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给新教师的50条建议
10298000000011

第11章 第一课有备而来

每一个教师都希望第一次讲课能取得圆满成功,可万事开头难,你也许会因为怯场从而显得很窘迫、很失态,为此懊恼不已。

如果你是一名新教师,那又该如何应对呢?

(1)知己知彼

备课时不能仅仅盯住教材,还应该在学生身上下工夫,对于学生的心理、兴趣和认知状况,都要进行研究,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备课,以“假如我是学生”作为标准。

对学生进行研究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研究学生的认知水平。

学生已经知道的,想要知道的是什么,难点重点又是什么,对于这些,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关于学生们的认知水平,教师还应该了解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态、智力水平和生活阅历,教师也要做到心中有数。

二是要研究学生的身心特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要明白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特征是不一样的。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学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三是研究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生的兴奋点找准,让教学变成一个润物细无声的亲切过程,从而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2)有备无患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第一次登台讲课的时候,如果有一个好的开讲导入语,如果能很快地稳住阵脚,就能很快地进入状态。

可有时也会遇到一些意料不到的事,让你感到惊慌失措。

如:上了讲台之后突然感到讲台很高,而桌子很低;想写板书却发现没有粉笔……这些本无足轻重的意外都有可能让你的大脑一下子空空如也,早已准备好的导入语,也会一下子想不起来。

为了防止这些意外情况的发生,就得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提前适应、熟悉环境。

你可以在上课之前观察相关情况,还可请求得到校方的帮助,可以在星期天或晚上到实习班级进行试讲。

(3)对教材再创造

“教材仅仅就是一个范例而已”,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挖掘教材、利用教材。

教师应树立“用教材教”的全新教学理念,摒弃过去“教教材”的老传统。

在研究教材内在价值的时候,教师要充分考虑到现代社会的需求,要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实际需要。

第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在反复推敲、全面认识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全面的把握,使教学内容的结构逐渐清晰,让教学内容的层次逐渐分明,使知识的发现过程问题化,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第二,教师不应该拘泥于教材,还应该敢于超越教材,大胆地删减教材内容,可以大胆批判教材的不合理内容,可以大胆调整教材的顺序。

教师应该真正地把教材当成一个教学的例子、台阶和载体,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第三,在以上两步的基础上,准确地确立教学的目标、重点和难点。

(4)以板书缓解紧张

在讲课的时候,板书也是消除紧张感的一个有效方式,适当地利用板书调整节奏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大多数教师在第一次讲课的时候都会怯场,刚开始基本都是背已经设计好的话,但是这个话最好不要过长。

在讲话的时候,你应该适当地穿插一些板书。

这样你就可以时不时地转身写字,从而避免一直面对学生,学生的一部分注意力也就会转向黑板,从而使自己感到稍稍的平静和轻松。

关于板书的多少和密度,这个要看当时的具体情况,因内容而异、因人而异。

一般来说,如果是一个容易紧张、胆怯的人,那么可适当地多写一点、早写一点,甚至还可以刚上讲台就直接说:“这一节我们讲第一课。”

随即转身板书,“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紧接着写作者的生平,可适当地放慢速度,一笔一画,把字写工整一点。

这样就可以缓解一下自己刚上讲台时的紧张心情,也就避免了过度慌张。

(5)新型教学理念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现代教学一般都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讨论、自主选择、自主创造、自主领悟、自主体验,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激发,让他们的创新精神得以培养,让他们的潜能得以开发。

选择何种学习方式尤为重要,这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关键。

如果要把“自主、合作、探究”理解成教学模式,那就错了,因为这仅仅就是一种教学理念。

所以,“自主、合作、探究”要从整体和局部两个方面进行考虑,既可以通篇用之,又可以具体到某个环节用之,用或不用,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例如合作学习,不是什么时候的学习都要合作。有的问题非常简单,自己完全能解决而没有合作的必要。又如,自主学习是需要有一个前提的,那就是老师为主导。教学情境、教学条件都需要教师来创设,教学方向也需要教师进行掌控。只有在这个前提之下,学生们才能在教师的安排下有针对性地对某个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关于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设计问题、创设情境、语言引导,让学生自觉地自主地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或者是选择学习方式。

因为,在备课时,教师可能预测到学生的学习方式,但不能预测到学生的活动方式和展现方式,这要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临场监测和调控,从而做到及时调整策略。

(6)提前了解

“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些话我们已经说了很多遍。

决定一堂课成功的关键是什么?那就是师生双方配合度。

尤其是对于初登讲台的新老师来说,如果要想取得成功而又不怯场,那就应该在课前找同学们谈心,对课堂主体的一些基本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

有了熟悉学生情况这个基础,备课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从而上课的时候也会驾轻就熟,这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要求也是不谋而合的。

如果这样做了,在上课的时候,你就不会觉得台下的学生是陌生人,讲课的时候也就不会手忙脚乱,也会给学生们留下一种和蔼可亲的良好印象。

比如,老师上课的时候如果拉着脸,学生就不会认真听课,还会产生逆反情绪,课堂气氛也会受到影响,如果这个老师不会驾驭课堂,那么他就会因慌乱而怯场。

所以,讲课之前老师主动地去了解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老师还要根据课堂上学生反映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

以上就是我们讲的如何战胜讲课怯场的几种有效方法。

其实,战胜讲课怯场的关键还是自信和自强。

如果我们对自己的能力和意志有必胜的信心和把握,如果我们能做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虚心学习,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那么成功就会触手可及,怯场就会离你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