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许多人来说,对自身弱点的害怕压倒了对自身优势的信心。如果把生活比作一场纸牌游戏,我们每人手中既有优势牌,也有弱点牌,大部分人都会认定弱点必将压倒优势。
例如,如果我们擅长推销,但不擅谋略,我们一定会关注谋略方面的欠缺,因为我们认定,不擅谋略总有一天会坏我们的事;如果我们擅长建立良好关系,但不擅表达,我们就会报名参加演讲培训班,因为演讲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对此,彼得·杜拉克曾在《哈佛商业评论》撰文指出:精力、资源和时间应该用于使一个能干的人变成一个出众的明星,而不是“把注意力集中于使无能的做事者变成成绩平平的做事者”。
杜拉克认为从无能提高到中等水平所耗费的精力和劳动,远远超过从一流表现提高到卓越超群所耗费的精力和劳动。因而人们不应该把努力浪费在改善能力低的人或技能这一方面,而是应该使那些表现一流的人或技能变得更加卓越超群。
对于个人不擅长的部分,不必浪费力气去做改善。因为,你在这些方面连基本天分都不具备,又何必浪费力气。事实上,每个人不擅长的领域多得数不胜数!在某一方面拥有一流技能或知识的人本已不多,大多数人都是在很多的领域欠缺天分、没有技能,连有起码的表现都很难。
我们应该专心做好自己擅长而熟练的事。要让自己由一窍不通进步到普通水准,远比由精通进步到卓越还更花心力。但是,大多数人,还有大多数的老师和组织,却都只专注于让不称职的生手能达到中下程度的表现。与其这样,不如利用这些精力、资源和时间,把原本干练的好手培养为卓越的明星。
杜拉克关注人的优长,希望人们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把精力、时间、金钱都用在人的优点上,而让人的缺点、不足之处不起作用,或者至少不干扰优长的发挥,即用己所长、避己所短。
同时,杜拉克也告诫说,坏习惯必须改掉,因为它妨碍你取得绩效。但你在某一方面的不足,却并不一定要花大力气一定要提高到哪怕只是中等水平。因为,这样做很可能改善的不是你某一方面的能力,而是使你失去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