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给新教师的50条建议
10298000000006

第6章 做最好的自己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各有形状,人各有千秋。

所以培育人应像养树一样:在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科夫曾说过:“当教师把每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学生和尊重学生。”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作为教师首先把每个学生看做独立的个体,尊重每个学生的特质,这是作为教师的基本素质。

教师应给每一个学生以相同的机会,在正确引导他们健康成长的同时也给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培育他们个性的成长与发展。

在教学方面最大的公平就是因材施教,既不扼杀天才,也不揠苗助长,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找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也让每个学生在个人意愿的基础上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正如有的学者论述的那样:“扯平不是公平,真正的公平应是建立在尊重人的差异性基础之上,以满足每一个个体不同的教育需要为宗旨的个性化教育。

“它强调以人为本,以承认个体差异为前提,向每个学生提供使其天赋得以充分发展的多样化的学校类型和教育条件,充分开发每个人的潜能,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获得尽可能充分的发展。

“在这种教学活动中,活动从起点到过程再到终点都会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差异性。”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有的学生并不喜欢读书,如果一味强求,也很难有大的改观。

因此,在平时,老师应该多多观察学生,看看他对什么最感兴趣,在哪些方面有天赋,及时地发现学生的特点,利用各种机会和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交流。

老师只有了解了学生内心的想法,了解了学生的喜好,才能更好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

由此可见,教师只有注重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只有对全体学生负责,对学生全面负责,才能使教育获得成效。

由于中小学生们处于身心发展的变化特殊阶段,容易引发心理问题。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应当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作为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一个教师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教师,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有人说过:“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美丽的希望,可是希望却在教育者的手中。”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思想,一份尊重、一份理解、一份欣赏、一份鼓励,这些都是他们实现希望的动力。

试想,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别人欣赏自己、赞美自己、认同自己,我们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学生呢?

学生因生理素质、所处环境、所受教育、生活经历等方面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兴趣、爱好、天赋和能力。

因此,每个学生其实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教师没有必要也没有理由让他们向同一个方向发展。

新课标提倡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的个性、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尊重学生个性,就是要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充分认识个体价值,树立自信心。

因此,每一位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