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品位决定地位
10299000000063

第63章 西餐吃的是格调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吃喝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在困难时期,我们想的是如何才能填饱肚子,而到了小康社会我们不仅要求吃饱,还要吃好。而今,吃西餐渐渐成了时尚,人们围坐在铺着雪白的桌布,摆着锃亮刀叉的餐桌周围进餐,所追求的已经不是吃好的问题,而是要吃出格调,吃出品位。

一般的西餐馆,都由侍应带领入座,从椅子左侧坐下。如果介绍的桌子不合意,可以把自己的要求说出来。假如同伴是女性,让女性先走是礼仪,入座时也一样,让女性先坐。

如男女两人去餐厅用餐,男士应请女士坐在自己的右方,但不要让她坐在人来人往的过道边。如果只有一个靠墙的位置,应请女士坐在那里,男士应坐在她的对面。如系两对夫妇就餐,夫人应靠墙而坐,先生则应面对他们各自的妻子。若两位男士陪伴一位女士进餐,女士应坐在男士们的中间。若两位同性进餐,则靠墙的位子应留给其中的长者。每个人入座或离座,均应从座椅左侧走为宜。

如是宴会,座位安排在西方是男女交叉安排,以女主人的座位为准,主宾坐在女主人的右上方。举行两桌以上的宴会,各桌均应有第一主人,其位置应与主桌主人的位置同向。

去酒店、餐馆等地方就餐,要把大衣存放在衣柜里,尤其是高级的餐馆严禁把大衣提在手里进去。没有衣柜的地方,必须在入口处脱下大衣,拿在手里走进去,避免让餐馆里正在用餐的人看上去不礼貌。

在叫唤待应时,不要高声大喊,因为这会骚扰旁边正在用餐的人,可以用眼色或举手示意叫唤待应。

吃西餐一定要饮酒的,并且所饮之酒也有餐前、餐后之分。

餐前酒,法语叫做开胃酒,英语叫做开胃品,意思都是“增加食欲的东西”。

餐前酒因国而异,各国经常喝的分别如下:

法国——葡萄酒、威士忌(主要是苏格兰威土忌)、马天尼。

英国——葡萄酒(从法国及其他各国输入)、威士忌、鸡尾酒、啤酒。

美国——鸡尾酒、威士忌、啤酒。

俄罗斯——伏尔加、葡萄酒。

日本——啤酒、威士忌、鸡尾酒、葡萄酒。

以上酒类因为是增加食欲之用,故可自由预约。只是葡萄酒有辣口和甘口之分。餐前或中途多喝辣口的葡萄酒。

餐后酒,法语、英语都叫做消化酒,是帮助消化的意思。它是和全餐的最后一道咖啡一起喝的。

餐后酒的代表有白兰地和利久酒。白兰地是葡萄酒蒸馏而成的,酒精浓度大约是42~43,代表性的有法国科涅克地方产的白兰地。

葡萄酒按颜色可分为白、玫瑰红、红色三种。白色或玫瑰红色葡萄酒配鱼虾类,红色葡萄酒配肉类。白色或玫瑰红色葡萄酒用酒类冷凝器冰冻到5℃~10℃左右来喝。红色的葡萄酒不必冷冻,常温(17℃~18℃)下喝。

选择葡萄酒时上酒服务员会拿着葡萄酒目录来给你选酒。一经选定,上酒员就会先向主人(或女主人)倒少量酒。主人(或女主人)看看酒色,闻闻酒味,然后再尝一口。妥后,上酒员就向其他的杯子倒入大约六分满的酒量,最后才再倒入主人(或女主人)的杯子。

遇到酒质不好或软木塞坏了不能喝的情况,开瓶后的葡萄酒也可以换,其他情况就不可以了。

要求注酒时,把杯子就那样放在桌子上,不想再喝时,只需将右手掌按在杯子上,而不必说“我不再要酒了”这类话,这不仅限于葡萄酒,对其他的饮料也适用。

饮用不同种类的酒,应选用不同形状的酒杯。

喝葡萄酒,通常是用高脚玻璃杯。古时也有用直身无颈的杯子,但现在很少有人这样使用,这种杯被用来喝威士忌。

用拇指、食指和中指并持杯颈,千万不要手握杯身,这样既可以充分欣赏酒的颜色,手掌散发的热量又不会影响酒的最佳饮用温度。

基本上,大部分类型的葡萄酒(红、白、桃红)都可以用郁金香型的杯子,杯颈长、杯碗圆、杯身向上收窄。但讲究的饮酒者不仅根据葡萄酒的种类选用不同酒杯,甚至同类的酒,由于产地、年份不同,酒杯也要有所区别。

同样是红酒杯,波尔多的,是较长身的郁金香型,而适合勃艮地的,则是杯身较矮的款式,有的品牌甚至将之做成圆球伏,毕竟两地的酒,性格不大一样。喝白葡萄酒的杯子,杯身较高,因为白葡萄酒的香气不会像红酒那么强烈,它不需像红酒那样经“呼吸”而醇化。较小的空气接触,可令香气、口感更持久。

杯身细小,容量不大的,宜用来喝甜葡萄酒,兼用来喝波特酒。

喝白兰地,用的则是短颈的杯子,杯口的收弧较大,杯子较宽。不是持颈而饮,而是掌心轻托杯碗,让体温加速酒的挥发。

此外,一饮而尽、边喝边透过酒杯看人、拿着酒杯边说活边喝酒、吃东西时喝酒、口红印在酒杯沿上等,都是失礼的行为。不要用手指擦杯沿上的口红印,用面巾纸擦较好。

除饮酒之外,西餐在餐具的使用和不同菜品的吃法上也有很多讲究。

在桌子上成套的容器中,玻璃类容器要放在前面的右方,这是因为用右手持拿玻璃杯喝饮料的原因。

面包放在左边,左手拿面包,右手将牛油涂在面包上,这时喝饮料吃面包时,都不要变动容器原来的位置。一旦移动杯子或面包皿,侍应端出菜式时,容器就可能成为障碍,很难摆设女主人拿起餐巾时,你就可以拿起你的餐巾,放在腿上。餐巾如果很大,就双叠着放在腿上;如果很小,就全部打开。千万不要将餐巾别在衣领上,也别在手中乱揉。可用餐巾的一角擦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渍或赃物,但不可用它来擦刀叉或碗碟。

正餐通常从汤开始,在你座前右边的盘子旁边最大的一把匙子就是汤匙,不要错用放在桌子中间的那把匙子,因为那可能是取蔬菜或果酱用的。在女主人拿起她的匙子或叉子之前,客人不得食用任何一道菜。通常,女主人也要等大家面前都有菜时才开始进餐。

在正式的午餐会或晚餐会的场合,面包是在吃完前菜(开胃菜)、汤后才开始吃的。

如果是和家族、友人一起进餐,一开始就吃面包也不要紧。即使直至上最后的菜式的其间,只要喜欢随时都可以吃面包。

吃面包时应该用手指去拿,然后放在旁边的小碟中或大盘的边沿上,决不可用叉子去叉面包。黄油可用黄油刀(不用个人的刀了)从黄油碟中取出,放在旁边的小碟上,而不是抹在自己的面包上。从一块面包卷或一片面包上撕下一小块,用刀子抹些黄油吃,不要把整块面包一下都抹上黄油。

在法国,沙拉是在烤肉后吃,但在美国却是在烤肉之前或和烤肉一起吃的。

米饭在美国是放在座位左侧的,吃时可以把身体略向左倾,用叉子吃,西方其他国家的米饭也是用叉吃的,右手持叉。

主要的一道菜多半是由男主人端上,尤其是需要切分的鸡鸭或烤肉。他常常要问每一个位客人喜欢吃哪部分的肉,你可直爽地告诉他,你喜欢吃肥的还是瘦的,或者哪一部分。

吃牛肉由于可以按自己爱好决定生熟的程度,因此预订时要跟着说出自己喜欢的生熟程度。

一般来说,有以下5种烧法:生;生与半生熟之间;半生熟;熟与半生熟之间;熟。

牛肉和所有的肉类一样,应该一边吃一边切,不要一口气切成小块后再吃。不过,美国人有这种吃法。

沙拉只准用叉子吃。吃沙拉时,右手拿叉,叉尖朝上。通常有一把吃沙拉的专用叉子,比吃肉的叉子略小一点。如果先上沙拉后上肉,沙拉叉就在肉叉的外侧(肉叉是最大的);如果先上肉后上沙拉的话,沙拉叉就放在里侧。

搭配的威化饼干和指状饼干,是用来缓和雪糕在口里造成的冷冻感觉的,但不能因此就把雪糕盛放在饼干上来吃,应该分开来一口一口吃。

用叉子的刃切蛋糕。用叉子叉起蛋糕时,不要把左手放在蛋糕下面准备随时承接,但是用叉时注意不要使蛋糕从叉子上掉下来。

喝咖啡时,放沙糖和奶进去,用茶匙搅拌,然后把茶匙放在杯子内侧靠外面。不要为了去掉茶匙上的咖啡汁而挥动茶匙。把茶匙提离咖啡贴在杯子内侧停留1~2秒钟是很漂亮的做法。此外,饮咖啡时,有人把座碟拿在左手上,这是没有必要的。

当女主人表示餐宴已经结束时,她就从座位上起立,与此同时,所有的客人也应随着起立。按礼节来说,在女客人起立后,男客人要帮她们把椅子归回原处。在正式的礼交场合,男客人应该围桌谈一会儿话,然后再进客厅与女客人相聚、话别。

至此一顿有格调、有品位的西餐,才算圆满结束。喝茶品的是一种文化但凡稍微有些修养的人都知道,喝茶不仅仅是为了解渴,喝茶一定要会品,品味其中的味道,品悟其中的文化。面对香茶一杯,如果你用“牛饮”的方式把它解决掉,看似豪爽,实则大煞风景。所以,喝茶不在于茶的本身,而在于它的文化内涵。就算你成不了这方面的专家,最起码也要略知一二。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无论翻到哪一页几乎都可以嗅到轻轻飘散的缕缕茶香。我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由于各兄弟民族的地理环境不同,历史文化有别,生活习惯也会有差异,就是同一民族也有“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现象。但是,在饮茶、嗜茶方面却殊途同归,无论茶的饮用方法有什么不同,都是中华民族共同珍爱的。

如今,茶已发展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在英国,茶被视为美容、养颜的饮料,从宫廷传到民间后形成了喝早茶、午后茶的时尚习俗,博学的勃莱迪牧师称茶为:“健康之液,灵魂之饮。”在法国人眼里,茶是“最温柔、最浪漫、最富有诗意的饮品”。在日本,茶不仅被视为是“万病之药”,是“原子时代的饮料”,而且,日本人在长期的饮茶实践中,使饮茶脱离了日常物质生活需要的范围,发展升华为一种优雅的文化艺能——茶道。

《封氏闻见记》中说:“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唐代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中也明确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那么,究竟什么是茶道呢?

著名的农学家、社会活动家吴觉农先生认为:茶道是“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饮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

茶叶专家庄晚芳先生认为:茶道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庄晚芳先生还归纳出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为:“廉、美、和、敬”他解释说:“廉俭育德、美真廉乐、合诚处世、敬爱为人。”

周作人先生则说得比较随意,他对茶道的理解为:“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

在我国,茶被誉为“国饮”。“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茶通六艺,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茶被人们视为生活的享受,健康的良药,提神的饮料,友谊的纽带,文明的象征。中国人为什么爱茶,因为,喝茶有益,喝茶有礼,喝茶有道。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中,茶道是核心。茶道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备茶品饮之道。即备茶的技艺、规范和品饮方法;二是思想内涵。即通过饮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把思想升华到富有哲理的境界。也可以说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把当时所倡导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寓于饮茶的活动之中。这两个基本点,在唐人陆羽《茶经》中都明显得到体现。

《茶经》共十章。除四章是讲茶的性状起源、制茶工具、造茶方法和产区分布外,其余六章全部或主要是讲煮茶技艺、要领与规范的。“四之器”详细描述了茶道所需的24种器皿,包括规格、质地、结构、造型、纹饰、用途和使用方法;“五之煮”讲烤茶要领,选用燃料,鉴别水质,怎样掌握火候和培育茶的精华技巧;“六之饮”详细规定了饮茶应该注意的9个问题,还提出品名贵之茶每次不要超过三盏以及三人饮茶、五人饮茶和七人饮茶各应如何进行;“七之事”例举历史上饮茶典故与名人逸事;“九之略”讲述在野外松间石上、清泉流水处和登山时在山洞里等不同场所进行茶道哪些器皿可能省略;“十之图”要求把《茶经》所写的茶事活动绘成图,挂在茶席一角,使参加者能在场看明白。对于茶道的思想内涵,《茶经》写道:“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作者这里提出了“精行俭德”作为茶道思想内涵。也就是说,通过饮茶活动,陶冶情操,使自己成为具有美好的行为随和俭朴、高尚道德的人。

与陆羽忘年交的释皎然在题为《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写道:“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在一首诗中两次提到了茶道一词。在此,唐御史中丞封演在《封氏闻见记》“饮茶”一章又写道:“有常伯熊者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可见:是《茶经》确立了茶道的表现形式与富有哲理的茶道精神;而释皎然和封演赋予了“茶道”名称。

“茶道”如月,人心如江,不同的茶在不同的人心中对茶道自有不同的美妙感受,仅从形式上来说也不能一概而论。

我们都知道茶的种类繁多,味道各有特色,你也一定有自己偏爱的那一种。不过,不同的茶有着不同的冲泡和饮用之“道”,现简要地介绍一下:

红茶饮红茶需用瓷杯,正确的是使用杯口略敞、杯底略小、有杯底边、有杯耳、高约8厘米左右的那种瓷杯。茶叶放入杯中以后,只能往杯中注入70%的开水,不能把水注满,否则悬手持杯时茶水会溢出,杯中注入七成水也是俗礼。

端茶时,一手持杯耳,一手轻托杯底,既保持平衡,又使双手呈对称式,表示优雅礼仪。自己喝茶时应该如此,与人喝茶时,端茶、接茶也应该如此。只是在端茶给别人时,一手的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持杯耳的下端,另一只手轻托靠近自己胸前一侧的杯底部分,以便别人接茶方便;而接别人端来的茶时,要一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杯耳的上端,另一只手托住靠近自己一侧的杯底部分。在茶水的接与送的过程中,身体不要太直,可以微微向前。

绿茶绿茶可以用瓷杯喝,但多是用盅饮。茶叶是嫩嫩的,不宜直接泡在杯里,而是取足量的茶叶放入茶壶中,把开水冲入,并快速把茶水倒出,就能品到没有烧坏的新茶味道。

茶水要一次性从壶中倒出来,不能留水在壶中,倒干后让壶中只剩茶叶,这样能避免开水把绿茶捂住,因为喝绿茶就是喝它的新、绿、嫩的茶原味。如果一次性倒不完,可以把剩下的茶水倒入其他的容器中,再慢慢享用。

饮绿茶时,端茶的动作要缓慢优雅,一手的大拇指与中指持盅口。一手的中指或与食指轻托盅底,轻送到唇边。喝茶时应三口饮完,因三口为“品”。

果茶果茶的成分是茶与花果,色彩漂亮,味道清爽,一般用直饮杯(高筒的直式透明的玻璃杯)冲饮。先把花果与茶叶放入玻璃杯内,用80℃的热开水冲泡,水面距杯口约1.5厘米左右,使用吧勺或搅棒搅动,至茶水变色。

搅动时,杯子放在桌上,用一手轻触杯身,一手大拇指与中指或食指轻捏勺柄,缓缓地按顺时针方向搅动,轻搅几圈后,茶水变色,色泽透明晶莹,带有浅浅的花果颜色,清香溢出。

饮用时,要将吧勺或搅棒取出,不要放在杯中直接喝,也不要喝几口,搅动几下,这种动作会显得很局促,也不雅。

盖碗茶喝盖碗茶时可以一手持杯,一手持盖,把碗端至胸前,头缓缓低下,手缓缓上抬,持盖的手是用大拇指与中指持盖顶,再将碗盖略斜,使靠近自己一侧的盖边向下轻轻划过茶水水面。借碗盖边在水面的划动,把碗里漂在上面的药材、茶叶拨到一边,使你喝茶时,不至于把茶叶和药材喝到口中。

喝盖碗茶时,如果觉得茶水很烫的话,可以用嘴轻轻地吹,帮助冷却。用嘴吹时,嘴型要小而扁,不可发出声音。

别人给你倒茶时,你可以用双手中指或食指轻触一下茶碗,表示礼貌,不必用双手把茶碗捧起来;请别人喝茶时,也不要把泡好的茶递入别人的手中,只需放在他面前的桌子上或靠近他的地方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