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辉煌:将杰出进行到底
10299200000091

第91章 眼睛的欺骗性

著名歌手那英曾高唱: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为什么要借双慧眼呢?

科学家告诉我们,大自然本来无色、无味、无声,它只有光的波长,振动频率和相关的化学反应、物理反应。纯粹是为着人类自身生存的需要才“选择”了16~2000赫兹这段“声波”作为可听的声音,选取400~800纳米的光波作为可视的颜色。超出这个频率范围的声波哪怕再“响”,我们也听不到,超出这段波长的光哪怕再“亮”我们也看不到。

就人类的各种器官而言,眼睛不如鹰之高远,不如猫之夜视;耳朵不如蝙蝠能辨“超声”……但人类的可贵之处在于大脑,人类幸运地有一个平均1350毫升的大脑,靠着大脑,人类才能成为万物之灵。我们用智慧来弥补各种器官的不足,无论是听、视、跑、力量,还是天上、地下、水中。

就说“眼睛”这家伙吧,除了先天性的功能不足外,它还有非常强烈的“自由散漫”特征:就顾它自己的享受,表面上什么好看它就盯住不放,漂亮的先生、小姐,鲜艳的颜色包装等等,它才不管里边是好是坏呢,往往把你引入一个表像的误区之中。

眼睛是不懂得识别内在区别的,眼睛是不懂得挑选事物的,它只是给你一个最表面层次的信息反馈。所以,只知道用两只眼睛看世界的人,不懂得识别和挑选,就更别提鉴别了。眼睛无疑具有强烈的欺骗性,它只有意无意地停留在那些鲜艳的色彩、亮丽的图像上,引导你去在感官的层面去认识事物,五光十色目眩神迷。只有一颗开了窍的心灵,一个智慧的大脑,才知道如何去甄别事物美丑,才会学会和知晓什么是对自己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尼采说:“我们受到了眼睛的影响,但是我们没有认识到我们受到了影响。这是一种令人心痛的感受:在无意识地接受外部印象的过程中,放弃了自己的独立性。让眼睛的习惯势力压抑了自己心灵的能力,并违背意志在自己的心灵里播下了萌发混乱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