。但更令他们头疼的是,有时候洋洋根本不知道老师都布置了些什么作业,结果回家之后父母不得不经常给老师打电话问问都布置了什么作业。老师在批改作业时也发现他的作业经常不按照顺序做,而且也不写题号,乱糟糟一团令人眼花缭乱。所以有些题经常会做错或漏做。

洋洋妈妈经常被老师叫去,进行交流后妈妈仔细观察,发现洋洋在家从开始做作业那一刻起就比较混乱。文具不准备好,每次等到写错了,才发现没有准备橡皮;铅笔折断了,才发现没有准备削笔刀,一会儿拿这个一会儿拿那个。所以这中间来来回回就花去好多时间,本来是一个小时就能做完的作业,他就要花两个小时甚至更多。

鉴于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苦恼,怎样让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集中注意力,摆脱拖拖拉拉的习惯呢?我们的建议是:

一是多给孩子讲讲注意力集中的好处。家长可以平时多向孩子强调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性和重要性。多给孩子讲一些名人注意力集中的故事,比如毛泽东闹市街头刻苦学习的例子,还有著名的寓言故事,比如小猫钓鱼等。让孩子在心里形成一种观念:注意力集中就是好。

二是让孩子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体验注意力集中的好处。比如,孩子今天吃饭比较快,注意力比较集中,一会就吃完了,家长可以借机告诉孩子,这样做多么好;再比如,可以赶紧吃完饭后做其他的事情,和小朋友玩,写作业,看动画片,等等。下次遇到孩子表现不好的时候就可以拿出这个例子告诉他,应该怎么做。

三是要孩子集中注意力,还要让孩子相信自己能够做到这点,这就是所谓的标签效应的利用。标签效应,关键在于多给孩子贴上正向的、积极的标签,避免消极的。家长在孩子写作业或者学习时,要多观察孩子做得好的一面,并及时指出来,比如,今天写作业的时间比昨天快多了。今天老师说你注意力集中了很多,或者,今天你做游戏足足有十几分钟都很集中注意力,没有东跑西跑的。多从正面挖掘,这样会激发孩子想做得更好的动力。

总的来说,孩子就是孩子,他的思维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尚处在发育之中,他需要引导和鼓励。也许孩子在做事情时不知道如何安排做事的先后顺序,也不知道应该集中注意力,更不知道应该如何去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但是如果家长帮助得当,孩子就会慢慢前进,注意力就会越来越集中。

第四节 好动,行事莽撞

多动症也是注意力不集中的一种表现,它通常有两个突出表现:活动过多和注意力分散。

关于活动过多,在婴孩时期的表现是,孩子在胎儿时期胎动就很厉害,在婴儿时期更显得活泼,手脚乱动甚至在吃奶时候也不安静;学走路时经常慌张跌倒,一副迫不及待的样子;老是翻弄可得到的东西,不是拆坏玩具就是打翻碗盆。不过这一点在很多孩子身上都存在,不足以作为判断孩子多动的证据。家长需要做的是继续观察。

再稍稍长大之后能被称为多动的孩子表现就有点失常、讨人嫌。他们的表现是:不论在何种场合,都处于不停活动的状态中,如上课不断做小动作,敲桌子,摇椅子,咬铅笔,切橡皮,撕纸头,拉同学的头发、衣服等。平时走路急促,慌慌张张不是撞到人就是撞到桌子椅子,或者跌跌撞撞的经常摔倒。他们还爱奔跑,活动时迫不及待,经常无目的地乱闯、乱跑,手脚不停。

这样的孩子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是,由于胆大不避危险、不计后果,而且很多时候作为孩子他们往往也不能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因此总是凭着本能行动。尤其在情绪激动时,可出现不良行为,如说谎、偷窃、斗殴、逃学、玩火等,敢翻墙爬高,喜争吵打骂,常称王称霸。

大多数有多动症的孩子还有一个问题是冲动。一个突如其来的念头就会让他们激动不已,不去想后果,一激动就行动。这类孩子情绪不稳,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受外界刺激而过度兴奋,易受挫折。行为不考虑后果,出现危险或破坏性行为,事后不会吸取教训。其实,无论是多动还是冲动,这样不停地动来动去的孩子注意力是不会很好的。孩子之所以这样多动和冲动就是因为各种念头和不同的物品总是能不断地吸引他转移注意力所致。所以这一点实际上跟注意力不集中密切相关。

如何进一步区别孩子是多动症还是只是调皮好动?

(1)多动症儿童无所谓兴趣和爱好,无论何时何地,他们不能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他们做游戏的时候也不能全神贯注,常常半途而废,而调皮的孩子在做游戏的时候是可以静下心来的。调皮好动的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的时候能专心致志地去做,并讨厌别人的干涉和影响。这类孩子只有在对一件事情缺乏兴趣的时候才会注意力涣散。

(2)多功症患儿的行动常呈冲动式,缺乏组织性;多动的孩子做事时往往不经思考就行动,非常冲动。他们没有耐心,情绪很不稳定,一会儿突然大哭,一会儿在几分钟以后像没事人一样有说有笑。而调皮好动的孩子的行动常具有一定目的和安排。

(3)好动的孩子在严肃的、陌生的环境中,有自我控制能力,能够在相应的环境中保持一定程度的安分守己。但是多动症患儿却没有这种自控能力,常常惹人厌烦。多动的孩子的注意力停留在一个事物的时间很短,很容易被外界的声响等刺激分散,而这种注意力分散是不自觉的,不能控制的。

在区分多动与调皮好动的时候,有几点需要注意。

第一,正如前面所说,婴孩时期孩子好动是普遍特性,大部分孩子都这样。事实是,几乎所有的学龄前儿童都或多或少有类似的症状。因此,多动症的诊断只有到了6岁以后才能下结论。对6岁以下的孩子大多数医生都不会将其诊断为多动症。

第二,即使是6岁以上的孩子,要确诊为多动症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医生在下结论的时候要在一定程度上参考家长和老师的评价,而家长和老师的评价也经常会存在分歧:有些孩子的多动是分场合的,某些场合就特别兴奋,某些场合会由于种种自身的原因而不愿动弹。这样家长和老师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第三,多动症还可以表现为不同的症状,有的表现为注意力障碍,有的是多动,有的则冲动,等等,症状不一。不过,专家指出,注意障碍是多动症必须具备的症状。

如果你认为自己的孩子存在注意力方面的问题,最好向医生咨询,他们可以通过研究症状的细微之处来区别是多动症还是其他类型的精神紊乱等问题。

第五节 幻想世界,神游太极

在中小学生当中,“上课走神”具有普遍性。“上课走神”,实际上就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典型症状。就是我们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大脑把全部精力都倾注于与之无关的另一件事,而不是把注意力投注在正在做的这件事情上。

静静聪明伶俐,小学六年,她的成绩一直很好,老师对她也欣赏有加,爸爸妈妈觉得很省心。可上了初中以后,她看起来似乎仍然很乖巧,可是成绩却一天天地下降,老师也开始向家长反映情况,说孩子上课反应迟钝,提问的时候半天回不过神。再看看她的试卷,每次都会出现很多不应该出现的低级错误。

回到家里,妈妈细细问静静上课有没有走神,注意力够不够集中。静静坦诚地告诉妈妈,某某老师的课上得比较枯燥,所以总是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去。还有,第三四节课的时候总是饿得不行,饥肠辘辘的时候老想着放了学怎样尽快冲回家,午餐妈妈会煮什么好吃的东西等。

这个案例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说明孩子早餐的重要性。吃得过饱,上第一节课的时候会坐着不舒服,从而影响注意力,而吃得太少,到了中午的时候饿得咕咕噜噜,全身乏力,也不可能全神贯注地学习。

总之,“走神”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如睡眠不足与课业负担造成的疲劳,学习兴趣习惯方面的问题,还有课堂本身不够生动有趣等。另外还有“课堂干扰”,比如有同学讲话、课堂纪律差等也会影响孩子上课的注意力。家长要对症下药,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引导以改变这些状况。

那么,孩子老走神,总是喜欢神游八极,家长该怎么办呢?我们的建议是:

首先家长要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1.孩子的自控能力不差,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干扰,比如窗外的知了声、雨声、风声、雷声、操场上体育课的喧闹声、电风扇的转动、阳光的照射等,都能引起孩子思想分散。

2.老师讲课艺术欠佳。很多老师没有讲课技巧,课堂气氛沉闷。孩子处于这样的环境中,提不起精神也是可以理解的。

3.可能是孩子基础差。虽然很想听但是听不懂,久而久之就干脆不听了。

4.饥饿感。饥饿感会让孩子精神不佳,无法集中注意力。

所以,家长只有在了解了原因之后才能寻找到解决的办法:

第一,家长要与老师进行真诚的交流,让老师在课堂上多给他一些发言的机会,同时,对于他的进步及时地给予表扬。第二,要帮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不要因基础差而影响听课的质量。第三,帮助孩子一起预习。预习相当于提前给孩子的潜意识中设定了一个场景,就像看电视一样,当老师讲课的时候,孩子会回忆起他所看到的东西。

这样,找到问题的症结加以纠正,孩子爱走神的毛病自然就会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