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放手,让孩子更优秀
10294100000024

第24章 让孩子学会正确解决冲突

晚饭后,明明跟妈妈来到操场散步。操场上有很多孩子,明明很快融入到小伙伴的游戏中去了,妈妈就在一边和大人们聊天。没过多久,忽然听到孩子们的争吵声:“这是我的小凳子。”“不是,是我的!”循声看去,胖胖正和明明抢操场上的小凳子,各自抓着凳子不肯放手。明明的妈妈并没有马上去干预,而是在一旁“监视”起他们的行动。

很快,两个孩子的争吵已经升级:胖胖的脸涨得通红,明明也瞪圆了眼睛,两人就像好斗的公鸡,僵持不下。这时,另位一位小朋友急了:“别抢了,老是这样谁也别想坐。”两只“公鸡”们像见了救星,一个说:“是我先拿到的。”一个说:“不对,是我先拿到的,我的凳子。”两人都期望得到那个小朋友的同情。那个小朋友听了也很为难,想了想,说:“要不你们剪刀石头布吧!谁赢谁就拿凳子。”两人想想同意了。结果,明明赢了,胖胖只好松手。

看到他们的问题解决了,明明妈妈也松了口气。

给你提提醒儿

孩子在相处中难免不发生冲突,但冲突也不是一件坏事,它可以让孩子在其中从不同出发点、细致地考察问题,从而了解自己行为造成的后果,及理解他人的想法,然后协调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的认识,学会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克服自我中心的心理倾向,学会尊重,理解、宽容他人。

在冲突中,如果家长及时介入,可能立即铺平道路,但孩子们就失掉了可贵的发展机会,少了解决问题的经验积累。在这则事件中,明明妈妈以旁观者的身份在一旁“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没有介入孩子们的争吵,帮助解决孩子的冲突,但孩子们却自己和平解决了。因此,在发生问题的时候,家长不妨多一分耐心,多一点等待,多给孩子一点空间,孩子从中将收获更多!

家长应该明白,孩子一旦走入社会,就会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当孩子在与小朋友或同学的交往过程中出现冲突时,这是孩子对这些矛盾的最初体验,是孩子交往中的正常现象,没必要大惊小怪,既不要神经过敏,也不要放任自流。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冲突不需要父母的直接介入,最好的方法,是让孩子勇敢地去面对,学会自己解决矛盾,化解争端进而友好相处。如果父母能够理智地看待这些问题,努力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那么,就可以让孩子在社会中接受良好的磨练,并从中学会如何与人相处。

为你支支招儿

▲教孩子分析问题根源

4岁的成成正津津有味地玩着几辆玩具汽车,在旁看了半天的邻居小朋友长长忍不住拿起其中一辆也玩了起来。成成马上想抢回来:“这是我的玩具,不给你玩!”长长也不示弱,坚持不给……

如果父母采用没收玩具的方法,也许能很快制止孩子们的争吵,但或许孩子以后还会因为其他原因,或者其它事情再次争吵起来。所以,关键是要让孩子认识到问题究竟出在哪儿,然后自己想办法解决。不妨让孩子们坐在一起,让他们各自说说为何要争吵,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让孩子能够彼此倾听对方的想法。

父母可以用一些有帮助性的问题来引导孩子解决当下的问题,例如,“成成你能不能和长长一起想一个不要吵架也能玩得开心的办法呢?”让孩子自己想办法,互相商量,取得想法的一致。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够让孩子懂得,以后再碰到类似事件该如何解决。

▲启发孩子想办法解决问题

卡伦、希雷达和罗德在后院的体育场上玩捉人游戏,卡伦的父亲在家里听见她们在嚷:“骗子!”“我说过时间到了!”“这是骗人的!”“哦,没错,你是个骗子!”卡伦的父亲到了后院,卡伦瞪了布雷达一眼,告诉父亲:“她认为她能按自己的意愿制定所有的游戏规则!”

“你们在开始玩游戏之前没有就游戏规则达成一致意见吗?”卡伦的父亲问道。

“没有。”卡伦回答。

“那么,这也许就是你们产生矛盾的原因。先花几分钟制定一些大家都同意的公平的游戏规则吧。你们认为如何?”

这样,就解决了孩子之间的这一冲突。

因此,如果孩子间起了纷争,家长首先要让孩子说清发生争执的原委。一旦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妈妈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们认识他们之间发生矛盾的原因,尤其是他们各自存在的问题。可以告诉孩子,骂人和踢人都是不友好的表现,不能因为别人先做错了,自己就可以做不好的事情。然后在孩子们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后,让他们学会向对方认错、道歉。在这个过程中,妈妈应多问孩子:“你有什么好的主意?”“你觉得你们应该怎么做?”让孩子感到自己有权利也有责任去思考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

也不妨让孩子们坐在一起,让他们各自说说为何要争吵,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让孩子能够彼此倾听对方的想法。父母可以用一些有帮助性的问题来引导孩子解决当下的问题,例如,“你能不能和能有一起想一个不要吵架也能玩得开心的办法呢?”让孩子自己想办法,互相商量,取得想法的一致。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够让孩子懂得,以后再碰到类似事件该如何解决。

▲让孩子自己面对矛盾

游戏场里,3岁的秋秋见丽丽小姐姐在秋千上玩得乐不思蜀,他也想玩,但丽丽就是不肯下来。没办法,秋秋只得到妈妈那儿求助,希望妈妈叫丽丽下来,让自己也能玩一会儿。

如果此时秋秋妈妈上前叫丽丽下来,让给秋秋玩,容易引起孩子之间的嫉妒和不平衡。也容易纵容孩子一遇到困难或麻烦,就本能地找父母或老师解决的习惯。孩子之所以喜欢找成人解决问题,主要是他们害怕与其他小朋友打交道。其实,孩子在很多时候要比成人想象中更懂道理,只要父母告诉他们:“玩具要和大家分享。”或者让受委屈的孩子直接对小朋友提出“我们应该怎么做”的建议,这样会让他更自信。下一次,他也就有了勇气自己去处理和小朋友之间的矛盾了。

▲不要把意愿强加给孩子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在一起彼此之间发生冲突是随时都可能发生的事情。打人、推人对他们来说不仅仅是维护自身利益的一种条件反射,更是他们游戏的一部分。经常看到小伙伴之间刚刚还打得哭哭啼啼,一转眼就前嫌尽释,玩在一起了。这是因为孩子有自己与朋友相处的游戏规则,也许是成人无法理解的,但是他们还是应该尊重他们的游戏规则,让他们在游戏中用他们自己的方式与对方“谈判”和解,达成他们自己的目的。

即使是自己的孩子在冲突中明显地“吃亏”了,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孩子吃了亏,会很快地调整自己的情绪,以另外一种心情继续投入游戏。这种经历也会让他明白自己周围的环境并非那么纯洁,这也是培养他社会适应能力的一个好机会。此外,当出现其他孩子抢夺玩具时,父母不要以成人的礼貌强迫他放弃自己心爱的玩具,那样会让孩子迷惑不解,甚至非常伤心,让孩子有机会保卫自己的权利,这也是社会交往的一个基本原则。

▲将坏事转化为好事

孩子间的冲突,从另一种意义上看又是特别的人生教育。在冲突中,孩子必然直接感受到自己与别人的差异,认识自己,也认识别人。孩子间的冲突,一般而言对身体不会有大的伤害,重要的是孩子可以在经受对抗、较量与失望后,学会如何坚持自己的立场,拒绝别人的压力。但家长切不可鼓励孩子加剧冲突,而应及时地引导孩子与朋友友好相处,教导他首先检讨一下自己,有责任就要承担;孩子有委屈,想报复,若不是原则的事情,可教导孩子学会原谅宽容别人,养成豁达开朗、不拘小节的胸怀。